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46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星球里,《星球密语—达叔周报+难以升职的人》。
周五下午,就隐约干到身体有点冷。
误以为空调开低了。
回到家,吃了晚饭,头有点晕,和达婶说,我可能感冒了。
达婶过来摸了一下头说,别吹牛。
日更完3000字,身体就不行了,浑身发软,倒头就睡。
一直到今天,感觉恢复了。
傍晚,带女儿在小区里散步。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女儿问,你已经有钱了,自己也当老板了,没有人逼你工作,也没人逼你上学。
你为啥每天还安排的那么满?
除了工作,就是回家吃饭、看书、每天还写3000字?
我每天在学校里上课,回家写一点作业,都觉得没那么开心。
要是我有钱,还没人管我,我肯定不会像你这样自虐。
达叔说,在你没出生之前,我每天都是牵着老婆出来散步,等你出生了以后,我就经常牵着你来散步。
和你妈散步,能聊的内容,就是爱情,友情,亲情之类的话题。
和你散步,能聊的内容,从小就是三国演义,楚汉相争,各种人物故事之类的事。
为啥聊的内容,不一样?
就是你妈虽然也学过这些内容,但是她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记了,并没有乐在其中。
我学这些,就不是为了考试,能乐在其中,甚至等毕业之后,还会不断看各种书,去找更多乐趣。
像一个游戏。
从这一点看,是我比较幸运,还是你妈比较幸运?
你妈的快乐,需要一个口红,一件衣服,一顿大餐,一个包包,才能满足。
价格分别是,几百块钱,上千块,数万块,才能让自己快乐。
我的快乐,看到一个新观点、听到一个新故事,学到一个新视角,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免费,就能满足。
这些快乐,不仅价格便宜。
更关键的是,还能赚钱。
获取成本极低,收获上限巨大,既能让你开心,又能让你赚钱,还能让你获得满足感,拥有更多可能性。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
没有。
你要是真的觉得学习苦,过段时间,我就把你送到我出生的地方,苏北农村,在那里住一段时间。
秋天到了,该收花生了,很多农作物都要收割了。
我帮你请一个月的假期,反正小学的课程也无所谓,少一两个月,都能补得回来。
你要是想拥有这种人生体验,看看到底是什么吃苦,趁早安排,一切都来得及。
女儿连忙摆手,说不去。
达叔说,绝大部分人,对痛苦都有一定的误解,总觉得当下影响自己痛苦的事,要是去掉,就一定会迎来幸福。
比如,房价太贵,如果房价跌了,自己就会幸福,结果房价跌后,发现更痛苦。
因为失业了,连收入都没了。
比如,都觉得早上爬起来上学,是痛苦的,
总觉得,不上学,就
开心了
。
事实上,是这样么?
不是。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只是沧海一粟,只是最近300年,在世界上才刚刚有的新物种。
是德国普鲁士那边发明的,在发明之前,整个民族里能达到读写水平的人,占比不足1%,基本都是贵族的事。
不上学的儿童,就是在家里玩么?
玩个屁。
在英国这种已经启动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一只劳动力队伍。
在《雾都孤儿》等早期欧洲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大量儿童劳工的影子,家长生完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送出去打工给家里赚钱了。
一直到什么时候,才开始禁止童工?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00多年后,才在法律上,禁止工厂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进厂工作。
也就是说,你现在刚好9岁左右,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已经在纺织厂里,拥有好几年的工龄,是个熟练工人了。
9岁以上的儿童呢?
9-13岁,在法律上的要求是,每天工作8个小时。
也就是说,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不上学的话,都可以送到工厂里,每天工作8个小时了。
这是最惨的么?
不是。
所有在社会上打拼的人,都知道一个事,法律是法律,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
即使法律被制定出来,就一定会被执行么?
至少在童工问题上,又过了200年,进入20世纪,英国的童工问题才算基本解决。
注意,这只是英国的童工问题,不是其他国家,当时英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我们这边,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
很多人,误以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不是立马就有了九年义务教育?
这就是脑子中的信息,全都是错误,不看历史细节,不知道自己所处具体时代的谬误。
1986年4月,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才第一次颁布,刚好是和我的年纪差不多。
那法律颁布出来,就能执行么?
执行个屁。
靠文字规定,是不可能让大家都送孩子来上学的,既耽误帮家里干活,还得交学费。
一直到我上小学的年纪,199X年,仍然是村干部,学校老师,天天到学生家里,去农田里去抓孩子回来读书。
每年开学,班级里都会少几个。
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没钱交学费,还浪费时间,不如直接送出去打工,立马就能赚钱了。
一个贫困的县城里,有多少这样的孩子?
上千个。
这个学不上就算了,都是个人选择,为啥
这些乡镇村干部、老师,还要
去找,还要把孩子给拉回来硬上学?
是出于爱心么?
扯淡的。
那是因为当时基层操盘手的考核KPI里,其中有重要一项,是专门用来考核他的地盘,有多少学生流失了,没来上学。
所以,他们是为了自己的KPI,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你们别拖他升职加薪的后退,才硬着头皮找你来继续上学。
站在组织上看,为啥要给基层操盘手,定这个KPI ?
上学这么好的事,家家户户都会积极主动的来上学,怎么可能还需要定KPI专门来考核?
恰恰说明,当时广大农村的父母,并不认为给孩子,一定是好事,而且认为既花钱,还耽误自己赚钱的坏事。
所以,需要法律、需要治理人员的KPI,来确保强制执行。
是对你们这帮孩子的保护,这才过去二三十年,你们这帮孩子,又开始嘚瑟了,觉得上学苦了。
又开始觉得,不上学,就一定会开心了。
想多了。
就以昨晚为例,你爸爸在一个软件里,给知识星球里的人,160多人,做了一场小型的楼市精讲,分享了苏州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