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大嘴巴
敢说真话,会讲故事的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走上工程师之路的罗文博 ... ·  17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最新!UCAS公布2026「英本申请」时间轴 ...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五类补贴留学生必看!各地超全福利政策汇总,赶 ...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马斯克宣布:免费!直到崩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大嘴巴

王晓白:成都中小房企还能活多久?

楼市大嘴巴  · 公众号  ·  · 2019-01-18 18:36

正文


本文根据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在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2018年年会上的讲话》整理编辑

作者:王晓白


最近,业内许多老朋友都在与我交流一个敏感话题,就是“ 中小房产企业还能活多久? ”房地产人需要作出哪些应对?



据有关资料:


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各城市GDP排行榜中,成都居 第8位


2018年上半年,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中,成都居 第9位


而在2018年全国城市房价排行榜中,成都却排 第33位


虽然年终的最终数据还没完全出齐,但这种排名上的巨大差异,至少可以说明 成都房地产业发展是大有潜力的


因此,中央关于房产“因城施策”的新调整,对成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但不能不承认:

在经济下行的严寒之中,我们整个行业的士气是低落的,尤其是一些中小房企,虽然企业似乎都还健在,但继续前进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却似乎都已丧失。


我认为,咱们绝不能自己先打败自己,而应当从中央的有关文件中捕捉到春天的信息, 看到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希望 ,增强信心鼓起勇气,积极地寻求怎样“活下去”的新路!



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之后,房地产业很快就会峰回路转?


我的观点是: 必须丢掉幻想!


这是因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了20年,房地产野蛮生长的“优越气候”已经一去不返。从中央近几年狠抓房产调控的力度还可断定,即使未来出现了意外情况, 国家决定重新依靠房地产来拉动内需与经济发展 ,也绝不可能重蹈覆辙,又重新回到“黄金十年”的狂热之路。


谈到“狂热”二字,我不太赞成某些大咖把咱们房地产人比喻为“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但认为似乎可以作如下比喻:


前些年,咱们是乘着汽车在高速路上飞奔;


如今,汽车已转入坎坷崎岖的山间公路,在盘旋而上;


下一步,则很有可能要从汽车上下来,迈开双脚,徒步向山峰攀登。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中小房企的边缘化已成为必然。


虽然说“边缘”也是一种存活方式,“配角”当得好,还有可能比“主角”活得更滋润。


不过,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如今连万科这类龙头老大都在操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难道咱们这类小房企不应当认真考虑如何“换一种活法”吗?



这些年来,在土地拍卖场上与大型房企的竞争拼杀中, 金房 也曾两次夺得过区域内的“地王”地块,后又试探着 向养老、教育、园林、生态农业、长租公寓等行业转型 ,但老老实实地说,其结果往往都是投资大于收益、教训多于经验。


原因在于,


我们口头使劲地在喊“转型”, 但在员工思想上、组织机构上皆无实质性的转变;


在经营上,相当一部分人还停留在“赚大钱、挣快钱、收取轻松钱”的老观念上,很难适应“赚小钱、挣慢钱、捡点辛苦钱”的新常态。


这也就是:

我们的行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的赚钱方式不一样。以前卖房子,一平米赚的钱都是以百元为单位,现在做很多生意,都是以赚几块钱、几毛钱、几分钱来算。这跟我们过去很不一样,需要重新适应。

万科/郁亮


从这里,我悟出的一点体会是:

与行业的领军企业相比,

我们缺的不仅仅是品牌和规模,更缺的是“先知先觉”与“忧患意识”;


与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相比,

我们中小房企缺的不是资金和能力,而缺的是“适者生存”的观念与“艰苦创业”的精神。


若不尽快转变观念,我们就不可能再有郁亮所说的“行业发展空间”。



可以肯定,“赚小钱、挣慢钱”,确实要比过去“赚大钱、挣快钱”辛苦得多、困难得多。


但是若与其他行业那些小本经营和初始创业的企业相比,咱们的物质基础的确又要优厚得多、壮实得多。


咱们当初创业之时,不也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的吗?


连万科都能放下身段来考虑“赚几块钱、几毛钱”的生意,咱们还有什么资格来摆谱,不另走新路呢?所以,我认为, 面对困难,咱们与其怨天怨地,不如眼睛向内反思自己,重新换一种活法。


正因如此,我要求金房集团经营班子必须把2018年度的工作总结表彰会开成一个“第三次创业” (金房90年代真正进入市场并组建集团是第一次创业,2003年改制是第二次创业) 的誓师会。


开会的第一个议程是齐唱《国际歌》,希望大家在危机面前始终牢记:“ 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并热血沸腾地去迎战困难危中寻机。



对于我们目前尚存的中小房企而言,有的手中还有一些存量土地,有的只剩一些存量资产。


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我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还有存量土地的企业,

应珍惜这最为宝贵的资源,在深耕细作上狠下功夫,咱做不出规模就 做精品、做特色 ,努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暂无土地的企业,

则应珍惜自己的存量资产,采用跨行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向上下游产业和熟悉的行业延伸,并认真做好人员和机构的调整, 精兵简政,轻装上阵 ,等待时机量力而行地或采用联合的方式拿地, 力求实现多种经营、两腿走路 ,以崭新的方式再活一次,实施第二次创业。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下我过去讲过的一个观点。


这就是,“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与大型房企相比,我们中小房企所面临的困难确实艰巨很多,但是,“小”并不等同于“劣”,“大”也不完全等同于“优”。


正如达尔文《物种起源》中所说:“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从2018年9月21日起,我就是一个已满70周岁的古稀老人了,作为已在成都房产耕耘了35年的一位业内老兵,对于生我养我的故乡—— 成都的发展前景和成都房产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