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国资报告》列举了13家“一带一路”网红央企,航空工业被列在第一个…
国资报告这样评价——
这家央企的子公司并购欧洲航空制造商,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果敢的尝试,也是其“走出去、国际化”的开端。此后,这家企业逐步构建起大航空服务能力。
自2005年第一架“新舟”60飞机交付津巴布韦之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开启了民用飞机“走出去”的漫漫征程。
十余年来,航空工业对外输出超过100架自身研制的民用飞机,目前已经在18个国家的28家航空公司投入使用。
航空工业通过不断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多点开花的效果。在这背后,是航空工业前期的点上布局,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弥补了自身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功并购FACC。
航空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航空工业的民机“走出去”,一开始就肩负着振兴中国民机产业和践行中国国家相关战略的使命。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参观铁路航空展,在认真听取有关中国航空工业生产的“新舟”60飞机的介绍。
2005年5月,航空工业向津巴布韦交付了首批两架国产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飞机,这是中国制造的民用飞机首次走向国际市场。当时,津巴布韦航空公司在首都哈拉雷举行了盛大的接机仪式。从此,航空工业开始国产民机走出去的漫漫长路。
一直以来,国产民机之所以难以走进欧洲和北美市场,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技术及产品质量。
对此,除了进行自主研发,航空工业也在全球积极搜寻能够利用的技术或者能够合作的企业,从而提升自身的实力。
▲游客和空乘人员为中国飞机点赞。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企业资产严重缩水,不少国际大企业纷纷裁员、倒闭。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国外很多企业需要新鲜血液流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少国家政府也在希望引入外资挽救该国企业,纷纷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经过多方考察,航空工业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总部位于奥地利的菲舍尔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FACC)上。
FACC成立于1989年,是从事开发、设计、制造航空复合材料部件和系统的专业化公司。截至2009年2月底,拥有总资产2.76亿欧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结构件及系统、飞机内装饰产品及系统两大类。
FACC还是波音、空客、庞巴迪、罗罗、GE及普惠等世界航空工业巨头的复合材料部件的供应商,也是全球OEM和一级供应商的一个可靠和公认的合作伙伴,其产品100%出口。FACC比较牢固地占领了国际航空复合材料制造业市场,有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具备由次承力构件向主承力构件扩展的能力。
众所周知,先进复合材料在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的不足10%上升到目前的接近50%,并呈持续上升趋势。随着B787等新一代商用飞机产品的问世,美国、日本及欧洲等飞机制造商的飞机结构产业链向复合材料转型的速度大大加快。
当时,我国复合材料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有着较大差距,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制约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FACC有着近20年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经验,其产品覆盖飞机、发动机结构件和内饰复合材料制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和客户认可。
在航空工业看来,如果将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西飞”)在飞机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与FACC在复合材料的经验和研究能力结合,可实现由次承力构件的开发过渡到主承力构件的生产,将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使航空工业西飞成为全球民机制造的一级供应商。
而且,在设计研发和销售服务两个附加值高的环节上,航空工业通过并购FACC,可以充分借鉴吸收FACC长期与国际知名航空制造商商业交往中所形成理念体系和标准体系,快速掌握融入世界先进民机制造体系所必须的行业规则,有助于形成自主创新的民机研制体系,尽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高端。
在航空工业积极准备投资并购FACC的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正前往海外“抄底”,包括人才、知识产权、市场份额、技术、品牌,甚至成熟的企业和价值链。
这其中,也不乏中央企业的身影。但是,由于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前期又缺乏论证工作,一些央企在走出去之后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了保证海外并购能够成功,在吸取这些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航空工业西飞开始外聘专业机构,比如资深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并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助。
这些专业的国际智囊团队在竞标、尽职调查和谈判中发挥了应有的专业水平,为交易的顺利完成做出很大的贡献,保证了航空工业西飞并购FACC项目交易的合法、规范,以及并购决策的敏捷、正确。
2009年12月3日,航空工业西飞与FACC公司股东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股权交割仪式,航空工业西飞以91.25%的持股比例实现了对FACC公司的绝对控股。到了2011年,又完成了对剩余股权的收购,达到100%控股。
航空工业方面表示,此次并购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首次海外并购,标志着航空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在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该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比如,有航空工业方面的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收购提高了航空工业西飞在全球民机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同时有助于把飞机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与FACC公司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经验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核心能力,在航空制造业复合材料应用的大趋势中夺取战略高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航空工业西飞并购FACC,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也是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
▲2011年6月27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视察FACC公司。
首先,就地理位置方面,虽然奥地利只是一个约800万人口的中欧小国,但地缘位置较为重要——位于中东欧的心脏地带,与周边包括德国、捷克、意大利等8个国家接壤。
在业内人士看来,奥地利是中国企业前往欧洲大陆投资或者设立地区总部的一个理想“登陆”地点。通过投资奥地利,既有助于帮助奥地利进一步拜托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的开展。
另外,航空工业西飞并购FACC,也打破了西方强国对航空制造业从产品到技术、从市场到标准的垄断,对于提升中国航空产品的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航空工业方面表现得比较理智,他们清楚,中国的航空制造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赶超欧美国家,与FACC还有着较长时期的融合的过程。
为践行航空工业国际化开拓、资本化运作的发展战略,经过航空工业西飞近一年的精心准备、组织和实施,FACC于2014年6月2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开始首日交易,实现了上市。
同时,航空工业西飞还依托FACC,建立了中国低成本制造中心。2014年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航空产业园成立的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正式实现产品交付。该公司主要生产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承揽FACC转移至中国的复材工作包。
▲FACC工人在加工翼梢小翼。
目前,航空工业西飞已经将该公司打造成为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富有竞争能力的国际化航空复合材料部件生产基地。
经过上述一系列运作,以及包括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FACC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据了解,航空工业西飞收购FACC后,FACC的业绩稳步提升。近6年来,营业收入实现翻番,从2010/2011财年的27182万欧元,增长至2015/2016财年的58754.1万欧元。FACC目前的储备订单达数十亿美元,可支持FACC大约9年的生产任务。
一方面是FACC自身的实力进一步走强,另外,由于航空工业前期在该项目上实现了重点突破,对自身整体的民机业绩也造成了辐射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开始认可了中国工业出品的飞机。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市场,航空工业制定了不同的民机走出去战略。比如,针对亚洲和独联体市场的“空中丝绸之路战略”,针对非洲的落实“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针对南太平洋市场的“空中走廊计划”,针对南美的“空中服务平台计划”等,每一个战略都是量身定制。
“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经贸活动。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顺势而为地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比如,中国航空工业民机走出去战略,就像一盘棋,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建点、连成一片”的原则,谋篇布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理念和营销模式。
从卖飞机开始,航空工业正逐渐构建起为客户提供机场建设、机库建设、融资保险服务等大航空服务的能力,真正通过“一条龙”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多点开花。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影响力,也能够促进客户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民生做出贡献。
▲由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
如今看来,正是由于航空工业当年的“有心插柳”之举,才使得其研制的民用飞机能成功翱翔在“一带一路”上的多个国家。可以说,航空工业西飞并购FACC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果敢的尝试,也是航空工业“走出去、国际化”的一个开端。
作为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支持者,航空工业前期在欧洲所进行的探索,也正在成为其它中国企业奔赴欧洲的一个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同时,本次并购也表明,通过战略性布局,走出关键性一步,能够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多点开花。
本期素材来自《国资报告》
部分图片来自航空工业西飞、FACC
编辑/郑宇航 监制/谢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