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打铁的人,铁打的理 | 评论君开讲 ·  4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怀念“人人”,是告别还是停留?丨睡前聊一会儿 ·  5 天前  
求是网  ·  双语视频丨云南和顺古镇的文化韵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家长群“戏精”成风,为子尊师也有套路? | 聊友汇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12 18:57

正文

今日话题

最近,又是开学季又是教师节,某媒体关于微信家长群里戏精家长们的报道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原来,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当下,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也与时俱进,纷纷建起了“家长微信群”,方便随时联系,尤其是在低幼年龄段孩子表达能力尚缺的阶段,这种直接沟通更显必要。



但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微信群大了之后,家长们在群里的发言也变得微妙起来。有自发举行“新概念抒情作文大赛”颂扬老师的,有提议帮老师打扫卫生的,还有粘贴复制几百条“老师辛苦了”、“老师真伟大”刷屏的,总有家长不断地为自己加戏,带动整个群聊的献媚气氛。


有家长网友表示苦恼和无奈,他们发了我不发,万一老师记住我了怎么办?也有网友表示担忧,有些群聊里不仅有家长还有孩子,让孩子们也在这种“拍马比赛”中耳濡目染,难道要让他们从小就学这种口是心非、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套路吗?


关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在这里,先恭祝@罗飞燕获得“重庆棒棒军”话题投票冠军!

别让“套路”毁了建立线上交流群的“初心”

老师与家长建立“家长微信群”等线上交流渠道,“初心”是为了双方携手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可是慢慢地却走进了“套路”的怪圈。“自古多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的网络戏谑之语不想却在现实生活中被生动演绎。“主角儿”是为了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台词”无外乎“老师真伟大”等,“观众”则是只能看着满屏“祝福语”而手足无措的老师们。


满满的“套路”之语下却是少少的真诚。作为老师,没有谁会抱着偏见和不满去对待自己要教的学生,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引导和家长的关心爱护下茁壮成长。老师更多的还是想通过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实现自己与家长在孩子培养路上的“手拉手”,打好家校联合的“组合拳”。可是,家长们回应老师的真诚却并不尽如人意,大话、套话连篇,让人看着都累。如此一来,真诚又从何谈起!老师与家长间的真诚沟通才能让教育的“初心”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少真诚多“套路”,不仅会消磨掉线上交流群内家长、老师的热情,更会打扰教育本有“初心”的清净。


所以,家长不能把“经”念歪了,而应避开“套路”,珍惜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信息“高速路”,一起用真诚呵护线上交流群的“初心”,助力孩子成长发展。


——@张贵礼


与其赞美刷屏,不如尊师奉行

最近,时逢开学季、教师节,一条关于微信群“戏精家长”的报道引发关注。部分家长在微信群宛如“戏精”,变着花样颂扬老师,还有的提议帮老师打扫卫生等等。类似信息刷屏,老师不堪其扰,也让群聊充斥献媚气息。


当然,赞美不一定就是马屁,只要发乎真心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必须掌握好分寸、方式。个别家长故意当着老师的面唱赞歌,恰恰并不是出于对老师尊敬,而是心底矮化老师,并以此“抢夺”更多教育资源。不排除有极个别老师爱好这口,但这种靠吹嘘拍马实现目的歪风却绝对是不良风气的虚拟投射,应当予以矫正根除。也因此,真钦佩也好,假赞颂也罢,赞美刷屏都该收敛反思,避免给孩子心灵成长投下阿谀奉承的阴影。


其实,与其刷屏赞美,不如尊师奉行。于师而言,“谁发赞美了谁没发”根本不该也不会是关注重点。于家长而言,按时监督引导孩子做好课外作业,积极配合老师,在良性互动中实现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应该的用力方向,而这也正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刘元通


尊师重道岂能曲意逢迎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当这份尊重只是迫于压力,源自跟风,甚至成为曲意逢迎,恭维献媚,那么不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都只会平添苦恼。正解尊师重道,才能不被套路,否则即便不被微信绑架也会被其它载体牵绊。


戏精家长们在微信群里的曲意逢迎,是为了孩子能够在眼下得到老师的青睐,让老师不看僧面看佛面地进行特殊照顾。然而,“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扭曲的爱,往往让结果适得其反。一则孩子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会把“敬爱”演化为“谄媚”,丢掉正直无私的品性;二则自幼便获得特殊照顾,在步入社会之后,往往不走正途,希冀歪门邪道,也丢掉了独立自强的品格。如此得不偿失,不仅是因为“爱”,更是因为对尊师重道的曲解。


尊师重道自然是要发自本意,曲意逢迎、演技再好也是对礼义廉耻的亵渎。家长尚不理解为何尊重,怎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口是心非的点赞本是最大的笑话,阴奉阳违的尊重实是深刻的讽刺。


——@古迪


做好孩子成长的标尺

最近,开学季撞上教师节,多组“戏精”家长在社交媒体飙戏的截屏热传。让人看后,不禁由衷感叹:高手在民间,人生在世不容易,全靠演技高啊!


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期待随意涂画;每个孩子都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父母色彩斑斓,孩子自然丰富多彩;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父母精心培育,孩子就能茁壮成长。孩子的成长除了老师、社会的责任,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行动的引领,更有力量。而有的家长,却深谙事故人情,溜须拍马,把潜规则玩弄于股掌之中,俗不知,潜移默化中会带坏孩子的。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把美好的品德和奋斗的精神,留给孩子,留给子孙,把家风传承下去,才是后代之幸。


——@李树彬


莫让走味的尊重在微信群里发酵流行

开学季加上教师节,微信家长群里对老师的颂扬不断,问候刷屏,献媚气氛浓厚,老师们疲于应付,学生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不良影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立人的基础,是文明薪火相传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老师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尊师言行,既是社会尊师重教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孩子们做出了示范和榜样,促进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都向往美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出于真诚,滋养身心,激发活力。我们也都排斥那些庸俗复杂的关系,因为它充满算计,不但腐蚀灵魂,涣散精神,还败坏风气,流毒社会。在家长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无可厚非,但如果竞相攀比变成了拍马竞赛,尊重也就变了质,走了味,于人无益,于己有害,必须坚决清除。


——@何冠军


 教师掌握着拒绝“谄媚”的决定权

今年孩子转到一所新学校读书,教师节来临时,我和家人很是犹豫,是不是给班主任发个红包慰问一下呢。没经过经过充分思考,我决定发个红包,并写上祝老师节日快乐的话。但很快就收到了孩子班主任的回信:“心意到即可,多谢多谢!”,最后红包被退回。同事们也遇到了同样的经历,我们都说,下回再也不用这么费心机了。


最近,某媒体关于微信家长群里戏精家长们的报道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总有家长不断地为自己加戏,带动整个群聊的献媚气氛,有人竟然粘贴复制几百条“老师辛苦了”“老师真伟大”刷屏。家长用心良苦是因为怕怠慢了老师,而导致自家孩子被穿“小鞋”。


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社风清新披拂,但受到定式思维和坊间的八卦传闻,很多人心里没底,总想试探一下,这倒可以理解,但如果教师主动拒绝就会让人们心里吃下定心丸。我也当过教师,节日收到学生和家长的祝福,还是非常高兴的,这无关铜臭和庸俗。


——@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