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东北地区,冬季室外温度低,应考虑选用高效保温材料对管道与设备进行保温。管道与设备的表面进行保温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首先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防止热水温度的过度降低,保证系统水温恒定;其次是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热损失,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是为了改善工作环境,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等伤害事故。管道和设备表面保温是一项花钱不多、受效非常显著的节能措施,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更显现出它的经济性。
(1)水温大于40度的管道与设备,要做保温,避免烫伤。
(2)生产中需要减小水温降低,保持管道、设备内部水温稳定
(3)防止管道、设备中水凝结或结晶的部位。
(4)在由于表面温度过高会引起(燃气、蒸汽、粉尘)爆炸起火的场所,运行时表面温度较高的管道与设备。
目前,管道与设备工程常用的保温材料种类较多,玻璃棉、泡沫橡塑、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等制品,按照国家对保温材料选用的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12(w/m·k);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得大于300kg/m3;含水率小于7.5%;抗压强度不小于0.4 MPa。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选择保温材料时应参考下列条件进行选择。
(1)导热系数小;
(2)单位体积的质量小;
(3)坚固耐用,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4)能耐一定温度,不燃或难燃;
(5)性能稳定、耐腐蚀、无裂缝、刚度大,不易老化、不易变形;
(6)抗湿性强,吸水率低,不会因水泡受潮而变质损坏;
(7)原料来源广,制造施工方便,价格低廉。
管道与设备保温层厚度是由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来决定的。所谓“保温层经济厚度”是指包括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投资、折旧费、年运行维修费和管道保温后的散热损失费在内的总费用为最小时的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不够,散热损失增大,造成能源的浪费。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少散热损失,节省燃料,减少运行费用,然而确增加了保温结构的一次性投资。当无特殊工艺要求时,保温厚度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但若经济厚度偏小以致散热损失量超过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标准时,应采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下的厚度。所以,合理的确定保温层厚度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工程造价,是供热管网工程十分重要的环节。详细的计算可参照《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43-2016。
合理的选择管道与设备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降低供热管道的散热损失,在当前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十分重要,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材料的性能、保温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保温材料和经济的保温层厚度,根据经验可知官网的直径不同,保温的厚度也会不同。一般工程上为了节约时间,可进行估算或者表格查取,下表为不同管径下不同保温材料的保温厚度经验数据的汇总:
表1柔性泡沫橡塑管壳、玻璃棉管壳的热水、冷热合用管的保温厚度(5~60℃)
| 柔性泡沫橡塑管壳(mm) | 玻璃棉管壳(mm) |
| 管道公称直径 | 厚度 | 管道公称直径 | 厚度 |
房间吊顶内、机房 | ≤50 | 30 | ≤40 | 35 |
70~150 | 30 | 50~100 | 40 |
≥200 | 35 | 125~250 | 45 |
≥300 | 50 | \ | \ |
室外 | ≤50 | 35 | ≤40 | 40 |
70~150 | 35 | 50~100 | 45 |
≥200 | 40 | 125~250 | 50 |
≥300 | 55 |
|
|
表2聚氨酯硬质泡沫、玻璃棉管壳的热水、冷热合用管保温厚度(0~95℃)
| 聚氨酯硬质泡沫(mm) | 玻璃棉管壳(mm) |
| 管道公称直径 | 厚度 | 管道公称直径 | 厚度 |
房间吊顶内、机房 | ≤32 | 30 | ≤50 | 50 |
40~200 | 35 | 70~150 | 60 |
≥250 | 45 | ≥200 | 70 |
室外 | ≤32 | 35 | ≤50 | 60 |
40~200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