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
已经省政府同意
,
5月13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甘政办发〔2024〕46号)。
“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由主通道和通道联络线、辐射线组成,
规划新建和改扩建收费公路总规模约
4550公里
,估算总投资约
5460亿元
。
力争到2027年底
,“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主通道基本建成
,通道联络线、辐射线部分建成,以兰州市为中心,以西向、南向、东向为轴线,支撑“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大陆桥走廊、京藏走廊、西部陆海走廊建设,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省会环通、县县贯通、部分县域互通、三大廊道双通”目标基本实现。
(一)河西北部高速公路新通道(G30连霍高速河西复线)。
-
该通道起于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与G2012定武高速相接,止于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与G7京新高速相接,自东向西贯穿河西走廊北部,辐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市和古浪、凉州、金川、永昌、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金塔、肃州、玉门、肃北、阿克塞14县(市、区)。
-
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3条通道联络线和6条通道辐射线构成。
-
主通道全长约854公里(利用既有109公里、
新建745公里
),由
新建
G667武威段一级公路,接既有S04武威绕城高速公路、G3017金武高速公路、S17金永高速公路,
新建
S52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和S10张掖至马鬃山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主通道。
-
带动
建设
S05张掖绕城、S44金塔至玉门、S63马鬃山至柳园等联络线和S61高坝至西营、S54永昌至民乐、S20嘉峪关至阿克塞、G571阿克塞至拉配泉等
新建
公路
,以及G312酒嘉城区过境、G312瓜州至星星峡
改扩建公路
等辐射线。
(二)甘肃中南高速公路新通道。
-
该通道起于白银市景泰县、与G1816乌玛高速相接,止于陇南市礼县、与G7011十天高速相接,自北向南贯穿白银、定西、天水、陇南4市,辐射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安定、通渭、陇西、漳县、秦州、武山、甘谷、秦安、张家川、礼县、成县、徽县、康县、武都、文县19县(区)。
-
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8条通道联络线和5条通道辐射线构成。
-
主通道全长约447公里(利用在建54公里、
新建393公里
),
新建
S35景泰至礼县高速景泰至马坞段
,与在建S35陇南段相接形成主通道。
-
带动
建设
S43定西至渭源、S37静宁至通渭、S37通渭至陇西、S37漳县至砖塔寨、G247通渭至秦安、S03天水绕城、S42武山至漳县、S68余家湾至文县(含文县至青川公路)
等联络线和
S50马鹿至张家川、S25天水镇至大门镇(天陇界)、S25大门镇(天陇界)至成县、S29康县至宁强(陕西)、S66两水至九寨沟(四川)
等辐射线。
(三)甘肃中东高速公路新通道。
-
该通道起于庆城县驿马镇、与G22青兰高速相接,止于西固区河口镇、与G6京藏高速相接,自东向西贯穿庆阳、固原(宁夏回族自治区)、白银、兰州4市,辐射庆城、镇原、崆峒、泾川、灵台、庄浪、静宁、秦安、会宁、安定、靖远、榆中、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永登、永靖、天祝20县(区)。
-
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5条通道联络线和14条通道辐射线构成。
-
主通道全长311公里,由
新建
S40庆城至小园子(甘宁界)、S40祁家南山(甘宁界)至清水驿、S62兴隆山旅游专用公路、S40石佛沟至河口段
共同形成主通道。
-
带动
建设
G341中川至河桥、S01河桥至海石湾、G666景泰至兰州、G30连霍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G327宁县至镇原、S15镇原至平凉等联络线和G6京藏高速尹家庄至河口段扩容改造、G30连霍高速忠和至茅茨段扩容改造、G3032永登至天堂寺、S01兰州经济圈环线北湾至定西、S01兰州经济圈环线永靖至花庄、S58青白石至忠和、S31隆德至庄浪、S31静宁至秦安、S19彭阳(宁夏)至永寿(陕西)平凉段、S19彭阳(宁夏)至永寿(陕西)庆阳段、S21平凉至千阳(陕西)、S23平凉机场高速、S517泾川至四十里铺、G341二车公路至G85银昆高速
等辐射线。
附件2
延伸阅读:《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
已于2024年1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
2024年3月17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甘政发〔2024〕18号)。
规划范围为甘肃省行政辖区,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
,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
保障省域“三廊六通道多联”综合交通通道和“2—6—6”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落实国家大陆桥、西部陆海、京藏三条综合交通走廊布局
,
打造三条交通主廊道,即“丝绸之路”交通主廊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主廊道、“宁甘青”(银川—兰州—西宁)交通主廊道
。
到2035年
,
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
4.8万公里左右
。
支持兰州市、酒泉市—嘉峪关市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强化国家运输组织枢纽功能和国际化要素集聚,增强甘肃省参与区域竞争、融入向西开放的竞争力。
支持天水市、庆阳市、陇南市、敦煌市、武威市、张掖市
6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
支持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金昌市、平凉市、甘南藏族自治州
6个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
推进兰州陆港建设,打造兰州市为我国向西开放运输组织枢纽及辐射西部、中部地区的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平台,建设西部货运枢纽中心和铁路物流中心。
加快推进甘肃(武威)陆港建设铁路集装箱场站,推动公铁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甘肃(天水)陆港建设
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
区域物流配送基地
,优化铁路通道与陆港衔接。
支持金昌市申建国家级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嘉峪关市积极发展集多式联运综合保税为一体的智慧型、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现代物流区域性中心城市。
打造以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为中心,东西机场群为两翼,覆盖甘肃省大部分市县的航空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打造重要的航空枢纽。
有序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
新建
平凉、临夏、定西机场以及武威军民合用机场,适时推进嘉峪关、张掖、庆阳、金昌、陇南成县、甘南夏河等机场
扩建
,加快建设一批通航机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开辟国际航线,深度参与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加快构建以兰州市为中心的高速(快速)铁路骨干网,按照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总体布局,推进兰州铁路枢纽优化提质,加快建成兰张三四线、兰合线、西成线等铁路及兰新客专兰州至西宁段达速提质工程。
加密普通干线铁路网,构建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轴的“鱼骨状”路网布局,加快建设天陇铁路,规划定西至平凉至庆阳铁路、环褚铁路,以及宝中线、西平铁路增建二线;有序推进酒额铁路向北延伸等铁路前期研究;推进资源能源开发专用线建设和既有线
扩能改造
,
配套建设
园区铁路专用线和铁路集疏运支线,提升陇煤入川能力和疆煤、蒙煤入甘运力。
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基础的省域公路网系统。推进
国家高速待贯通路段和交通繁忙路段、共线路段扩容改造
,加快实施
城市群、都市圈、重点城市组团城际快速公路通道建设
,有序推进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畅通省际快速出口通道,完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加快
沿边公路、省际出口路建设
,推进
服务重要景区、枢纽集疏运路段公路建设
,支持
观光铁路、旅游风景道等连接可达
。在不改变高速公路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鼓励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依托服务区等发展物流仓储、交旅融合等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功能业务。
巩固拓展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硬化路成果,推动更多交通建设项目进村入户,鼓励农村道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观、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体化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等,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和通达深度,推动实现
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和边疆自然村通硬化路
。
重点推进黄河临夏段、兰州段、白银段航道建设。研究推进白龙江航道建设。布局形成以兰州、白银、临夏、陇南等港口为主体,其他港口为补充的内河港口发展格局。推动
黄河甘肃段刘家峡至景泰
旅游通航
,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
支持城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轨道交通布局,提高公交服务保障能力。
建设风景道、绿道体系
,规划布局以游览功能为主,兼顾部分运输功能的
旅游公路风景道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城乡公交覆盖率,将公共交通服务延伸至县域范围。
提高省域毗邻地区、环境恶劣地区公路进出通道覆盖能力。加强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等地区高速公路衔接通道建设,提高高速公路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水平。
至2035年
,基本实现
市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速(快速)铁路、县级行政中心60分钟上铁路
。
构建“九河连通、四横一纵”的全域水网主骨架,提升甘肃省供水保障能力。
其中
“九河”
为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干流、大通河、洮河、渭河、泾河和白龙江,
“四横”
为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白龙江引水和沿黄引提水供水带,
“一纵”
为引大入秦延伸增效工程。
统筹利用引江水、引黄水、内陆河引水、当地水、再生水等,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规
划
白龙江引水、临夏州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
等工程
,推进引哈济党工程协调论证,加快引大入秦延伸增效、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等工程前期工作,配合国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黑山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论证。
加快甘肃省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
建设
。对现状引、提水工程进行挖潜改造,提升工程供水能力。
建设景泰川电力提灌提升增效工程,为黄花滩移民区提供城乡供水和灌溉水源保障。科学应对冰川融水加速和干旱缺水,提高对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区等水资源保障能力,支撑“一核三带”区域经济发展。
在河西内陆河流域,重点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浅山区对城市和灌区安全威胁严重河段的治理。
在南部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甘南地区,重点加强威胁城镇和人口密集区安全的高风险山洪泥石流沟道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综合防治。
在陇中和陇东地区,
重点加强黄河、渭河、泾河、马莲河等干支流重要城市和人口密集河川谷地的防洪建设
。
提升地级市供水能力,
推进
兰州市、天水市、临夏回族自治州
等城市多水源建设及水源联网联供
,
推进
平凉市、庆阳市
等城市第二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加快酒泉市、张掖市等城市地下水源置换。
完善县级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工程,实施区域性重点水源工程拓网提质及引水入城,建立覆盖县级城市的城市水网
。
通过骨干工程延伸配套建设,扩大农村人饮供水覆盖范围。
加快集中供水水源建设,在骨干工程覆盖范围外且城镇供水管网难以延伸的地区,
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提高水源保障能力。
以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建设。重点在河西灌溉农业区、沿黄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带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持续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节水设施建设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依托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持续推动风电基地建设,建设酒泉地区特大型风电基地,拓展金(昌)张(掖)武(威)风电基地规模,扩大白银市、定西市、庆阳市等地区风电装机规模。
扩大光伏基地建设规模,优先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展规模化建设,实现太阳能发电与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农牧业融合发展。推进嘉峪关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金塔县、高台县、山丹县、临泽县、永昌县、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永登县、景泰县、环县、东乡族自治县等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进酒湖直流输电工程配套光伏发电项目,多元化发展光伏发电。
积极探索光热发电建设模式。在资源富集、建设条件优越的敦煌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金塔县、玉门市、高台县、金川区、民勤县、古浪县、景泰县等地区谋划实施长时储热型光热发电项目,推动“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发挥光热发电调峰作用,提升新能源发电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保障民勤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及产供链项目,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
充分发挥梯级水库调蓄能力,推进黄河上游既有水电站扩机改造工程,谋划布局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加快肃北东、党河、昌马、张掖、平草湖、黄羊、西营、东大河、东乡、黄龙、永昌、皇城、阿克塞、平川、康乐、积石山、宕昌、玛曲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甘肃省电网系统调峰能力。
实施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建设陇东—山东直流、河西—浙江直流、酒泉至中东部直流、库木塔格直流、腾格里第二回直流、巴丹吉林第二回直流外送通道,积极对接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展,充分预留西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电力外送新增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空间,积极开辟新的输电走廊。
持续完善主网架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加强省际750千伏输电断面联络,提高甘肃省电网西电东送能力。强化甘肃省750千伏主网架,优化增加750千伏变电站布点。提升甘肃省330千伏主网架供电、输送能力。围绕市、工业区等负荷中心,形成330千伏电压等级分区合理的供电格局,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增强油气储备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原油和成品油储备战略布局,做好在
甘石油储备项目
建设。支持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成品油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健全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甘肃段等国家在甘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甘肃省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和管网互联互通,提高管道覆盖范围和供应能力。
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互联互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建设红古—民和成为
兰州—西宁城市群
跨省交界一体化发展的合作示范区,使兰州—西宁城市群成为区域协作平台。
扩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交通网络辐射范围,实现甘肃省南部地区跨越发展。
加快推动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提升发展能级;积极推动南向通道建设,融入国家西部陆海走廊;加快完善国家京藏走廊高等级交通设施布局。协调推进兰州—平凉—庆阳—延安、银川—庆阳/平凉—西安、延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九寨沟—成都、乌力吉—武金张—西宁、策克口岸—酒泉/嘉峪关、马鬃山—敦煌—格尔木等
跨省综合交通通道建设
。
围绕白龙江引水工程建设,加强与陕西省的合作,缓解甘肃省东部地区缺水问题。围绕南水北调西线、黑山峡水利枢纽等工程,积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周边省份协商,做好前期论证工作。以疆电入渝、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青电外送、西气东输廊道建设等
跨省跨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为契机,建立与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西北地区作为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心区域的重要作用,协调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积极推进省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兰州—西宁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兰州市、天水市为
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
,推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能级提升。
发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导作用,培育兰白都市圈。
构
建以兰州—白银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促进一体化发展。
推进秦州区、麦积区相向发展,强化甘谷县、秦安县与天水中心城区的联系,以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武山县、西和县、礼县、成县、徽县、两当县等县城为支点,逐步形成半小时通勤的天水重点城市组团。
进一步整合酒泉市、嘉峪关市中心城区资源,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以敦煌市、金塔县、玉门市等地为支点,强化向西开放支撑作用和区域服务能力提升。
以西峰区、崆峒区为双核心,以华亭市、宁县等县城为支点,强化同西安市、延安市、太原市等城市联系,拓宽东向通道。
到2035年
,甘肃省300万—500万人的Ⅰ型大城市1个,100万—300万人的Ⅱ型大城市1个,50万—100万人的中等城市5个,20万—50万人的Ⅰ型小城市13个,20万人以下的Ⅱ型小城市61个。
教育设施
方面,支持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完善
陇中地区、河西地区、陇东南地区
3个职业教育集群布局
。
医疗卫生设施
方面,在
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
等地统筹布局
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支持建设
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级传染病专科医院、省级集中医学隔离场所
,优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在
各市州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
,在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市州和人口较多的县,
完善精神卫生福利设施配置
,支持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康复服务需求。
文化设施
方面,加强
敦煌研究院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重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
等建设的空间保障。
公共体育设施
方面,支持国家步道体系、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支持
市县完善“
一场(公共体育场)两馆(体育馆、游泳馆或滑冰馆)一中心(全民健身中心)
”布局
,支持都市圈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与周边城市的共建共享。
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布局,促进与学龄人口变化相协调、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
学前教育设施、中小学校布局优化调整
。顺应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
优化托育、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强化兜底保障。分级分类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增强平急结合、应急处置快速转换能力。做好
各类福利、公益性殡葬服务、公共文化、全民健身等设施规划保障
。各地可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进一步优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和配套标准。
坚持“以人定房、以房定地”原则,对接群众刚性和改善性居住需求以及相应的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及其用地需求。
充分利用城市交通和就业便利地区的存量建设用地,
建
设保障性住房
。促进职住平衡,合理调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比例,适当提高住宅用地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比例。在编制年度住宅用地计划时,支持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保障军队安置住房用地,优先安排,应保尽保。加大产城分离城市改善通勤交通、产业园区生活圈配置支持力度。
相关阅读:
《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原文如下:
甘政办发〔2024〕4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甘肃矿区办事处,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5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
为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包容、韧性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全省高速公路“联网、补网、强链”,省政府决定启动建设“河西北部高速公路新通道、甘肃中南高速公路新通道、甘肃中东高速公路新通道”(以下简称“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为推进“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顺利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由主通道和通道联络线、辐射线组成,
规划新建和改扩建收费公路总规模约
4550公里
,估算总投资约
5460亿元
。
力争到2027年底
,“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主通道基本建成
,通道联络线、辐射线部分建成,以兰州市为中心,以西向、南向、东向为轴线,支撑“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大陆桥走廊、京藏走廊、西部陆海走廊建设,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省会环通、县县贯通、部分县域互通、三大廊道双通”目标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
(一)河西北部高速公路新通道(G30连霍高速河西复线)。
该通道起于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与G2012定武高速相接,止于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与G7京新高速相接,自东向西贯穿河西走廊北部,辐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市和古浪、凉州、金川、永昌、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金塔、肃州、玉门、肃北、阿克塞14县(市、区)。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3条通道联络线和6条通道辐射线构成。主通道全长约854公里(利用既有109公里、新建745公里),由新建G667武威段一级公路,接既有S04武威绕城高速公路、G3017金武高速公路、S17金永高速公路,新建S52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和S10张掖至马鬃山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主通道。带动建设S05张掖绕城、S44金塔至玉门、S63马鬃山至柳园等联络线和S61高坝至西营、S54永昌至民乐、S20嘉峪关至阿克塞、G571阿克塞至拉配泉等新建公路,以及G312酒嘉城区过境、G312瓜州至星星峡改扩建公路等辐射线。
(二)甘肃中南高速公路新通道。
该通道起于白银市景泰县、与G1816乌玛高速相接,止于陇南市礼县、与G7011十天高速相接,自北向南贯穿白银、定西、天水、陇南4市,辐射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安定、通渭、陇西、漳县、秦州、武山、甘谷、秦安、张家川、礼县、成县、徽县、康县、武都、文县19县(区)。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8条通道联络线和5条通道辐射线构成。主通道全长约447公里(利用在建54公里、新建393公里),新建S35景泰至礼县高速景泰至马坞段,与在建S35陇南段相接形成主通道。带动建设S43定西至渭源、S37静宁至通渭、S37通渭至陇西、S37漳县至砖塔寨、G247通渭至秦安、S03天水绕城、S42武山至漳县、S68余家湾至文县(含文县至青川公路)等联络线和S50马鹿至张家川、S25天水镇至大门镇(天陇界)、S25大门镇(天陇界)至成县、S29康县至宁强(陕西)、S66两水至九寨沟(四川)等辐射线。
(三)甘肃中东高速公路新通道。
该通道起于庆城县驿马镇、与G22青兰高速相接,止于西固区河口镇、与G6京藏高速相接,自东向西贯穿庆阳、固原(宁夏回族自治区)、白银、兰州4市,辐射庆城、镇原、崆峒、泾川、灵台、庄浪、静宁、秦安、会宁、安定、靖远、榆中、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永登、永靖、天祝20县(区)。该通道由1条主通道、5条通道联络线和14条通道辐射线构成。主通道全长311公里,由新建S40庆城至小园子(甘宁界)、S40祁家南山(甘宁界)至清水驿、S62兴隆山旅游专用公路、S40石佛沟至河口段共同形成主通道。带动建设G341中川至河桥、S01河桥至海石湾、G666景泰至兰州、G30连霍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G327宁县至镇原、S15镇原至平凉等联络线和G6京藏高速尹家庄至河口段扩容改造、G30连霍高速忠和至茅茨段扩容改造、G3032永登至天堂寺、S01兰州经济圈环线北湾至定西、S01兰州经济圈环线永靖至花庄、S58青白石至忠和、S31隆德至庄浪、S31静宁至秦安、S19彭阳(宁夏)至永寿(陕西)平凉段、S19彭阳(宁夏)至永寿(陕西)庆阳段、S21平凉至千阳(陕西)、S23平凉机场高速、S517泾川至四十里铺、G341二车公路至G85银昆高速等辐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