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缺點什麼?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是对江西的最高赞誉
江西
自古就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
这里有
烟波浩渺的
鄱阳湖
有仙风道骨的
三清山
有苍润高逸的庐山
有
小桥流水的
婺源
有风景文章的滕王阁
有
才子文风的
白鹿洞书院
有名扬天下的
景德镇
瓷器
昔日,这个物阜民丰的宝地
今天却被认为是“塌陷”了的中部
被浙江、福建、广东
湖南、湖北、安徽团团包围的它
成了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省份
江西,到底缺点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巍峨秀奇的山峦既是宗教文化的孕育地,也是红色革命的庇护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西庐山一千多年前就声名远扬了,瞬息万变,巍峨挺拔自不必多说。
江西九江庐山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横飞,藤萝倒挂。
”
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所描绘的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自东汉张道陵之后,他的子孙便以世袭的方式持续传承了1900多年。而清绝尘嚣、云雾缭绕的三清山更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江西鹰潭龙虎山
江西上饶三清山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江西的井冈山便成为了红色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
对江西来说,山既成就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革命传统,但也给它带来了封闭与阻隔。
图片来自网络
东侧的怀玉山和武夷山使江西与浙江、福建两省相隔。而南部的大庾岭、九连山脉又横亘于赣粤两省之间,西侧的罗霄山脉和西北面的幕阜山、九岭山又使江西与湖南、湖北隔绝。这样的地形让江西看起来很尴尬,
因为
它既四通八达,又难展拳脚。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江西也迎来了较快的发展,但三面环山、多山地、多丘陵,只是
略带平原
的地形,导致它的交通也十分落后,工业化进程和商业发展自然就更慢了。
相比西边的湖南省早早就依托京广铁路发展商贸和制造业。当沪昆铁路建成后,湖南东西南北交汇的现代物流集散优势也凸显出来了。
而在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之前
(京九铁路主要是拉货的)
,江西仅有沪昆铁路、皖赣铁路、鹰厦铁路与相邻的浙江、安徽、福建联通。由于
交通大通道主要以东西向为主,
那时的江西人北上南下都特别困难。
当时省会南昌的进京列车,需要经赣西取道沪昆铁路至长沙后,才能通过京广铁路进京。这圈子绕得着实让人心疼。连心脏省城的交通都这么
困
窘,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全国人民都知道铁路交通对一个城市、省份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
像石家庄和郑州都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且各自都超过了本省的保定和开封。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是通车运营,中国迎来了高铁时代。这时,我们再看看江西。
2012年,京广高铁,江西与其失之交臂。2013年厦深铁路通车时,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张环江西城际高铁的图片,
在周边省份高铁网一片黄色的包围下,
“江西绿”显得十分孤独。
因为地形的极大限制,修建高铁的难度也相应加大。江西也一下子成为被高铁“绕”开走的地区。这一“尴尬”的局面直到2014年9月16日,沪昆铁路南昌至长沙段建成通车才得以结束。从此以后,江西终于有了第一条高速铁路。相比西面更加内陆的湖南,晚了近五年的时间。
封闭的地理环境,令人堪忧的交通,加上“落后”的产业结构
(江西自古就是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薄弱)
。导致江西在现代化发展中长期居于中部省份的末端。然而在巨大的发展浪潮中,一步起晚了,以后的每一步都将无比艰难。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昔日的江西虽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封闭,但得益于四布的河流,才有了通达与繁荣。
南朝豫章人雷次宗描述自己家乡时写道:
“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
江西多山,也多水,境内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江西的简称为“赣”,一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称。
富足的赣江水
唐代中期,江西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尤其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中原人口也大批量往江南涌。
此时,江西的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发展。昌南
(景德)
镇瓷器就在这时名扬天下。
南宋及元初,景德镇已经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瓷都,并逐渐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的中心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了元代的动荡之后,江西的经济虽然遭受到一定破坏。但在明清时期,江西仍然保持着持续继续发展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江西内部良好的河网交通条件。
江西
向南通过赣江逆流而上,翻过大庾岭,通过梅关可下北江直达广州。
向西经渌水可达湘
东,经浏阳和于湘江水系联通,西达云贵。而北向通过赣江经九江入长江,东可达江浙和东海。其中的大庾岭梅关成为了江西进入粤北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南北的重要孔道。
(梅关古道在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唐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回广东老家时,看到秦汉时期的梅关古道破败不堪,遂向玄宗谏言加修)
大庾岭梅关
清中前期由于仅开埠广州一个通商口,当时江西所处的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线。
那时广州港的货物从广州沿北江北上,过了江西大庾岭梅关,就可以沿赣江继续北上,直通长江,最终进入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正是江西漕运的存在,使得岭南融入到全国漕运体系中,岭南的货物通过江西的大庾岭商道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全国各地。那时的江西赣江水面上,往来船只络绎不绝,河流沿岸的城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图片| 江南烟雨
然而,这一段繁荣期随着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
强签订的《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开埠通商口岸时,渐渐衰落。此时列强把持海关,主要通过长江及东南沿海运送货物。传统的赣江大庾岭商道因开埠通商以来的物流改道,地位一落千丈,江西从历史上的通衢要地变成了封闭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曾经的江西因境内纵横南北的水路而繁荣,但水的无常也曾给这片土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水诀歌》中曾说:“
水是山家血脉精,利人害人速如神”。据记载,江西是历史上水灾的频发区。其中离我们我最近最严重的一次是
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时,九江大堤决口的惊险场景相信仍然让一些人记忆犹新。
封闭的地理环境、近代以来水运优势的丧失、对外连接通达性的缺失,加之严重的水患,是桎梏江西发展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