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年一年为乡村孩子播下梦的种子过去从未间断,未来仍将继续。揣着激情与梦想,从没间断的爱心接力,见证势不可挡的青春,这便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人民日报》
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和“东方时空”栏目,聚焦青年志愿服务,报道播出了青年志愿者支教的青春故事。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行动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作出批示、给志愿者回信,肯定支教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就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2017年5月4日晚八点五十分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节目中,正在新疆服务的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出现在了镜头里。他们高喊着口号:“寓学无止境于教学相长,宏浩然正气服务新疆。”镜头里姿态昂首的他们究竟来自何方?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山东大学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自1999年成立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以来,至2017年已是第十九届。
山东大学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出征仪式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首批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服务团队,自1999年起已派遣十八支队伍共计216名志愿者奔赴山西、青海、新疆三地七个贫困学校开展支教工作,重点打造几个品牌项目:“飞翔的梦想课堂”——山东大学远程网络支教计划;“薪书”计划;“乡望”送教下乡项目:“信疆游”——一张明信片的奇幻漂流。这些特色项目在受援地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飞翔的梦想课堂”教育库在线授课
“薪书计划”的新书上架,受助学生表达感谢
他们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爱心接力”,先后获得“2005年度山东大学新闻人物群体”、“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其“飞翔的梦想课堂”项目获央视《社区英雄》栏目25万元公益资助。
走近研支团的成员,姗姗发现他们都喜欢用“山岩”称呼这个组织,用“山岩人”称呼自己。起初是因为“山研”谐音“山岩”,但这个词汇对于他们而言绝不只是谐音那么简单。仍在上寨中学任教的吴其珍说:“山岩,亦作‘山嵓’,指险峻的高山。汉代郑玄笺说‘言昔日未居位,在晨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支教事业,就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致力于一件勤苦之事。”他们赋予了山岩品质与灵魂,并把它作为整个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十七届支教团的前辈曾写下一首《山岩南山南》,这首歌中这样唱到“穷极一生,只为你欣喜”,或许这就是对于他们,对于“山岩”最好的阐释。
走近深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支教之前他们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集训;学习拓印、剪纸、茶艺等多方面的技能;上发音课,学习发音的技巧;参加心理培训,锻炼自身心理素质;在野外进行团建,增强自身凝聚力;在山大附中实习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光前期准备就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如此复杂、疲惫的事情在他们眼中看来都是一份“责任”,是不论重来几次都一定要做的“选择”。
“因为爱。”正在平型关中学支教的汪晓瑞用短短三个字有力地回复了姗姗这份“选择”的原因。而在支教的过程中,这份“因为”也得到了最完满的回馈。
吴其珍和姗姗说了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班里很吵,我说‘你们别吵,我的嗓子坏了,我实在是没有力气喊你们了’。从那以后,每节课只要有个别同学过于活跃,就会有很多孩子对他说‘别吵了,悄悄的’。现在这已经变成了班里的常态。这是这些孩子们带给我的触及心底的感动。”
这里的人们都淳朴而温暖。“有一次放学后多忙了一会儿,去食堂有些晚,食堂就剩下了一碗汤饭,食堂的老师们都收拾得差不多,准备关门了。我想着把那碗汤饭吃完,凑合凑合就行了,也不想耽误老师们下班。我坐下刚吃了一会儿,眼前突然端来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牛肉,食堂的老师说‘小伙子只吃一碗汤饭怎么行,来,把这牛肉吃了,慢点吃,我们等你’。那是新疆的冬天,那碗牛肉是我吃过的最香的牛肉。”这是正在伊宁县四中支教的刘胤岐故事。
温暖动人的故事很多,但一定不全是如此,不便的交通、家常便饭式的停电停水、作为教学新手在任务进行上不停栽下的那些跟头、与学生交流时那些令人恼火的无效沟通……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山岩人”成长的养分,“山岩”这棵树木也在十九年如一日的坚持里枝繁叶茂。
这份独特的经验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是无法丈量的。“是一段奇妙的人生经验”、“一群新的朋友,一帮可爱的学生”、“无数的惊喜和感动”、“一份继续前行的决心”。
在平型关中学支教的杨宇说:“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英雄。”
支教或许是条少有人走的道路,但人海茫茫,他们一直等待着这样的英雄。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即将走过第十九个年头,谈及未来的发展,他们只是质朴地希望“让爱深入到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
其实不论是支教还是其他志愿者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提供帮助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志愿者活动不仅是志愿者单方面的输出,也是一种输入,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交流是双向的。身为一名志愿者,从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感动,是弥足珍贵的。”在上寨中学支教的钱琪这样看待志愿活动。
对于大多数山岩人而言,研究生支教生活的结束,不是志愿服务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热切地期待着,今后还能在需要我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伊宁县二小支教的梁蕾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这个世界还有太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所做的虽然微薄,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力量可以创造出“聚沙成塔”的奇迹。
借用正在伊宁县二中支教的刘杰的一句话——“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志愿活动,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现在岗人员23人,11人在新疆伊犁,12人在山西灵丘。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们在期待着你们的接力!)
山大研究生支教团队徽
山大研究生支教团队旗
风雨十九载,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步步走过,他们的奉献,让山大人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山区绽放,让莘莘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与感恩在边疆回响。他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用十九年的坚持,打动沧桑岁月。
“18届研支团在岗,19届研支团在培训,20届研支团等你,见证这20年的支教岁月。”——刘胤岐(第十八届研支团新疆队队长)
最后,姗姗想送给你们一首山大研支团的队歌——《希望之声》。希望大家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直充满希望。
《希望之声》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之歌
词\曲:李汉 原唱:山东大学第十四届研支团
列车疾驰,奔向远方的终点。
驿站连连,何处是我们的家园。
背起行囊,跨过千山万水漫漫的长路,
点燃放飞,理想的期待。
风行渐远,吹散风雨空山前。
陈暮褪去,远离往事的喧嚣。
苍墙课堂,朦胧犹见自己贮立在童年,
宛如羞涩天真的笑脸。
千里征程,总是伴万卷情;
青春日记,我无悔的印记;
希望之声,飞遍每个角落;
落地生根,播种下光和热。
风行渐远,吹散风雨空山前。
陈暮褪去,远离往事的喧嚣。
苍墙课堂,朦胧犹见自己贮立在童年,
宛如羞涩天真的笑脸。
千里征程,总是伴万卷情;
青春日记,我无悔的印记;
希望之声,飞遍每个角落;
落地生根,播种下光和热。
千里征程,总是伴万卷情;
青春日记,我无悔的印记;
希望之声,飞遍每个角落;
落地生根,播种下光和热。
落地生根,永散发光和热。
文/张琪
图/山东大学研支团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董旭 陈颖
资料由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