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努力拼搏却没看到回报,处处为人着想却并不那么受欢迎,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而独自承受压力,总因难为情把心里话咽回去而被人误解,一直努力丰富自己的简历却找不到好工作,明明比身边人勤奋却只能看着别人升职加薪……
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中的一个场景:拥有演员梦的龙套演员尹天仇站在大海边,对着大海大声喊出:“努力!奋斗!”。
读书时,家长和学校就给我们灌输“拼搏”的理念,努力读书,力争上游。而工作后,领导和同龄人不断用行动刺激着你“拼搏”,于是你一路走来,默认并习惯了“努力”、“拼搏”、“奋斗”的生活。
可是渐渐地你发现,有时候即使拼劲全力却依然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日本著名心理咨询师——心屋仁之助《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一书中,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⒈
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有一位很有才情的诗人,他的很多诗篇读来朗朗上口,广为流传。然而,他却一点也不感到快乐,相反,他时常感到苦恼。这位诗人写了不少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一部分诗歌无人欣赏。为此,诗人很苦恼。
一天,诗人向禅师诉说自己的苦恼,他说:“虽然我的很多诗篇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还有一部分诗篇无人欣赏。我要怎么样让大众也认可这一部分的诗篇呢?”
禅师听后笑了,指着一盆夜来香不答反问:“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呢?”诗人看着禅师,摇了摇头。
禅师说:“它在无人注意的夜晚开花,只是为取悦自己!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很多人,总是把让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来赞赏,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做
事。”
夜来香在无人注意的夜晚为自己开放,可是我们很多人却都是枕着它的芳香入梦。一个人,只有懂得取悦自己,才不会轻言放弃自己,不断的学习、提升为了更好的自己,做闪闪发光的自己,而这光亮必然会吸引到周围人注意,正如夜来香的夜间开放,虽无人欣赏,花香却能伴人入眠。
心屋在创业之初也并不顺利。他每天在网站上写宣传文章,演讲会门票价格打折并赠送礼品等,做了很多努力,结果却不如人意。
迷茫过后,心屋开始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味的在讨好迎合大众,在宣传上拼过了头,而忽视了演讲会本身。拼命的想要通过宣传加赠品的攻势引人眼球,反而会淡化了演讲会的真正价值。
在此之后,他不再每天卖力在网站上写宣传,同时将演讲会的票价提高了一倍,并且不再赠送小礼品,而是认认真真地准备演讲会内容,不放过每个细节。就是这样的转变,演讲会的门票反而卖出了平时的三倍多,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心屋通过自己创业之初的这段经历,给我们的第一个心理建设就是:
取悦别人远没有取悦自己来的重要。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在很小的时候误以为父亲不爱自己,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她想方设法的让父亲开心。
在一次看马戏的过程中,松子偶然看到父亲对扮鬼脸的小丑露出难得的笑容。内心极度渴望被爱的松子便决定用扮丑来取悦父亲。虽然她学小丑扮鬼脸很成功,父亲每次见到她都会开心一笑,然而这却为她悲剧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长大成人后,取悦别人这一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入了松子的骨髓中。她总是以为牺牲自己就能讨好那些男人,用金钱、美貌、自尊就能换得别人的爱,可惜换来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屈辱。
好友劝她离开混混阿龙,她却说:“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好。”
松子贬低自我来取悦他人,受尽屈辱而不自知,祈求从地狱里获得她一直缺少的爱,最终在绝望中孤独的死去。
影片《女王》中有句台词:“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并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为了安静而有尊严地活着。”
懂得自爱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懂得自强才能获得世界的尊重。低姿态地讨好,不如高姿态地成就自我。
2.
比目标和努力更重要的是选对方向
戴尔·卡内基曾说:“要是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决心过他所想过的生活,他就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成功。”
关于成功,有人总结了最有名的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蝉定律
“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是指一个荷花池的荷花,第一天零星开放。第二天,以第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第三天,以第二天两倍的数量开放。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竹子定律”:是指竹子在最初的四年,只能长几厘米。第五年开始,却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因为,开始的四年,竹子都是在地下努力,它的根系达几公里远。这么强大的根系,才能让它在五年以后加速度成长。
“金蝉定律”:金蝉,也就是知了。在地下要忍受寂寞和黑暗三四年,几年后的某个早晨,才会悄悄爬到树上,迎接太阳的洗礼。
这三种定律无疑都在强调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持久的毅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然而,只有坚持和毅力是远远不够的,成功需要在对的方向上坚持,否则,一切的努力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
美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
他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了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源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蜜蜂全部都撞死了,而5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不知所踪。
勤劳、聪明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
研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遵循着这样合乎逻辑的理论,用尽全力冲向光源,即使被撞后依旧坚信光源处即出口的经验法则,不吸取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们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的觉悟,它们依旧朝那个有光源的方向拼命挣扎,最终导致死亡。
苍蝇头脑简单,在事物的认知上毫无逻辑可言。对亮光的吸引视而不见,四处乱飞乱撞,结果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瓶口,并因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其实,类似密封盒苍蝇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很多人在确定一个目标之后就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事与愿违仍然不愿意放弃,最终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距离成功越来越远。
3.
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过上事业与生活的双丰收,除了肯定自我价值、选对努力的方向之外,掌握这三个方法同样也很重要,它会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三个方法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学会拒绝。
三毛住在撒哈拉金河大道的长街时,周围四邻时常找三毛借东西,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她的水桶和拖把常常要等到黄昏时分才能轮到自己使用。时间一久,邻居们就抓住了三毛“好说话”这个弱点。
每天早晨九点开始,就不断的有邻居家的小孩子排队过来借东西,“我哥哥要借一只灯泡”、“我妈妈要一只洋葱”、“我爸爸要一瓶汽油”……有一次,三毛忍无可质问来借东西的沙漠女人:“我们这个家,除了我的牙刷和丈夫之外,还有你们不感兴趣不来借的东西吗?”
而那女人忙问三毛:“你的牙刷是什么样子的?”
《蝙蝠侠 黑暗骑士》中小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擅长某件事,永远不要免费去做。”
因为,不懂得拒绝的付出,是一种”低价值付出”。那些老好人花光自己的时间精力,以为会感动全世界,却只能感动自己。
学会拒绝这件事真的很难,但是一旦你拒绝过一次,就会体会到妙处。一旦学会拒绝,你会发现,其实也不会损失什么——别人对你的评价并不会因此降低,有时候反而会赢得尊重。
书中说心屋的一位自由撰稿人朋友,就算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写稿,工作生活搞的一团糟,到最后也只是得到了一个“您辛苦了”的邮件,收入完全没有增加。
但当她按照心屋的建议,尝试拒绝无理要求之后,不仅生活变得规律,还让她重整心情,又变回刚刚开始做自由职业者时那个干劲十足的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二:学会借力。
在讲学会借力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地主打算从自己的四个儿子中选择一个来继承家业,但不知到底该把掌家的大权交给谁,于是他叫来了四个儿子,告诉他们到五里山尽可能的多坎一些柴火回来,谁带回来的柴火又多又好谁就能接替自己掌管整个家庭。
四个儿子听后直奔五里山而去。等他们返回时,地主正在原地迎接他们,大儿子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二儿子和三儿子一前一后,二儿子用扁担左右各担4捆柴,三儿子轻松地跟着;正在这时,一个毛驴拉着车载着小儿子和8捆柴火,停在地主的面前。
“父亲,让我们再砍一次吧!”大儿子请求说,“我一开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压得喘不过气,又扔掉两捆;最后,我就把这两捆扛回来了。可是,父亲,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们和大哥恰恰相反,”二儿子说:“刚开始,我和三弟各砍两捆,找了一跟棍子当扁担,将4捆柴挂在上面轮换担柴,路上,又把大哥丢弃的柴挑了回来。”
“我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帮山里的农夫砍柴,作为回报农夫将自家的拉货车借我一用……"
这个故事很简单,却提示了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道理:
所谓的拼尽全力,除了从内部用力,还可以向外部借力。借力不是耍小聪明,更不等同于钻空子,投机取巧。
借力是通过将自己的资源与周边的环境做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自己的实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向环境、他人、社会资源借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调整心态,顺其自然。
花草树木自然生长,人类也是一样,即便什么也不做,一样会枝繁叶茂,即便什么也不做,一样会硕果累累,这就是自然的规律,这也是我们真实的模样,不那么拼,按原本的自己自然生长,才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庄子•天道》有云:“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想要违背规律最终只会受到惩罚。
4.
除了自己,没有一件事非做不可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心屋先生让我们知道——
你已拥有必要的东西,你的存在本就意义重大,你所自卑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