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法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司汤达,小说最初起名为《诱惑与忏悔》,后改为《于连》,1831年出版时又改成极富象征含义的《红与黑》。
《红与黑》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于连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于连这个人物,读者的评价常常是两极分化的。
很多喜欢人《红与黑》是因为于连,讨厌《红与黑》亦是因为于连。
他是野心家还是有志青年?
他是痴情者还是玩弄女性的渣男?
他的失败是又由于社会不公,还是咎由自取?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的读者竟会有截然相反的回答。
我第一次接触《红与黑》,是通过1954年版的《红与黑》电影了解了这个故事。当时我差不多只有十七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初次登场时,设定是十八九岁,所以说我当时比他要小一点。
后来,我对于连这个人物念念不忘,两三年后,我读了《红与黑》的原著,当时读的是罗玉君的译本。那时候,我差不多和于连一样大了,但对他理解仍浮于表面。
直到我读到了《红与黑》翻译者郭宏安老师的一篇文章,他直言《红与黑》是一本关于追求幸福的书,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今,我已经比于连大出好几岁了,他在我眼中,越来越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弟弟。我又重读了一次《红与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那么,对于连来说,他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则是我们本次课程探讨的主要内容。
本次分享课的目的,不在于提供一个答案,而是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讨论的视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