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建议你买便宜的衣服 ·  2 天前  
洞见  ·  远离那些动物性太强的人 ·  4 天前  
洞见  ·  无论在哪上班,用力过猛,你就输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30 07:49

正文

作者:小楼老师


对孩子说“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当孩子无休止的吵着要吃糖或者要一个玩具,你知道如果不满足他,他就很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吵大闹,你该怎么办?


即便他不吵闹,你看见他失望难过的样子,也很难不动恻隐之心。所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比拒绝他们容易很多,看见孩子开心你的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但一次次的满足孩子各种需求,会不会惯坏他?


当然会。但惯坏他还不是最糟的事情。


在你一次次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中,你也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一个人若要成熟,需要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学习处理挫折后的情绪。在你满足孩子一次次需求的同时,你也阻止了孩子思考、感受,学会感恩和共情,剥夺了他处理挫折后情绪的机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之一就是学会控制情绪。当他们不知道或者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时,他们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挫折。而挫折会让他们愤怒。


  • 有一位母亲非常宠爱自己的儿子,在孩子入学前她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给他买他想要的一切东西。孩子进入学校以后,看到同学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也吵着要买,母亲拒绝了他,他在街上差点哭晕过去。这位母亲没有办法,只有按他的要求做。之后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直到孩子渐渐长大,那位可怜的母亲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了。


如果孩子能在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什么行为是恰当的,什么要求是合理的,当他们渐渐成长起来,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件好事情。



对孩子说“不”,需要做到三点


1、设置清晰的界限


父母可以为孩子设置清晰的界限,帮助他们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恰当的,父母对他们的期待是怎样的。比如,在公众场合吃饭恰当的行为是什么,和在家里可不一样;有客人到家里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等等。


一个小孩对父母的期待理解能力有限,在他进入这个场景之前可能已经忘记了父母告诉他的事情。所以父母也要接纳孩子有时会忘记,需要反复的告知孩子你对他的期待。


2、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感受


心理学家布罗姆菲尔德博士说,对孩子来说,听到他们说了什么,看到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对此作出回应,是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励。


所以,孩子因为难过、愤怒、伤心而发脾气或者苦恼的时候,其实是希望你能够关注到他们。这时你需要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关注到他了。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有难过的权利。我可以在这里陪你。





3、给孩子一个拒绝的理由


心理学大师皮亚杰将父母养育方式分成了几种类型,他发现比较多的父母喜欢采用专制型的养育方式——即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却不解释原因。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一些消极的、贬损的话,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很可能变得非常叛逆,对父母充满怨恨。


如果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能够用尊重的态度给他一个解释,也给孩子表达他自己观点和感受的权利,说“不”就不是一个消极的反应。


当孩子们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时吗,他们会更容易遵守父母设定的规矩。


  • 那位可怜的母亲完全可以在入学前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进入学校和别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了,所以妈妈不会再随便给你买东西,除非必要的东西。不管你怎么吵闹,妈妈都不会给你买了。


    当孩子还是无休止吵闹的时候(第一次总是很难),母亲也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没有这样东西感觉有点难过,也生我的气,但是我们说好了进入学校以后就不能再随便给你买东西了。你难过的时候我也难过,或许你可以给我讲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东西?

-插个小广告-

(圣诞节快到了,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着送自己的孩子什么礼物吧?壹心理精选了一套书籍,我自己看着也很心动打算买,想顺便也推荐给各位爸妈。如果有兴趣,可以查看第二篇文章。)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让心理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