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承接周一推送的文章:走在天堂 |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的徒步旅行规划了解一下!(上)
4 规划目标
线路开发以高端市场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结合企业“边开发、边经营、边建设”的经营思路,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高质量的服务,采取“一票式”服务模式,每位游客由景区安排一位向导,游客徒步游完整条线路按 4 天计算,门票价格为 6000 元 / 人,景区每年开放 10 个月,预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排龙至扎曲段徒步人次与旅游门票收入概况如表一。
5 空间总体布局
依据《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的近期规划原则,《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结合区
域地形地貌,将规划区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三点、一拐弯”(图 3、图 4) 。
“一心”即游客中心;“三点”为一号营地(通灯)、二号营地(岩旁)、三号营地(玉梅);“一拐弯”即扎曲营地(大拐弯),是徒步线路的终点。
图3 规划线路区位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5.1 景区功能分区的依据与原则
5.1.1 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根据景区内不同类型资源的分布状况,确定不同的旅游功能区域。
5.1.2 突出特色资源,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突出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5.1.3 有利于产品、线路组织与整合的原则
即根据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线的组织与区内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
5.2 核心节点设计
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紧邻 318国道,现为排龙乡所在地,常住有 75户居民。 区域内建筑及景观以藏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整体区域给人以浓郁的藏式风情体验感受。
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以接待游客、帮助游客初步了解景区咨询及安排游客进入景区为主要内容,是游客来到景区初步了解景区特色及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重要场所。区域集接待、商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景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及服务咨询中心。主要节点如下。
图4 徒步线路空间布局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5.2.1 游客中心
游客进入峡谷景区,须经由此游客中心登记注册,同时游客中心也向游客提供与进入峡谷徒步探险相关的必要服务。
(1)游客接待
接待区设有接待台和咨询台,为游客提供咨询景区内相关讯息的服务。
(2)登记区
景区游览采取事先预订的模式,登记区为预订进入景区的游客进行登记注册。游客在此支付游览费用, 签免责书,为即将到来的旅行作相关准备。之后,进入解说中心听取景区内的相关注意事项及说明。
(3) 预订区
负责处理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的游客行程预订业务,并负责收取相关费用。
(4) 零售区
零售商店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徒步探险装备,并提供纪念品及杂项物品的售卖及租赁服务。
(5) 展示区
通过多媒体和展板等方式向游客介绍大峡谷资讯,使游客在进入峡谷前对景区有相应的了解。同时也为不进入大峡谷内部的游客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的绮丽景观。
(6) 解说中心
导游在此为游客讲解进入峡谷内探险的相关细节、注意事项及保护区相关规章制度。
(7) 装备租赁检查
在游客出发前,为其装备的安全性作必要的检查及确认。
(8) 餐饮
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藏餐及其他不同形式的餐饮服务。
(9) 洗手间
设立大型厕所,供游客方便使用, 为景区内的常规设施。
(10) 其他相关设施
其他相关设施包括储物间、急救、安保、办公、员工区等。
5.2.2 排龙小镇
由于现有排龙乡的旅游接待能力较低,旅游产品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服务设施也处在空白阶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与商业价值,吸引不同类型游客,有必要在排龙乡原址的基础上,打造一处旅游休闲商业区。
(1) 小镇商街
具有浓厚藏族风情的排龙小镇可以向游客提供住宿接待服务。小镇还规划有旅游商品店、藏餐厅、藏茶餐厅等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餐饮需求。
(2) 排龙温泉
温泉为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小镇规划建设与温泉、水疗相关的一系列旅游项目,以向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高原温泉文化服务。在排龙小镇南侧靠近鲁朗河的区域修建温泉浴室区,由集中洗浴及以SPA 水疗为主的藏式水疗馆和相对分散私密的独立温泉浴室组成。
(3) 水车景观
在藏式水疗馆处建立水车景观, 在营造景观的同时利用河道的水资源向场地中央的水塔补抽水体,同时承担一定的发电功能。
(4) 演艺广场
在小镇中设立演艺广场,定期举办展现地域文化的主题活动。
5.2.3 峡谷入口区
在峡谷入口的吊桥处设立景区管理用房,对进出景区的游客进行登记, 并在入口区设洗手间供游客使用。
5.2.4 配套服务功能区
在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内设立配套服务功能区,作为景区项目的后勤保障配套供给中心。在配套服务功能区内设立马厩和牲畜活动区,成立驮马队。马队负责在峡谷游线内的设备设施转移及废物回收清理工作。
同时在区域内还建有货运车辆停车场、库房,以满足货运车队需求。货运车辆负责景区外与排龙之间的货物运送。
5.2.5 原住民安置区
在配套服务功能区北侧设立排龙原住民安置区,为原排龙居民提供住所。原住民安置区内将提供相应的配套生活设施,同时在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内为原住民提供相关的工作岗位。
6. 徒步线路项目设计
根据规划区“一心、三点、一拐弯”的空间布局结构,对线路徒步旅游项目进行设计。游客接待中心以接待游客、提供景区咨询、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协助游客办理进入景区相关事宜等为主,也是景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一号营地,距景区入口 4km,作为白天徒步营地,是大部分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众型游客的折返点。该类型游客在当天即可返回景区入口。
二号营地为宿营地,距离景区入口 13km,需徒步行进 5 小时。道路基本为自然状态的土石路, 路况较差,平均宽度为 0.7m, 沿途有多处泥石流易发区及塌方。
三号营地为休息、宿营地。距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排龙乡)有18km,此营地建筑及景观主要以木结构为主。迥异的自然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成为这一营地的亮点。
大拐弯景区扎曲营地是峡谷探险游览的最终目的地,距景区入口
26km。营地建筑及景观以木结构为
主。建筑在设计上给人以原始、自然、生态之感。
深入大峡谷景区的游客在此停留、住宿、休整,观赏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河流转弯点。
7 绿化植被规划
徒步线路的绿化主要以保护与控制为主,任何旅游设施的建设都应在不破坏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开发过程中遵循生态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
遵循生态分区的要求进行适度开发,尽量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真性,对植被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主要道路两侧因施工破坏的植被必须通过植树造林进行生态恢复。并且,对于特殊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通过严格控制游客规模和游憩行为,在旅游高峰期进行合理空间分流,部分区域道路可修建栈道等生态式步道,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
除规划的游步道外,禁止游客深入山林腹地,使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境不受游人干扰。
8 环卫规划
在景区内主要景点设置垃圾回收处,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回收工作。景区内全部厕所均采用环保式厕所,以减少景区内的水污染。
9 讨论
户外徒步是旅游休闲的地域综合体,目前,国内关于徒步线路规划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线路的实地勘测,详细编制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线路的规划,为该区域今后开发提供了智力保障与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也为林芝市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
王忠斌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佩燕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琼 达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
本文节选自
《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国际徒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
全文发表在《旅游规划与设计》第21期《生态旅游》。
【征稿信息】回复
“3”
查看详情。
编辑部电话:
010-59393229
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盘古大观写字楼3109室。
【购书指南】①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②网上商城购买:当当、京东、卓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猫商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网站、中国建筑出版在线等;③从微店购买(大地风景官方微店或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微店,可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