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灵教育
是好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早阅】始终将你的估算值乘以π ·  23 小时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55期】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 ... ·  昨天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54期】如何用语音学习编程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图灵教育

豆瓣9.3,整整4斤重,年销100000+册,比小说还好看的心理学入门经典,读这一本就够了

图灵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2-15 11:00

正文

编辑 | 一颗青橙

提到心理学,你会想到什么?

看透人心?教育子女?管理情绪? 对治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

其实,心理学的功用远不止这些。 它是为任何关注身心健康、身心发展,并追求卓越的人所准备的。

甚至可以说, 心理学才是真正科学的成功学。

这段时间,《再见爱人》持续爆火,但大部分人的红都是黑红。

然而有一 个人,却收获了观众所有的爱,她 就是 拯救血压、乳腺和心脏的神—— 嘉宾张泉灵。
作为前央视主持人,她一针见血,是观众的节目搭子,被弄到大无语时的“最强嘴替”;
作为心理咨询师,她犀利睿智却不冒犯,边界尺度还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吃瓜群众也打开了看世界的新视角:
大家高喊着“这节目没了张泉灵不行”,从芒果台一路追到小红书,直接把她的账号干到了热度榜前三。
哪怕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网友,都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后,发出灵魂感叹:
懂心理学的人,就是有水平!
看吧,不仅心理学人正在成为综艺节目的最大赢家,心理学更是成了当代显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原生家庭”“抑郁症”“吊桥效应”“i 人”“NPD”挂在嘴边,仿佛说不出几个心理学术语就要坐小孩那桌。
但也正因为如此,各种似是而非的“伪心理学”随之大行其道,一不小心就能把人带坑里。
而正经的专业书和教科书,又往往枯燥晦涩。
普通人入门心理学,到底该读什么?
如果只能选一本,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长销 20 年,全美 300 所高校指定推荐的——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修订第 8 版,豆瓣 9.3 分

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理学入门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独占鳌头,成为京东心理类热销TOP 1!



2024 这一年,净发更是突破 100000 册!

这已经是它从出版到现在,修订的第 8 版,读者对它依旧是那么长情。

要知道,一本书能修订、再版个 5 次,就已经堪称该领域经典了。

而这一次,更是修订、增加了将近 50% 的内容,将近些年心理学领域的新发现囊括其中!

这本书,到底有多厉害?

首先,内容超级全面!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一整个惊呆了:700 多页,整整 4 斤重!

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重量。

翻开目录,好家伙,14 个基础心理学细分领域,像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你听过、没听过的都涵盖了,一本更胜 10 本。

既然如此厚重,那么,会不会难啃呢?

别急,这就说到了这本书第二个厉害的点——

好看,好看,还是好看!

这些年,心理类的自助书和教材书,我看了没有 100 本也有 80 本,像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这样,读起来坐滑梯一样舒爽、畅快又欲罢不能的书,真心不多!

看看这些真实读者评价,你敢相信,他们说的居然是一本心理学教科书?

不仅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不拿术语和黑话为难人,真·小白也没有阅读障碍;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会时不时地升起受益匪浅的获得感,以及“ 竟然看懂了 ”“ 真的记住了 ”“ 用也会用了 ”的惊喜!

的确是对初学者友好、让内行人也受益的“殿堂级”神作了。

又有趣,又专业,又容易学,还能活学活用。

怎么做到的?

这就不得不提它第三个厉害的点——

模块清晰,架构合理,用心理学来学心理学!

每个章节,都从一个生活里常见的问题讲起,然后衍生出去,图文并茂的给你讲解对应的心理学理论,引导你一边思考,一边即学即用。

配合上“心理学很有用”的现实案例,“试一试”“写一写”的学以致用,结尾的本章小结又会对前面的干货进行归纳和整理。

于是,读者的认知会自然而然推倒重建,学到的知识也顺理成章地刻在脑子里,而不是“狗熊掰棒子”,一边看一边忘。

清晰明了,环环相扣,感觉作者一定是个精通人性的心理学大师!

而这,又到了第四个,可能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

“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津巴多老爷子,倾尽一生心血撰写的遗作。

他堪称最会教书的心理学家,是斯坦福当之无愧的明星教授。一周 5 天课,能容纳 300 人的大教室,永远一座难求。

今年 10 月,老爷子去世了。 深切缅怀!「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津巴多教授去世

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上他的课,聆听他轻松有趣、又循循善诱的教导。

但翻开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你会发现,老爷子其实并没有离我们而去。

他就栖身在字里行间,等待着跟我们“面对面”交谈。

他会用你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来 引起你的兴趣

在你要走神时恰到好处地开个玩笑、 讲个八卦

在学完一个知识后,用一个好的提问 引发你的思考

再用他严密的逻辑、审慎的态度和丰富的学养把你彻底征服,以至于像追剧一样 停不下来 ……

是的,借着这本书“活过来”的,不仅有系统全面的心理学知识,更有一个幽默又严谨、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伟大人格。

津巴多老爷子如此牛气,咱们的专家学者也不甘落后!

为了还原原版语境,我们请来了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傅小兰领衔翻译。

来自北大、人大、北师等院校的大咖译者们,各自认领了自己最擅长的一章, 最专业的人自然要做最专业的事。

为了进一步降低阅读门槛,确保“小白”也能无痛“入学” ,14 位译者给每个章节都亲录了对应的视频导读。

还不够?

再看看随书赠送的 2 个精心编纂的学习手册!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心理学做出总结,串起所有的常识和概念,帮你搭建起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学习起来一目了然。

难怪不少人感慨:

在心理学的阅读中摸索着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回头再看,真的一本《津巴多》就够了。


01

吃透这本书,

你就碾压了身边 90 %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对人心的揣测。

而人心难测,“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拿捏人心”又避免“犬儒厚黑”方面,心理学可谓一枝独秀。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这本书,更是祖师爷中的祖师爷。

一方面,它教你“拿捏自己”, 游刃有余地处理焦虑、内耗、拖延、内驱力、买买买……的烦恼,真切地活出自己。

比如,关于战胜拖延,它从生物、认知、行为、全人、发展和社会文化 6 大视角,剖析成因、引出对策,总有一个角度适合你。

再比如,在克服消费主义上,它帮你在商品社会中,穿上金钟罩铁布衫。

面对铺天盖地的洗脑广告、名人代言和营销活动,你会知道,这不过是利用了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让我们将积极的感受和他们的产品联系在一起。

当别人禁不住诱惑买买买时,你却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商家在努力操纵你的情绪。从此,消费主义对你却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它教你“拿捏他人”, 婆媳、职场、子女教育……这些老大难的人际问题,通通都变成小卡拉米。

在养育子女上,

发展心理学家可能不会为一个拖延的青少年感到惊讶。相反,他们可能会把拖延看作那个年龄的正常行为, 因为青少年还在学习如何兼顾多种责任 ,如何准确估计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同时还要应对自己身体和社交世界的变化。

看到这一点后,作为父母,我们自然能升起对孩子的同理心,进而从“抱怨为什么你做不好”转向“思考如何帮你做得更好”。

再比如,别的父母还在争论“孩子犯错要不要揍”时,你早就到了 next level,是不是,为什么,甚至,怎么“揍”,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任何“家教育儿”书到它面前,都是弟弟。

慢慢地,在所有人际关系里,你都能发展出一种超能力:

“我可以从别人的冷漠疏离中解读出自卑没有安全感,从无礼的大声嚷嚷中解读出焦虑紧张。比如你指责我,我会感受到你的受伤;你讨好恭维,我看到你需要认可;你打岔,我懂得你渴望被看到。然后通通慢条斯理柔声细语地去一一接纳、化解、包容和安慰。”

与此同时,你还能很好地维持自己的心理边界,自由地选择维护关系或者干脆离开, 真正掌握“多元视角”,在多个视角中自由切换,并心智成熟、心态稳定地妥善应对。

一旦掌握了它,你就拿到了“人生作弊小纸条”,全方位地“碾压”周围的人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的好处,绝对不仅仅是这么“功利”。

它还将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提升你的心智,洗涤你的灵魂,让你更加爱自己和这个世界——



02

不学点心理学,

都不知道还能这样看世界


1848 年 9 月,一名 25 岁的美国铁路工人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的头部受了很严重的伤。当时炸药爆炸使得一根铁棒从他的面部插入,穿过他的脑前部,最后从他的头顶穿出。

令人惊讶的是,盖奇竟然从这次重伤中恢复了,并且又活了 12 年,但他却变成了一个心理上不同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说,盖奇曾经是一个可靠的、讨人喜欢的工头,但是后来他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粗鲁的痞子。他从前的同事说:“这个盖奇不再是那个盖奇了。”

我们不禁想知道:他受伤的位置,也就是脑前部,是否是曾经的那个“盖奇”的家?我们怎么解释这些变化?

这些故事也引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心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本书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和菲尼亚斯·盖奇的头骨。

当然,长久以来人类就知道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虽然他们并不确定脑是心理的器官。 即使到今天,我们还会像莎士比亚的时代一样,用“把我的心给你”来形容爱上某个人,或者说某样东西“令人反胃”来表达厌恶。 不过我们都已经知道爱并不是来自于心脏,厌恶也不是来自于消化系统,相反,所有的情绪、欲望和思想都源于脑。 (显然,作曲家还不知道这个事实,他们写抒情歌曲的时候可不会写“我用我全部的脑来爱你”。

当你研究脑时,你会发现脑的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职责功能。某些模块负责加工感觉,例如,视觉和听觉;某些模块负责调节我们的情绪;某些模块负责记忆;还有一些模块负责生成语言和其他行为。

其中的要点在于,脑的各个专门模块就像一支冠军团队的成员一样:每个人只负责一项特定的工作,但是全员配合良好。令人高兴的是,许多模块可以自动完成它们的任务,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你可以在走路的同时,消化你的早餐,保持呼吸,还可以和他人交谈。

内容节选自《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第二章 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天性)

哇塞,一团比两个拳头大不了多少的组织而已,竟然这么有趣,新世界的大门都打开了!

津巴多把科普写的是如此妙趣横生,又充满张力,难怪读者们都说这本书“比小说还好看”!

而这,不过是 700 页鸿篇巨著中的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落,读完整本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后,你才知道,津巴多和他的遗作,究竟能有多伟大——



03

读完后才发现:

津巴多果然名不虚传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 8 版)》 源于斯坦福大学的一门心理学课程,作者津巴多,斯坦福大学的超级明星教授,在心理学领域深耕了 50 年。

当他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