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估值45个亿,但写诗才是他的最爱!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8-10-18 21:00

正文

1989年3月,北大诗人海子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25岁。


那一年,朦胧诗已经让位于下海经商。


那一年,海子落魄到吃饭都成了问题。


可谁能想到,短短10年后,海子的名字却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临终前一个月写下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诗歌再一次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沈浩波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上大学就写过近百首诗,并创办了一本名为《朋友们》的诗刊。


1998年前后,沈浩波相继写出《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下半身写作以及反对上半身》等另类诗歌,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写作立场的大论争。


从此,沈浩波被打上了“大胆”、“粗犷”的标签,不仅被评为“新一代诗人的领袖”,而且被《阅读导刊》一眼相中,聘为编辑部主任。

然而,诗人的世界常人根本不懂。在导刊还没干上2年,沈浩波就辞了职,因为他宁愿窝在咖啡馆里写诗,也不愿意坐办公室。


但是,写诗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

就在那个时候,沈浩波听一位前辈说发行图书是个好差事,“参加一次图书订货会,可以收好几百万现金,钱都数不过来。”


也是,2000年前后是我国书业发展的黄金年代,随便拿个封面就可以在订货会上收到很多钱,陈明俊、张晓波等策划人就是那个时候浮出水面的。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就这样,沈浩波拉来另一个诗人朋友凑了15万,搞起了一家图书工作室。而且,不到三个月就推出了第一本书《蜡笔小新宝典》。

然而,等他费劲巴拉卖出2万多册,却发现被骗了,“这个行业欺负新人,那些卖书的根本不结账。”

沈浩波哪里服气,他干脆一口气推出另外3本书。可惜,世界不相信眼泪,不但15万全打了水漂,还欠下几万元的外债。直到2001年春树打来一个电话。

春树是谁?也是一位奇女子,是沈浩波在北师大创办《朋友们》认识的一位笔友,高中就辍学了,但是却痴迷写作。当时她刚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北京娃娃》。

“能否帮忙出版?”

“寂寞高跟鞋”......“卑贱的爱情”......“我爱五道口”.....,沈浩波当然识货,他只翻了一下目录,就看出那一定是国内未来的第一本严格意义的残酷青春小说。

“就是借钱也要帮这个忙!”

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回他学精了。

沈浩波把自己关在房间,熬了两个晚上,洋洋洒洒了写了近5000字的书评和新闻稿,然后一家一家给报社打电话。


要说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很多出版社一看到沈浩波的书评立马答应进货,一下子就销售了1万多册。

但是,距离预期的5万册还有相当的距离。“必须玩点新奇特的。”


这个时候,沈浩波想到了包装,他决定把春树打上“离经叛逆”的标签,最大胆的就是让她在新书发布会上穿上红色的肚兜。

果然,观众彻底沸腾了,媒体彻底沸腾了。

很快,《北京娃娃》在全国卖疯了,3个月就销售了6万多册。春树也正是凭着这一作品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与韩寒、满舟、李杨四人被称为“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

从此,沈浩波信心大增。所有书评、软文都是亲自操刀,有时候为琢磨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软文,他要花上整整三个小时!

2002年春天,沈浩波读到一本台湾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的作品,“太棒了!如果在大陆出版,一定能在业内引起震动。”

但是,如何搞定版权?出版时会不会有麻烦?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不过,那个时候沈浩波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能尽快出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通过胡兰成在南京的一个儿子,顺利签下了大陆版权。

果然,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一炮走红,并迅速在我国文学界掀起了一股“胡学热”。

那是沈浩波第一次在中国出版界崭露头角。

不过,就在他想大干快上的时候,非典来了。整个2003年春天,出版市场一落千丈,图书根本出不了北京,沈浩波立马陷入困境,最惨时公司账上只剩下两三万块钱。

那段时间,他只能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打发时间。

很快沈浩波就发现网络是个好东西,上面的高手非常多。那年4月,沈浩波在新浪论坛发现一篇火遍半边天的帖子。火到什么程度呢?连续8周点击量排名第一,光评论帖子就超过1万多。

那是一个叫孙睿的人写的,讲述的是一群不务正业的大学生逃避考试、偷窥女生宿舍、谈恋爱、玩乐队、喝酒、打架的校园轶事。

沈浩波仅用2天把15万字读完了,“太好了!既有王朔的幽默,又有王小波的睿智,出版一定有市场!”

你想啊,那个时候写网络小说的大多属于文学爱好者,纯属自娱自乐,没有谁指望着网络小说赚多少钱。所以,一听说有人能免费帮助出版,而且还有利润分成,那还不乐疯了?

所以,沈浩波以极低的成本就搞定了国内第一部网络小说《草样年华》,而且更没有想到的是《草样年华》一经问世,就挤入了2004年度的畅销书,不仅捧红了孙睿,也催生了《草样年华》长篇系列。

“看来网络小说是个大金矿!”

于是,沈浩波陆续又发行了十多本网络小说,每本发行量都在6万册以上,虽然没有赚到什么大钱,养活自己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几把刷子,“单靠一本书、一个点子,短期可以行得通,但长期来看必须靠团队才能维持与渠道、客户的合作。”

也是,沈浩波从来不看报表,估计也看不懂报表。所以,到了2003年底,他意识到光靠拍脑门做决策是做不好企业的,“必须找个合作伙伴。”

就这样,漆峻泓出现了。

漆峻泓是谁,中国科大的高材生,曾发起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子图书网站"中文在线"。

一个中文系毕业,感性追求自由,一个计算机系毕业,理性有节制。一个擅长文字、策划,一个精通市场营销,两人遂一拍即合,合作成立了“磨铁文化”,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合作!

从此,沈浩波把日常的管理工作全交给了漆峻泓,他自己则专心做起了最擅长的图书策划。

很快,另一部网络小说《诛仙》进入他的视野。

为什么是诛仙?因为沈浩波发现网络上70%以上的点击率都来自武侠、玄幻、穿越等题材,而世面上根本买不到,因为当时业内流行一种说法“网上有的文字出书没有人买!”

但是,沈浩波偏偏不信邪,“就出玄幻小说,而且要出8册!”

很多人都以为沈浩波疯了,要知道,金庸的小说连载最多也不超过5册。结果你知道的,由于抓住了几千万80后、90后读者,《诛仙》大获成功,磨铁一跃而为网络文学第一出版商。

很快,文学创作者蜂拥而至。沈浩波一口气签约了包括“抚琴的人”、“南无袈裟理科佛”、“阿琐”、“爱吃土豆丝”、“爱默丁”等100多位新锐写手,更签约了“当年明月”、“南派三叔”、“麦家”、“萧鼎”、一心寸君”等50多位知名网络作家。

此后,《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花千骨》、《风声》、《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等一批超人气文学作品相继推出。毫无例外,全部一炮而红!沈浩波以及磨铁在网络小说的江湖地位也就此确定下来!

2007年下半年,基石资本的林凌找上门来,一投就是5000万,再后来,基石资本又联合鼎晖投资了1个多亿,“磨铁已经形成了有效配合的核心团队,有完整的策划运营能力,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到渠道销售和市场化推广,都非常专业!”

有了钱以后,沈浩波跨步自然格外高远,他一口气在国内出版界开创了多个第一。

第一家实行岗位标准化。每个流程的节点都有明确的分工和清晰的管理。

第一家实行绩效标准化。所有人员包括销售人员、后勤人员全部纳入考核,多劳多得。

第一家推行产品经理人制度。每个编辑的奖金,都与其负责的图书销量息息相关。

第一家推出子品牌战略。“彩虹堂”是针对女性读者的言情和青春读物,“名利场”主要出官场小说,“资身堂”则针对养生类图书,“黑天鹅”则定位财经商业阅读。

沈浩波的口号是跟文化死磕,“铁磨铁,磨出刃,死磕是一种精神,一种做事坚决的态度。”

胆大的怕不要命的。正是沈浩波这种死磕精神,让磨铁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