作为一个90后,今天突然被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代城市青年外出旅游都喜欢住什么样的地方”?
仔细想了想,大概是,就算很穷,也要挑选一个有质感的地方吧。
如果只有200元,相比于毫无特色的商务小酒店,这些城市青年们更愿意拿200元住一家充满设计感,亦或人情味的地方,因为
住酒店对他们而言已经不仅仅是睡觉那么简单了。
其实租房也是一样,在大城市租房的城市青年们,除了租金之外,他们更看重的是
住房的舒适度、社交感、设计感、以及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功能性。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两款小户型出租屋的改造案例,正是完美展现了出租屋也能有的别样风味~
初次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被它破旧拥挤的过道震住了:这一条狭窄拥挤的过道,曾经居然是个庭院?
项目位于北京胡同地区的某四合院内,在改造之前,这里大部分空间都被加盖的建筑占满,成为了一条过道式的杂院,无法想象这里还有住人的可能性。
据项目设计师介绍,这是一个为一对青年夫妇和两只猫设计的租赁住宅改造计划,
整体面积仅有19㎡
,位于杂院的东南角,从杂院的西北角进院,穿过狭窄过道后走到头即是。
房子整体呈长条形状,在整体的室内外装修、用材上,
采用了大量的木制品建筑,保留了四合院的古朴、自然风,
与周围环境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19㎡的狭小面积中,建筑师在满足各项居住机能的同时,针对确保通风与采光、消除杂院特有的闭塞感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相应处理。
首先,为了保证杂院的空间感,消除闭塞感,建筑师除原有屋顶外其余多余建筑全部清除,并
将南北墙分别打通,保证了通风与采光
。
而房子1层作为居住的公共空间,建筑师对外墙做了最大化的开放性处理,形成了
从杂院过道进入,穿过一层室内,进而延伸至南侧庭院的通畅空间
,有效弱化了室内过道与室外过道的二分区别,减轻了杂院特有的闭塞感。
其次,为确保一家四口的居住面积,在室内的整体空间上,还
内嵌了一个半层盒体,从而扩展出一个新的楼层。
房间的2层,主要承担了居住休憩等私人功能,利用挑高来确保私密,同时也给喜欢爬高上低的猫主子们提供了一个玩乐的场所。
房子内部除了采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之外,还有
深灰色的砖瓦以及水泥灰墙壁、开放式厨房等
,从视觉上,也模糊了房子与周围四合院的风格界限,虽然是新造的改造房,但是反而竟有种回归老北京四合院最原始的味道。
项目名称:杂院住宅改造
设计:飞思建筑设计
项目地址:北京
该项目位于柏林的一栋复古式的公寓,
公寓仅有10㎡
,大大加剧了公寓本身的改造难度。
作为一套出租公寓,首先要保证公寓内部要同时满足租客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由于空间过于狭小,所以设计师
利用房间的3-4米的净高,搭建了一层可以用于睡觉的跃层空间,完美的分开了工作与生活。
由于房间的面积狭小,所以房间内没有多余的大型家具,而是用靠墙的书柜,以及二层楼梯下面的空间,为租客提供了可以用来储物、学习与工作的地方。
利用简易的木制隔板与隔间,巧妙的为窄小的空间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公寓的整体材料及配色,也选取了木质板材、白色的铁架、书柜,再加上一点盆栽作为绿化修饰,一个10㎡的小户型生活质感就这样出来啦。
看完两套改造后的出租房,突然想感慨,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就算只是
10
㎡
的小户型,谁还不能是个质感满满的小公寓咋地?
- E N D -
更多精彩
家装变革来临:
DT时代是什么?以设计为驱动,引领家装全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