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斜杠的时代,选择跨界 ·  20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具俊晔发长文!所有遗产交由大S妈妈处置 ·  2 天前  
南都周刊  ·  复播被封禁!被质疑吃相难看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价格腰斩!无锡大量上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抢新闻、焦虑症、性骚扰,她用镜头记录真实的美国新闻业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3-28 19:06

正文


导语

花费半年时间、自驾行驶1万英里、探访数十家媒体,一位自由记者记录下了最真实的美国新闻业:做新闻经常是一种孤独而漫长的体验;媒体倡导公开透明,但他们自己往往也做不到; 记者们大多并非愤世嫉俗的“愤青”; 性骚扰问题比人们想象 更严重...


出品| 外言社

翻译| kewell 编辑| 王茸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这句话的实践者,一位名叫Meredith Cummings的自由职业记者花费半年时间驾车行驶10000多英里,造访了数十家媒体编辑部,记录下了当代美国新闻行业现状和从业者的状态。



一年前,Meredith踏上了记录美国新闻行业的旅途。她曾是全职记者,也做过新闻系教授。日复一日工作多年后,她开始想走出去体验些不一样的生活,于是开始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Meredith的旅行可不只是游玩。全国各地的新闻人在如何进行日常工作?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谁才是社会的看门人?这都是她想知道的问题。



Meredith的日常行程一般是开车9到13个小时、做采访、拍摄照片和视频,回到酒店的晚上,她会开始剪辑素材并在博客上更新日志。现在,她已经累积了几百条视频和采访素材,可以说记录下了美国新闻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我非常享受观察这些有创意的媒体人,而且每去一个地方都能遇到突发新闻。


在圣达非遇上了枪击事件,在纽约遇上了暴雪。到了夏天多地又出现山火,我在赛多纳、伯班克和布雷肯里奇都遇上过大火...


我从这些经历中寻找规律、探寻真理,我相信这非常重要。在踏上旅途之前,我就知道自己不会后悔。


以下,是她对美国新闻业和从业者的一些反思与评价:


记者们其实并非愤世嫉俗


我发现,记者在讨论政客对新闻人的批评甚至羞辱时,态度大多是中立且淡定的。如果有人做不到,我才会比较惊讶。受访的记者们都说,其实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政客和媒体的关系都不算好,现在和以前没什么差别,媒体和政客都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才对。


我遇到的大部分新闻人都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类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愤世嫉俗的形象。


做新闻 是一种孤独而漫长的体验


我惊讶于新闻人工作时的孤独和漫长。不管是做文字报道还是图片新闻,记者都得随时待命准备采访、写东西、编图片。每个人都要独立承担全线任务,有时候这些工作还很耗时间。


abc10 加州萨克拉门托  2017.7.1


一位记者告诉我,他选择报道岗位,就是想离前妻近一些。他们没有复婚的可能,但他仍把她当作家人,我看得出他的孤独。我还见到了其他很多离婚的记者,原因多是另一半受不了他们工作时间太长、随叫随到。但我也见到了很多婚姻幸福的记者,比如两个人都在业内工作。


做这一行,对家庭的牺牲太大了。我觉得 媒体应该多一些关怀,比如给记者更多产假,但没有几家能真正做到。


媒体人充满职业焦虑,这可能是个恶性循环


我总是发现有记者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保、担心自己所在的百年报纸被卖掉、担心自己因技术水平不够高而被淘汰……



也许是因为他们见惯了媒体的崩溃,因此不太会在工作中表达对行业的不满或建议,因为那可能会导致更快失业。这就像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成为找不到出口的恶性循环。但这个循环是应该被打破的。


性骚扰问题比人们 想象 更严重


2017年6月,哈维·韦恩斯坦还没有因性丑闻而名誉扫地,“MeToo”活动也还没有开始,但离开家乡8000英里的我却已经发现,新闻业内的性骚扰问题竟如此严重了。


路上有太多女性告诉我(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她们在工作场合遭遇过性骚扰,我 一路都难以抑制自己的震惊。 我所造访的媒体大部分还是知名的全国性媒体,而那些小城镇媒体中不合理的地方可能会更多。


一开始我惊讶于她们为何愿意坦诚地讲述这些经历,但作为记者,她们明白我所记录这一切的意义何在——让真相不被历史忘记。因此记录2017年的新闻业,我必须要点名这一行业里的可耻行为。



新闻人嘴上都说行业需要多元,但行动上可能又是另外一套。我访谈的所有人几乎都同意倡导平等,但实际上没有一家能真正做到,有些地方是性别不平等,有些地方是种族不平等。也许记者们的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差距。


媒体倡导公开透明,但他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


在一些媒体,公关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要做什么都必须报备清楚。有些媒体则不允许我拍视频。总之,规模越大、越是谨慎。


在小媒体,那种“被大佬俯视”的感觉就不存在了,很多媒体还会主动邀请我前往。总体来说,媒体行业真的应该多点开放的心态。我不是说公开企业的秘密,而是广义上的公开,就好像媒体也希望政客开诚布公一样。


美国新闻业依然朝气蓬勃


在美国,新闻仍然朝气蓬勃。纸媒虽然变得弱势,但新闻媒体仍然是社会 民主 的根基,而当下的时代也给了从业者许多讲好故事的机会,工具和平台也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南加利福尼亚电台  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  2017.6.28


这些媒体人大多是美国人,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富裕的有贫困的、有移民者也有本地人、有自由派也有保守派、有人乐观也有人悲观。他们这份工作赚的钱并不多,却都付出了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