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11月5日,曾经号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三的共享单车—小蓝单车倒闭。据媒体报道,该公司内部已人去楼空,但该平台部分用户在网络上表示还没有拿回自己的“押金”,一部分“激愤”的用户在向小蓝单车客服申诉无果之后,把共享单车拿回了家。
共享单车行业今年的发展可谓是起伏跌宕,从年初的火爆到年末的“倒闭潮”,随着悟空、3Vbike、町町单车的关门之后,曾经备受好评的小蓝单车近日也宣布了解散,不少人戏说这是因为商标的“颜色”没有选好。有记者前往小蓝单车北京总部查探,发现公司内部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部分技术人员。根据公司内部职员爆料,小蓝员工的工资还要继续拖欠至明年2月10日,公司的HR甚至开始在朋友圈甩卖办公家具。那么,除了公司内部的“人走茶凉”,公司之前收取的用户押金退了吗?
此前,小蓝单车曾发布公告,称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请的退款,将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用户没拿回自己的押金,多次找客服申诉无果、公司电话也打不通。紧接着,小蓝单车“人去楼空”的传闻就开始在网络上发酵,11月初其创始人李刚还曾回应称此为“搞笑的谣传”。可谁曾想,声音还没落下,谣传就成真了。
▲ 小蓝单车此前发布的公告
随着公司“倒闭”消息的曝光,一些拿不回押金的用户本着不吃亏的心态,干脆直接将单车拿回家,更有甚者将单车放在二手平台进行拍卖。那么一辆单车的价值与押金究竟对等吗?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共享单车与普通单车的区别。共享单车长期放置于户外,使用频次较高,所以它最基本的诉求应该是防摔、防锈、易维护。其它部分则要根据各家商业模式的不同进行“量身打造”。除此以外,硬件标配还有植入型GPS、电池、SIM卡、智能锁等一系列设备,这样算下来一辆共享单车的造价确实不低。
以摩拜单车为例,根据其官方公布的信息,摩拜单车的经典款最初造价高达6000元,后来因为批量生产,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降到了3000元以下。这是目前市面上造价最贵的共享单车。而摩拜单车最大的竞争对手ofo小黄车的生产成本仅在300元左右,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ofo也在不断提升单车的“科技感”,对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每辆单车的造价超过了500元。
再看近日陷入窘境的小蓝单车,其造价也属于市面上较高的,发布的一代产品造价1000元,二代产品bluegogo pro更是增加到了2000元的档位。单车通体铝合金,光是智能锁都需要600元左右,小蓝单车在骑行感上也是广受好评。而它所需要的押金是199元,这样看来,拿不回押金把单车带回家的用户不但没亏,反而还赚了。但是这样自发型“以资抵债”的行为真的可取吗?
一种观点认为平台不退押金,个人把单车带回家属于理所应当,道理等同于“你欠我钱,你不还我,我就搬走你的固定财产”。共享单车平台现在就是欠着用户的钱,既然讨债无果,拿走一辆车抵债是“天经地义”。
还有网友比较豪爽,认为单车骑行的体验感很好,看在“好产品”的面子上可以选择不要押金,并对小蓝单车的倒闭表示了遗憾。
也有较为理性的想法。共享单车平台倒闭,虽然拿不回押金,但还不至于把单车推回家,还是愿意相信企业尚存的最后一点责任感,愿意多花一点时间等待结果。
网友们的观点众说纷纭,但实际上,根据我国法律,拿不回押金就将共享单车带回家是属于违法行为。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共享单车并不是无主物,他人不可以随意侵占和破坏。此前上海市的一名男子将摩拜单车运回家中,强行开锁之后据为己有,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定此案为失窃案,判处该男子拘役三个月,并处以罚金1000元人民币。
而针对倒闭的公司,其资产也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进行处理,债权人也应该有相对应的顺序。这样看来,平台倒闭,不退押金,带车回家的行为从法律层面而言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能白白损失,毕竟用户没有责任为公司的破产买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是受害者,所以屡次申请退回押金无果的小伙伴可以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
其实,99元、199元、299元的押金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并不是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数以万计的用户数量所缴纳的押金加起来,对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用户的租赁费对于企业的运作和周转只是杯水车薪,其主要资金来源还是融资。但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的钱不够用了,那么就无力再进行扩张,这对于竞争激烈的企业们来说无异于“出局”。
此时用户的钱就很有可能被挪用,套上“企业的钱”这一外套。而小蓝单车的没落与其急于求成、快速扩张的心理是分不开的,毕竟它的两大竞争对手摩拜和ofo已经拿到了多笔融资,而它从成立至今只拿到了一笔4亿的投资。由此看来,迟迟不退的押金到底去向何处?大家心里应该都有个数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用户的财产安全应该被放在首位。我们用押金在保证我们的信用,那么企业又要用什么保证它们的信用呢?面对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商标的颜色不够用了”是一句玩笑话,但企业的信用不够用了才是真正的倒下。
联系我们
财经郎眼Daily
ID:cjly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载|合作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