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高深的技术,没有谁也听不懂的商业模式,6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2017亚洲CES开幕第一天,长虹的智慧家庭发布会竟然是以一场情景剧开篇。
剧中的父亲从外面散步回家,家里的空调早已将室内环境调节到清凉舒适的程度;刚坐到沙发上,电视就自动开启,并在播放《人民的名义》第五集,刚好是昨晚没来得及看完的部分;不一会儿,儿子打电话让父亲为送生日蛋糕的快递员开门;在门被风吹得关闭之后,儿子只在手机上用手指轻轻一按,门就自动打开了。
种种神奇,让父亲觉的简直不可思议。情景剧以父亲这样一句话结束:“这些玩意儿我不懂,但是我喜欢,因为真-方-便!”
▲ 长虹发布会开场的情景剧表演
这样情节单调、场景简单的“现代生活”情景剧肯定会为技术大咖们所不屑,但是看看现场观众的热情,就会发现,
普通消费者对于看似已经铺天盖地的所谓“智能”的宣传,其实并没有多少直观的认识,他们还是会被形象展现在眼前的智能科技的神奇所吸引。
▲ 长虹发布会火爆的现场
这也是长虹在做这场发布会时思考的问题:普通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长虹有意淡化了技术突破、智能功能、场景规划等等家电企业发布会上惯常使用的套路,而是
从用户在新时代下生活的演变来切入,强调长虹用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指导业务转型,从产品运营向“产品+服务”的用户运营转型。
情景剧结束之后的现场问答环节上,当记者问到,在长虹推进智慧家庭战略时感觉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长虹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
这样回答:“难点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对现在80后、90后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理解。”
这其实是在变相的强调了
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方向不在于技术的无止境演进,而在于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方案
,说白了,用户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为此,长虹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相关部门,专门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用阳丹的话“这个部门提炼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东西。”
而这恰恰反映了整个智慧家庭产业尴尬的现状:在产业层面上,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先进;但在应用层面上,却怎么也收获不到普通大众的芳心。
长虹在发布会上在以往CHiQ产品系列的基础上提出的CHiQ-Life理念或许是一个新思路。在长虹的产品地图里,CHiQ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产品序列。由此衍生出的CHiQ-Life强调在互联网、物联网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长虹的创新服务设计师朱红云这样解释CHiQ-Life理念:“它代表的是一种自在轻松的生活方式,通过我们的技术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中的琐碎,让生活更加顺畅、舒适、高效。”
这与智慧家庭产业强调服务价值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服务来增加产品的用户黏性,再通过增值服务带动新的硬件产品,从而产生新的服务,如此循环,由产品买卖到服务运营,完成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
▲ 现场问答环节
以满足用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转型,并不是说技术就不重要了。相反,长虹在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研发基础技术,包括业界都在追捧的AI和大数据技术。
据长虹软件与服务中心总经理刘东现场介绍,长虹已经建立了一个超过千人的软件队伍,并强调“如此规模的软件队伍在行业内都是首屈一指”。去年3月份发布的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到目前为止,这个平台上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户,每天的新增数据达到几十个T。
挖掘出这些海量数据的深层次价值,也将支撑长虹在现有的“妥妥医、购食汇、家事帮”等生活服务型孵化公司基础上,继续孵化出一些新型的智慧型公司,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生活服务,给用户带来CHiQ-Life的生活质感。
在云端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长虹在今年3月份发布了人工智能家庭中心(AI center)。“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我们的智能终端的智力水平只达到2—3岁小孩的智力水平。而
我们正在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希望把我们智能终端整个体系的智力水平在短期之内提升到6—7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刘东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