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了那句话,
“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不要熄灭心中的小火苗
”
,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特别有同感。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两件事情挺痛苦的
。
一件是拿一篇课文让你总结中心思想,还要把那里边的来龙去脉、
作者怎么层层嵌套展现中心思想的,系统地总结一下。那个时候认为所有人写文章都是先有中心思想,再层层设计写出来的。后来,看过很多作者的创作感言,再到自己也开始写书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档子事儿。
还有一个比较痛苦的是,每到学期开始或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大家谈一谈自己未来的理想,而且,必须要谈得特别具体。你说让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谈未来的理想,他对人生,对事业,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他能有多少理解呢?没多少理解。
你甭说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他也没有多少理解。
让这么一个二、三年级的孩子想当然地去规划自己的一生,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儿。问题就在于,这么不靠谱的事,还搞得特别正式、特别认真、特别隆重。每次到谈未来的时候,我都有点焦虑,只好应付差事,说要当工程师,要不然就当一个医生。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教育者,他要求这些学生们从小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必须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职业、非常具体的岗位。这个如果真算理想的话,顶天儿也就算个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诸多理想当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这区区的职业理想,被要求在小学二三年级就牢固树立,这本身也是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事儿。
人生就像爬一个连绵的山脉,一山更比一山高,当你没有爬上眼前这个山头之前,你是看不到壮丽的未来的。
怎么办呢?你首先得好好地爬上眼前这个山头,等你站上这山头了,更广阔的未来你就看到了。再站到下一个山头上,更更广阔的未来你就看到了。
一山更比一山高,随着平台的提升,一边进步一边锁定自己清晰的未来。当年我学会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辞职去读研究生,读博,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留下会教书,会追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这门交叉的学科。
前进的目标是在前进的道路当中找到的。
长征是一开始就要去陕北吗?不是,是在半路上突然发现
。
噢
,
原来可以去陕北
!
长征的目标,也是在长征的路上找到的。人生就是一个长征,我们要树立信心,在长征的路上,我们会逐渐清晰地锁定长征的目标。
有人问,不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怎么前进呢?我推荐大家一句话:
原则比具体的目标更重要
。
因为原则可以产生目标。我们只要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去把眼前的事做好,目标自然就找到了,比如说不熄灭你心中的小火苗
、
坚守进取心
、
不屈不挠
、
成就动机
、
保持远见... ...
每当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最近比较迷茫,我没法锁定未来的目标,我不知道自己未来干什么,我都会回他一句话,
你不用迷茫,你只要坚守一些原则,认认真真把眼前的小事做好就可以了,因为眼前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包含着你壮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