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州
市
井
录
之
本期的民国奇谭故事,选自《小民报》
1936
年(民国
25
年)
4
月
11
日的「福州公案」专栏,原标题为:
健安车馆一幕喜剧
童子急于赚钱被诱受辱
失踪六日被父寻获
风流车夫罪应加重
△《小民报》当日报头
「福州公案」专栏专门刊载社会新闻和长篇通讯,对作者的学识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这个专栏的作者,经常发出一些对时局的喟叹。比如今天这则故事,开篇便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像这个世界,人欲横流,狗行狼肝的做作,背理反常,再无特殊法律以绳,仿见举世淘淘尽成禽兽了。笔者逐日涂此补白玩意,耳之所闻,目之所触,无非那些缺德的事情。然川流不息的社会中,尽多形形色色的发生,若使孔老夫子犹在今世,短不了屡叹绝笔呢。今天南台一宗大背人道的事情,写在下面,让读者咀嚼其味。
到底在南台发生了什么事件,让作者慨叹如斯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
当日报纸缩微图片
洋头口成华鼓店一个学徒,名字陈能启,年十七岁,他是下淡乡人,其父名苦千,操小工艺过活。答认这小孩虽生长乡间,却亦人品漂亮。来学这种的工艺,整天和牛皮木材像对守,未免可怕,但亦徒唤奈何。
能启在店中学艺,快将两年,店中上下却都喜欢他,不意本月五日那天的晚上,陈能启忽然宣告失踪。其初疑他回家去,再过一两天之后,还是不见其的形影,慌得老板莫名其妙,赶忙跑到下淡报告他的父亲知道。
他老子半天打一霹雳,口里虽然不敢指认老板,有什么不好,迫走他的儿子,心里怎实怀了鬼胎,于老板去后,便放下工作走遍他的亲戚家里,寻讨儿子和求神告佛,结果仍似泥牛入海。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名叫陈能启,福州下淡乡人。下淡乡就是现在的安淡,民国时称为下淡乡。陈能启的父亲是个手工艺人,因此,陈能启的就业出路,也是去给别人做学徒,学习一门手艺。
陈能启做学徒的店,是洋头口的成华鼓店。「制鼓」一向是福州的特色手工艺,在十番乐演奏、游神、赛龙舟等等传统中,鼓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
△
存放于远洋将军庙的龙舟鼓 林岑/摄
△
八将团「锦麟轩」在游神出军时使用的鼓 小橙子/摄
「许顺兴乐器店」就是福州最为知名的制鼓店之一。创始人许炎官生于
1888
年,师从茶亭街「陈和兴鼓店」学习制鼓技艺。
1905
年,许炎官创建「许顺兴锣鼓店」。历经百年,其后人如今依然在台江区洋中路开店制鼓。
△
「许顺兴锣鼓店」第四代传人许玲在制作龙舟鼓
制鼓应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整天和牛皮木材像对守,未免可怕」
,而在店里做学徒,则更是哭上加苦。每天所做无非是些杂事
,
随时听从师傅的调遣。民国时天津铁铺业一名学徒的自述,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其在一天当中的劳动情形:
每日所接触到的只有水桶、煤筒、火炉、铁片
,
所听到的只有师傅的怒骂与那邦邦的打铁声。……至于我学的什么
,
我也莫名其妙
,
知道的不过打边、扣口。
这样枯燥的工作肯定使年轻人厌烦,尤其陈能启又是个长相俊俏的少年,众人都未免觉得可惜。而恰于此时,陈能启忽然宣告失踪。他父亲得知消息,
「口里虽然不敢指认老板,有什么不好,迫走他的儿子,心里怎实怀了鬼胎」
,可见在旧社会,学徒因为不堪师傅的苛虐而逃跑,应该是常有的事情。
△
地图正中的「下郑中乡」,即为陈能启的老家「下淡乡」,《闽都别记》中称其为「下郑乡」,陈能启的父亲即在此附近寻找儿子
(能启父亲)今早晨得了一位紧邻的报告,能启昨天曾自中选健安车馆走动。初闻是不太相信,因为车馆算是最下层的住处,哪是好玩的地方。到后为爱子情切,不得不姑尽一趟的人事,不料懒洋洋随人指点,走到健安车馆里面,一眼看过败絮之中,春睡未觉的,正是踏破铁鞋在寻的儿子,哪不由怒喜交集,重掴启能一掌。
能启自梦中惊起,瞧是爸爸光临,忙由床上滚下,望他父亲流泪,父亲也赔下许多眼泪。
有位车夫见势不佳,要想逃之夭夭,却被一对父子将他抓住。
该车夫见冤家算账,能启又怒目相对,只得就范,乃喊警察,同往公安四分局。
因为邻居的报告,父亲在位于中选的「健安车馆」找到了能启。
最初其父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在车馆,因为
「车馆算是最下层的住处」
,那么车馆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在汽车出现之前,福州人的交通工具除了两条腿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轿子和人力车。
人力车刚出现时,是个十分时髦的事物,市民们纷纷尝试。
从王庄坐人力车到台江汛要四角钱,这在当时是很贵的,于是办车馆、投资人力车成为很赚钱的行业。
△
民国街头的人力车
福州当时出现了飞云、全福、兴昌等几家大车馆,各拥有人力车二三百辆,全盛时期全市有人力车5000多辆,穷苦农民从郊县进城当车夫,成为福州新兴的一大行业。但车夫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过去大人威吓小孩说:
「不好好读书学艺,长大了就去扛轿、拖车!」
所以能启的父亲听说儿子在车馆厮混,才怒而打其耳光。
△
民国时期中亭街上的人力车夫
能启终于被找到了,可是在洋头口的能启怎么会出现在中选的车馆里呢?
为什么这么多天既不回店里,也不回家里?
那位想逃之夭夭的车夫又对能启做了什么勾当呢?
到了警局之后,一切真相都大白于天下了。
车夫姓李,年四十四岁,断袖有癖,能启那夜饭后,在店前白相,被他瞥见,以孺子可欺,乃诱启接谈,并乘能启难受经济压迫之语意,诱其往中选破店夜饭,谓可代其介绍某学校为校丁,后有八元之收入。饭后遂被坚留于车馆住宿,竟受轻薄。能启为专候喫饭的机会,遂留六昼夜不返。
此案经四分局讯明后,能启已交其父领回,那风流车夫,不由消说的,解由局送往法院审理,妨害风化七年以下之徒刑,又短不了的。
原来这位车夫有龙阳之好,在成华鼓店门口为能启外貌所惑,便以帮能启介绍工作为由,将其骗至健安车馆内轻薄。
而能启在经此遭遇后,竟然还在车馆内等候车夫许诺的工作,不知道是很傻很天真,还是真心里再也不想回鼓店去做学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