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潘霁 | 政治法律与休闲之都:全球媒体上海城市形象的框架分析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11-13 09: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学术信息速递 | 城市传播

本期,我们推送潘霁的《政治法律与休闲之都:全球媒体上海城市形象的框架分析》一文摘要。文章从框架理论的立场出发,利用大数据考察了2016年到2017年全球主流媒体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并就研究发现对上海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做了讨论。


政治法律与休闲之都:

全球媒体上海城市形象的框架分析

(摘要)

潘霁

全球网络化时代,城市形象的全球传播对城市的经济形态,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都发挥了更为直接迅速的作用。本文从框架理论的立场出发,利用大数据考察2016年到2017年全球主流媒体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本文对来自中东,亚太,拉丁美洲,美国,欧洲,澳洲,英国和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有662个主要专业新闻媒体以及154家主要新闻网站在2016年2月15日到2017年2月15日期间标题包含关键词“上海”的4803篇新闻报道作大数据分析。


隐含在大量新闻报道文本背后对不同议题反复强调的稳定结构是指向媒体框架最为重要的线索。对全球主流媒体“上海”报道文本数据的分析显示“政治与法律”是全球主流媒体在建构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框架。当下全球主流媒体对上海城市形象建构的主导框架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相比尚有差距。相对单一的“政治法律”框架和偏重“经济金融”的经济形象建构有可能损害上海城市全球形象的可辨识度,多样性和上海对世界的文化吸引力。


此外,上海的开放与发展同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全球主流媒体向世界传播上海形象时,如何建构这种基于国家开放和发展战略的城市-国家关系呢?本研究分析了经常与上海城市形象同时出现在全球主流媒体中的地区和国家名称。数据显示上海与“中国”或者与作为中国政治象征的“北京”同时在全球主流媒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n=3625)占据总量55.9%的绝对多数。上海城市与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球主流媒体充分的强调。同时,本文利用大数据探究全球主流媒体建构上海与中国关系时主要提及哪些新闻人物。在涉及媒体如何建构国家与上海城市的关系时,国内高层政治人物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

数据显示,上海的经济形象在全球主流媒体的建构中得到了相当重视。为了更清晰地揭示出全球主流媒体在建构上海经济形象时有规律的凸显哪些角度和框架,研究分析了当年全球媒体主要突出了上海的哪些经济行业。研究分析发现,大量计算机语义分析所得的类目聚焦到上海城市经济形象的休闲餐饮侧面。作为“休闲餐饮之都”的经济形象与上海市意图对外传播的科创城市,人才城市,信息城市和文化中心的形象存在较大距离。这也反映出上海经济形象全球传播产生的效果较为单一。城市形象中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经济,科学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样化的维度需要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最后,上海城市形象在全球传播中牵涉不同的“传信人”。发挥不同作用的“传信人”在特定新闻报道内容外构成了元传播讯息的核心。对当年记者个人直接被引率排名前六位的分析发现,全球主流媒体在报道上海相关信息时,最频繁引用的明星记者是位于香港的专业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及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香港版。同时数据显示,上海本地的英语媒体成了国际主流媒体在报道上海城市形象时最为重要的媒体机构信源。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突出了处于不同媒介体系中的本地信息来源与异地记者在架构上海城市形象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如何通过培育明星记者的影响力,掌握信息的架构权成了当下需要重视的议题。此外,研究发现上海城市形象的全球传播需增强“可辨识度”。为建设发展全球性的“文化大都市”,城市传播还需增强上海城市精神,城市文明和海派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后,城市形象建构需全面恢复城市-国家关系的丰富内涵。为了提高传播的效果,需更强调突出上海的“再度全球化”与长三角地区,国家发展战略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关系,使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获得更多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潘霁,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发表于《对外传播》2017年第8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个人转载不在版权限制之内)。如公开出版机构需转载使用,请联系刊发杂志及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引用格式] 潘霁.(2017) .政治法律与休闲之都:全球媒体上海城市形象的框架分析. 对外传播 (8), 45-48.

关于我们 本订阅号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帐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2000年12月通过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首批106个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订阅号关注学界动态,推送学术信息,欢迎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 查看历史消息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