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
三国正史论起师徒,很没劲。
因为东汉时,论师徒多是讲学拜门生之类事情,出风头的,多是经学家;比如大学者郑玄这等人物,如刘备、卢植、公孙瓒都曾跟他学过东西,但那是私学:郑玄自己在家开讲座,刘备们去听。听过就听了,也不发文凭,也不推荐就业。袁绍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听着很有派头,但意思不大。
孙权与朱然当过同学,“相恩爱”,但没记录他俩老师是谁。
吕蒙曾经发愤学习,让鲁肃惊叹“不复吴下阿蒙!”史书却也没提他老师是谁。漫画《苍天航路》里有个微妙细节,说吕蒙立志学习时,周瑜常教导他;甚至让吕蒙替自己写了那封临终遗书。
然而在《三国演义》与评书故事里,师徒之类,就有趣了。
苏州的张国良老师有一套评书三国,说得有趣。
说赵云有个师父,叫做童渊,有所谓“百鸟朝凤枪”。此后赵云自创了“七探蛇盘枪”。
那童渊老师又收过两个弟子:大弟子北地枪王宛城侯张绣,二弟子西川张任。长坂坡前,赵云用七探枪杀张绣、败张郃,此后入川时又败张任,从此成为天下枪王——这玩意正史和《演义》里无载,但看着过瘾吧?
——话说,雏形是哪里呢?我猜测是《岳飞传》。《岳飞传》里,岳飞的师父周桐,收过卢俊义和林冲两个弟子。一听就知道,是说书人附会摘来的。至于天下枪王、独门枪法,《杨家将》、《说岳》中常见,不提。
可怜马超就没这么个待遇:也是一条好枪,评书人就不给他编个师父呢?
明朝何良臣写的《阵纪》提到剑法:“卞庄子之纷击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刘先主,刘备也;说明刘备和马超是当时剑法大师。可惜,少有评书以此做文章。
最有名的虚构师父,大概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虽然《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也就算个猎头公司推销员,但后世一般乐意说,他是诸葛亮和庞统的师父。
当然,现在我们要推荐人,很可以学学水镜先生。司马徽在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时的原话:
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好大的一句话,这是引刘备的兴趣。
然后他上门推销诸葛亮,是这么夸的: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
把诸葛亮一个二十七岁青年,都比到姜子牙与张良了,明摆着压关羽呢。
可是最后,当刘备决心找诸葛亮时呢?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才是真正的大伏笔,是真话。呕心沥血,逆天而行,不得其时,可惜。
诸葛亮一生命数在此。
这就好比,我带我侄子去相亲时,先说:姑娘你嫁给我侄子,他明年身家超过库克。
姑娘先吓一跳,坐下来聊,我说,我侄子的才具,不在马斯克、乔布斯、盖茨等人之下啊。
最后姑娘决定嫁给我侄子了,我终于可以说真话了,于是仰天笑笑:哎,侄子啊,又要忙着伺候老婆了;老婆是找到了,就是这个市场格局已经不好,阶级固化了,可惜可惜……
那,这件事告诉我们:
无论是找工作、谈恋爱还是找队友,请从他签完合同之后说的那句话开始相信起。他们老师的推荐信,尤其不能全信。
当然,这不妨碍后世编了许多传奇,说司马徽是卧龙凤雏的老师。最厉害的,大概是《火凤燎原》漫画里,水镜先生一口气成了荀彧、贾诩、郭嘉、周瑜、庞统、诸葛亮们的老师,三国历史遂成水镜门下——所谓水镜八奇——的内耗。真了得。
哦,当然:
三国最后,最动人的师徒情谊,大概还是,我们知道的,诸葛亮与姜维。
《三国演义》里,他俩的传说极为动人。诸葛亮一出祁山,天水遇姜维,赵云和诸葛亮一武一文都吃了亏,最后好容易收了他,从此有了弟子。诸葛亮临终前,传了连弩之法与兵法二十四篇。至今《收姜维》都算是一折子戏呢。
然而……这么说有些煞风景:
正史并无诸葛亮与姜维的师徒记录
,就像,正史并无桃园三结义的记录。
按正史,姜维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归顺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倒是很认同的,两段原话: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
“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但到诸葛亮逝世,姜维并未如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就此接掌诸葛亮衣钵。
诸葛亮身为宰相的继承人是蒋琬,此后是费祎。在诸葛亮过世二十年后,费祎过世次年,姜维才掌握军权,又二年后为大将军——至此,距离诸葛亮逝世已经二十二年,距离蜀汉灭亡,还有七年。
似乎,也谈不上什么师徒之谊?明明蒋琬、费祎甚至诸葛瞻,才算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呢。
然而,大家愿意相信他们是师徒
,除了小说情节之外,还因为一些微妙的巧合。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收姜维费了好一番心思,此后也算师徒情好。诸葛亮临终,还传了《兵法二十四篇》给姜维。
——姜维归汉,二十七岁;诸葛亮出茅庐,二十七岁。
——武侯小说里六出祁山,正史上五次北伐。姜维小说里九伐中原,正史上十一次北伐。
——论私德,诸葛亮到死时,不别治生产,家无余财,不过桑树八十株,田十五顷。而郤正说姜维身为上将,却住着弊薄的宅院,家里没钱没妾没有声色娱乐,薪水随手花掉。他甚至都不懒得表现“兄弟我很清廉”,而是在生活上无欲无求:好学不倦,清廉简朴。
——最像的,大概是
执着与气性
吧?
正史里,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继承诸葛亮的成法,规整端严,但很保守。所以《三国演义》,也是一带而过。
但世界热爱诸葛亮的,毕竟不只是他治蜀有道而已。
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北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五出祁山,星落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维在危亡之秋,艰难北伐。待魏国入侵时,面对三路大军,斡旋自如,奔回剑阁,眼看要守住钟会二十万大军。直到蜀汉灭亡后,姜维还在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利用钟会的野心,说服了钟会;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囚禁了邓艾,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
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
社稷已灭,如何复安?日月已幽,何以复明?
真是企图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啊。
最后众所周知: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姜维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好歹也算是,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然后以身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