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格上研究中心
牛市里从来不缺股神,缺的,是持之以恒敬畏市场,在市场发生剧变时,仍能辗转腾挪,帮助投资人熬过漫长熊市的资产管理者。如果2016年对量化行业是深秋的话,那2017年已经进入了严冬。根据格上财富数据,截止5月末,量化行业整体低迷,在规模以上私募中,阿尔法策略的平均收益为-3.56%,程序化期货的平均收益-4.06%,而白鹭资管旗下产品以5.37%的平均收益位列格上财富5月榜单榜首。今天,格上财富对白鹭资管的创始人、董事长章寅先生做了一次独家专访,借此机会,和章总探讨白鹭取得成绩背后的原因。1986年出生的章寅是浙江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浙江商业气息的浸染和数学专业的严谨,在章寅的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那就是通过精准的量化运算,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最大收益。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相关办法,不得公开宣传私募产品收益,如需查看完整版业绩表现,请点击本文下方“
阅读原文
”登录注册后查看。
格上财富:
章总,您好,白鹭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您觉得白鹭在量化领域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通过格上这个专业化的平台与关注量化行业的朋友们分享我个人对一些问题的浅见。白鹭资管是一家依靠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进行量化投资的年轻公司。白鹭在量化领域的优势,我想,首先体现在子策略团队本身不俗的实力,白鹭是国内鲜有的同时具备顶级阿尔法能力和T0能力的量化团队,阿尔法策略主要由中科院董坤女士和清华张海兵博士领衔,分别负责300阿尔法(主要基于基本面为研究方向的月级别换仓阿尔法,对各种行情适应性强,收益较稳健)和500阿尔法(主要基于日线级别量价为研究方向的全市场高频阿尔法,较适合波动性高的市场,在板块轮动频繁,市场热点较多的行情中,能够获取极高的超额收益)的策略研发。T0是白鹭的传统优势部门,白鹭T0团队是国内公认的一线团队,通过对阿尔法底仓的T0交易和融券T0交易为产品贡献稳健收益。
我们另外一个优势应该是公司投资总监在应对市场剧烈变化时,基于对收益风险比的准确把控,切换产品策略配置的能力。白鹭的策略体系是一个总分结构,投资总监主要负责:1、多策略的一体化风控;2、对子策略协同的精细化管理;3、面对变化的市场,子策略间的相互切换。总的来说,各个子策略团队的核心能力使得投资总监在做风格切换时有计可施。这里的“计”其实是一种择时模型,这里面既有对冲或者不对冲的概念,又有风格及子策略切换的概念。说到择时,人们不免产生一些疑问,因为在很多朋友眼中,量化应该是完全被动的,不应该有人为判断的因素,这其实是比较大的误解,量化在今天还不能和人工智能划等号,用过去的数据预判时刻变化的未来是量化最大的痛点,在量化的世界里,基本上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招数,应对市场的剧变,择时能力其实是和子策略研究同样重要的行业核心能力。换一种方式说,量化团队就像收割机,效率高,但是要想最终收割庄稼,你还是得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当然,这些也可以机械化,但还是得人先懂这些“基础知识”,这里说的“基础知识”并不是指策略在某种具体行情下的有效性,而是指位于更高层次的以风控为前提的择时能力。
格上财富:
章总,您刚才重点提到风控是前提,我们知道,从去年年初的熔断到今年上半年中小盘股的暴跌,市场屡次出现各种类型的风险,白鹭是如何理解量化领域的风控并在实际交易中屡次成功避开风险的?
好的,白鹭对风控的理解,我觉得,从大方向上说,不是单纯对冲市场风险,更不是对过去的无谓坚持,风控的基本概念首先应该是一个你能够承受的亏损,超过这种界限的坚持都是没有意义的。市场永远是对的,因此投资总监运用择时模型时首先要确保能够把亏损控制住,那么就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有预案。总的来说,在白鹭,我们主要用三类方法做风控:1、把资产分散配置到相关性不高的多个市场(量化多策略) ;2、在一个固定的仓位基础下,根据股票组合内部表现差异,调整股票组合的集中和分散度 ;3、根据大盘及股票组合的涨跌幅度及速度加减仓, 灵活配置股票量化策略和其它子策略在产品中的权重。风控是生命线,面对亏损,没有预案,或过早重仓,都会葬身火海。要做好及时的风控,具体来说有一些必要条件,首先得快速发现变化,一些量化团队对大盘变化的观测可能仅限于盘中看一眼行业指数,有的甚至看得更粗,如果投资总监对市场最深处的变化不敏感,敌人来了都看不到,那就非常危险。能发现变化,察觉危险是前提,面对危险得有应对办法,要切换策略,那起码要先有策略储备。一部分团队即使发现了变化也只有死扛,因为他就只有一招,一招鲜在变化的市场有可能变为一招臭,所以,量化团队的子策略储备非常重要。一招鲜的团队更像一路兵马,遇到相克的兵种就容易全军覆没,我们知道,一个策略领头人不太可能在所有市场都做出一流策略,因此,一个顶级团队的构架一定是总分结构,各个子策略都要有独当一面的人才,这种人才不应该是普通的程序员,或者策略研发水平一般的同志,多策略更多的意义应该是在多人才。除了子策略的人才多样性,要做好一体化风控,投资总监一定要拥有统一排兵布阵的能力,这种稀缺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对收益风险比的把握能力,是以风控为前提,调度合适子策略,在特定市场环境下赚取最大收益的择时能力。
格上财富:
章总,您刚才反复提到择时,这似乎也是白鹭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您能否再深入谈一谈择时?
好的,在白鹭我们把择时看得很重,它不仅是风控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产品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白鹭把握产品收益风险比的核心武器。择时本身是带有投资总监主观色彩的,但这和预判没有多少关系,在白鹭,择时更多是一种“看图说话”,我们用T0中一个简单的配对交易例子来形象解释一下“看图说话”的概念,原来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数据证明,这两只股票任何一只在瞬时波动幅度和成交量同时触发交易信号时,另外一只有95%的概率会在3秒钟之内有相同的走势,这显然构成一个套利机会,在拥有两只票融券的前提下,我们能够无数次的抓住这个机会,这种交易是不需要预判的,市场发生了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应对,我们无法知道每次这样的交易能够赚多少钱,但作为策略的一部分,当另外5%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把亏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持续做下去,长期来看我们是能够盈利的。假设这时市场突然变化了,有一天,两只股票的波动不再表现出那么有相关性,那就不能再用这个策略了。这种所谓发现,在T0里应该是1天就能够转换的事情,没有任何值得纠结的东西,过几天或者过几年这个规律再次出现的时候,再用回这个策略,如果永远不出现就永远不用了。我们在长周期的策略里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考方法,不做任何预判,面对已经观察到的变化,迅速调整策略。当然要做这样的策略切换,同样还要取决于投资总监有没有能力发现适合现在行情的策略并予以调用。
格上财富:
章总,根据我们的数据,今年截至5月底,国内仅12.86%左右的量化基金取得了正收益,您认为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量化基金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
您说的数据的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是今年市场变化比较大,大家需要适应吧,其实市场中优秀的团队还是挺多的,而且不是说某个团队在某种行情里亏了一些钱就一无是处,很多东西要分两面看,不能一棒子打死,况且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公司领头人能否在错误中快速成长。这毕竟是个年轻的行业,投资者应该有一些耐心,选投顾既要擦亮眼睛,同时也要放眼未来。
至于说量化团队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一些浅薄经验,上面已经大概提到了,总结来说,能不能快速发现行情变化?是否有子策略团队的人才储备?能不能遵循看图说话的原则,不做一些无谓的预判?能不能将适当的子策略用在适当的市场中去?能不能对子策略的协同做一些优化,使得1+1大于2?能不能对任何市场风险有大体的预案,而不是碰到问题,永远被动的等待?这些本身也是白鹭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持续自我改进的方向。
格上财富:
非常感谢章总参加这次专访。
谢谢你。
【版权声明】本文系“格上研究中心”原创文章,任何媒体或个人转载请事先联系QQ:2122399391,并在正文前注明“稿件来源:格上研究中心”,违者必做举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