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李翔商业内参》在罗振宇旗下的“得到”APP正式上线,订阅年费为199元,上线48小时后订阅金额超过400万;上线两周就获得了5万+的订阅,吸金超过1000万。
6月6日,马东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在喜马拉雅FM上线,第一天销售突破500万,10天之后达到1000万。
12月3日,喜马拉雅推出123知识节,作为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联合马东、吴晓波、华少、龚琳娜、梁冬等850位知识网红、2000多节知识课程打造知识版的双11,最终24小时卖出5088万,持平09年首届“双十一”销售额。
2016年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变现的一年”,从罗振宇力推得到平台,到知乎的值乎live和果壳网的分答的爆点交战,到《奇葩说》老僵尸的好好说话赚得盆钵满溢……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随着付费问答平台的出现,许多行业权威人士、网络红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回答自己擅长的问题,以此方式将专业知识、个性化经历或生活体验转化为金钱。
信息普及和共享一直是互联网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不断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都非常容易。
2001年1月维基百科上线成立,全球网民用多语言共同参与编辑这部网络百科全书,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添加任何字条,撰写释义,也可以对其他人已经编辑的文字进行修订,自由、开放、参与式的写作模式是互联网创作的奇观。
国内也诞生了一系列共同协作的平台,如百度百科,豆瓣电影也可以对词条进行编辑。
而问答的知识分享模式,也并不鲜见,比如百度知道,爱问知识人等一系列问答平台。除此之外,还有此前带来教育改革的网络公开课,更是打破了高校的围墙,让知识更易获取。
此后出现的知识问答型互动社区“知乎”,推出后很快受到热捧,已经成为国内知识分享模式的代名词,也成就了各领域的专业人士。
尽管知识分享如此普及,但是却很少见付费模式,更多的是积分、等级、模式,如今这些奖励变成了真金白银。
2014年末,为了鼓励内容原创,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内测打赏功能。
2016年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
2016年5月15日,果壳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文和知名机构入驻分答,让公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
自此,知识付费的时代帷幕逐渐拉开……这意味着个人所拥有的无形的知识和技能,能随时转化成知识商品,进行市场化的直接交易。
专业人士凭借各自在专业领域的积累,一对一回答网友的提问。
比如“分答”,答主可先设定问题答案价格,并会在60秒语音内回答完毕,其他网友如果对问题答案感到好奇,也需要付费“偷听”,提问者和回答者按比例分享收益。
知乎Live更类似于讲座模式。每场Live先设定主题,邀请擅长和有专业积累的用户来做主题分享者,分享者在特定时间段内开启Live群聊直播,网友可以通过购票来进入群聊,和演讲者面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得到专业的解答。
这两者都属于定制化知识服务体验,无论多么冷门的问题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更能提升回答的准确性,或分享主题的专业性,往往更能启发听众深入思考。
此外,喜马拉雅、奇葩说等主打的都是“知识课程与知识节目”作为课程,它们的特点是有较为成熟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就像是跻身名家大课现场“偷偷蹭课”;作为节目,会专门突出主讲者的个人IP、打造“知识网红”,内容形式更加现场化、故事化、干货化和娱乐化。
得到主打的是“知识精读”,是对知识的筛选和提炼。
美国网络文化观察家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提到“1000铁杆粉丝”的理论:
如果一个艺术家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他通过经营个人品牌获得的收入就可以养活自己。付费问答似乎大规模的实现了1000个粉丝理论。
付费问答的兴起和网红经济密不可分。网红和大V们的入驻是付费问答平台迅速吸睛的捷径。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新榜创始人、CEO 徐达内将网红称为“先进生产力”。
在很多领域,网红已经成为“流量的筛子”。“过去我们做流量可能是以某种方式来获得,但是今天我们会说,我是罗胖的粉,我是高晓松的粉。”徐达内说。
当然,付费问答平台也创造了另一种可能:人们通过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声望成为知识网红,吸引并聚拢自己的粉丝,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有63.9%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73.9%的受访者会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答案而付费。
付费模式的兴起,也是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一直以来,知识侵权是互联网的重要原罪,因为侵权代价低,维权成本高,层出不穷的侵权行为使很多版权所有者有苦说不出。
从2014年到2015年,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互联网平台上版权问题管理,下架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侵权、盗版视频。随后国家版权局也下发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自此,互联网平台上的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都逐渐走向正版版权保护的道路。
在内容产业的几大阵营中, 视频、音乐、电子书付费规模 均呈现高速增长。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在线视频付费市场规模为 51.3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270.3%。在线音乐付费市场规模为10.5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121.8%。 kindle 电子图书月付费用户有 37 倍的增长,并且付费图书的完成率远超免费。
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显示了人们对知识产品价值的认可。
此前一直甚嚣尘上的“屌丝经济”突然销声匿迹,无论是O2O免费补贴的戛然而止,还是消费升级的全面兴起,抑或是网红直播的打赏流行,“付费”都开始成为风尚。
从产品和业务打造,到定价体系设计,从专家大咖包装,到课程营销设计,今天的知识平台都更加成熟老练。更何况,知识消费一般都是零售,价格较低,自然用户的接受度高。
互联网已经成为知识和信息获取 的首要途径,超过八成的人将上网浏 览与搜索列为主导方式。但正是由于 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门槛降低,知识变“烂”,造成知识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的知识被淹没和难以辨别。 人们在互联网上普遍是碎片化阅读和注意力稀缺,甄选符合自身需求的优质知识,成本和时间都面临挑战。付费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优质内容,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成本。
知识问答和明星、网红结合起来,变得有趣、有性格,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人们付费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获得一次新鲜的体验。
时代竞争的激烈,使得人们产生“高度竞争忧患意识”,充电需求变得如饥似渴、无时无刻。而付费平台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个痛点。
作者:胡睿
参考来源:“笔记侠”微信公众号、虎嗅网、海南日报、齐鲁晚报、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看商界”微信公众号、多知网
论文《知识分享平台:昙花一现还是未来方向?》刘映花
《“知识变现”能走多远?》王漪
《分答回归,知识分享障碍能否破壁?》孙怡 陈丽月
《73.9%受访者愿为网络问答付费,体现知识分享价值》
《互联网时代知识变现之思》孟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