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断货!全线售罄 ·  19 小时前  
新华网  ·  教育部最新发布!严肃处理这些问题 ·  3 天前  
烟台公安  ·  刚刚,烟台发布暴雪预警!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DeepSeek,紧急声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从选题到视觉呈现,手把手教你制作长篇融合报道 | 干货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7 18:33

正文

text | Kasia Kovacs

translate | 小愚 措大

Via | API


长篇报道依然吸引读者。自2012年《纽约时报》推出多媒体长篇报道《雪崩》以来,多媒体元素(如图像库、音频片段、视频和交互图形等)与长篇新闻报道相融合的作品就越来越多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这类报道大多对事件挖掘深入,甚至颠覆读者认识,引导读者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方、国家和世界大事。然而,这些报道也需要相当多的资源:时间、记者的精力、资金投入。同时,还要面临报道发表后传播有限的风险。


如何让读者留在页面阅读完整个报道呢?美国报业协会实施了一项相关研究,访谈了14名记者和专家,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关于如何用创新的方式制作长篇报道。


接下来,传媒研究(xjbcmyj)将呈现这些干货,从选题判断到架构布局再到图片、视频、交互的植入,手把手教你制作多媒体长篇报道。


今天是该系列的上篇。明天会推出该系列的下篇,关于图文、视频、可视化数据图表、交互设计如何实现的具体操作技巧,敬请期待。


判断选题

哪种选题适合做成多媒体长篇报道?


确定选题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适合用数月的时间去挖掘,并且许多编辑部会发现这种报道成本巨大。因此在选择选题时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叙事潜力:有故事可以挖掘

涉及公众利益的选题

多媒体素材的丰富性和可获得性

人员配置与协作能力


操作思路


“制作一则多媒体长篇报道时,我会像看电影一样把故事解剖开。”美联社记者Cheung说。“记者这时就像一个导演,手中拥有从文本到视频照片数据可视化的素材,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现它们任由记者来决定——记者会怎么‘导演’这部‘电影’呢?”


这是一种方法。记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者。

团队协作


所以,当记者有了一个想法甚至草拟了一个总体规划,接下来该怎么做?


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词: 团队合作和沟通 。请记住:一个多媒体长篇报道的记者不再是一个独自作战的记者。如果是一个以叙述为主的长篇报道,记者非常需要摄影师做小伙伴;如果是一个大数据项目,则数据可视化变得非常重要。


一开始,团队成员应该一起坐下来,勾勒出一个计划和 时间表


团队成员可能包括: 一个或几个记者,文字编辑,设计师,摄影师和摄像师,多媒体制作人 。这个时间线是很重要的,用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保持合适的进度的节奏。


创建一些的通讯手段例如群组聊天等,每个人随时在群内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也可以跑出遇到的问题、提出新冒出的灵感等。团队开会最好保持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


四个阶段推广报道

告诉读者这是一则“大新闻”


与印刷报道不同,多媒体融合报道要面临一些线上的挑战,特别是当在社交媒体传播的时候。


在Facebook上,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看起来不会比一则400字的短消息更吸引人。在没有特殊阅读邀请的情况下,很难指望读者发现长篇报道的价值。


因此,为了与长报道的价值想匹配,如何传播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想想商业电视在推出策划报道和每一季电视节目之前是如何进行营销和推广的:节目播出几个月之前就会推出预告片,并且是不同版本的预告片。可以还会有导演和演员的采访、见面会等。这些都可以借鉴,并且要结合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创建适合的预热内容和传播方式。


1
阶段一:在报道刊出之前


社交网络对于重大报道的推送非常重要,通常新闻编辑部不会等到Facebook或Twitter上发布报道。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对报道设置预览或摘要,增加社群读者的期待程度。


2
阶段二:报道刊发时


表达非常重要。可以考虑将报道单独放在网页并配合相关设计。可以把重大报道放在新闻邮件的显著位置。可以在重大报道旁边注明“特别报道”。无论你是否相信,现在仍然有读者访问新闻主页——在主页上重点展示重大报道。


3
阶段三:报道刊发之后


当报道刊发之后,反馈就显得很重要。反馈方式也不一定是要通过评论的形式。这要考虑你的目标受众,消费者的信息以及他们的沟通方式。如果你的受众更年轻、更数字化、且会利用新技术,那请考虑以下方式:


推特聊天

通过Facebook Live回答读者问题

托管一个Reddit Ask-Me-Anything

录制一个记者或者摄影师的视频,让记者把读者带到幕后

通过Facebook社区或其他组群寻找对报道感兴趣的潜在读者


但对于其他受众,比如低收入人群,他们可能没有这样的资源来参与互动,可以考虑把他们请到编辑部,与记者编辑聊天,获得他们的反馈。


并不是没个编辑部都有资源请到管理这些社交媒体的团队,但这并不影响反馈。记者可以考虑根据报道再制作一个与之相关的对话,作为工作中的一部分。


Mayer说:“当你考虑下周选题时,并不是我上周的工作已经做完,可以开始新的工作,而应该考虑,我什么时候可以围绕已经做完的选题,再做个相关的反馈对话。”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