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会议资讯 | 第三届中国边疆学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书讯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太阳升起又落下(上)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6-12 11:15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当中国经济处于发展的新阶段之时,研究日本所走过的道路,对我们清醒地认识今天的形势,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无疑是有益的。”

吴晓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一边日升一边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的四十年后,也就是1985年,一家日本的媒体大言不惭的发布了这样一条评论:


“日本已不是战后的日本了。”


日本黄金时期的东京街头,人潮攒动,高楼大厦随处可见


不知道各位看了这句话是怎么想的,反正在我没有了解日本近代经济史之前,我看了这句话的第一个想法是:噢哟,小伙子狂的不行啊?你怎么就不是战后的日本了?先不说别的,打二战的时候为了无脑侵略首先掏空了自己的国库,把国内劳动力消耗的也是七七八八,战后初期连像样的工程都搞不起来的不是你咯?被美国空军把自家首都从头到脚轰炸了一遍,又让小男孩把广岛长崎犁了一遍,战后废墟遍地还没钱没人力重建的不是你咯?为了经济复苏依靠在山姆大叔脚下的也不是你咯?


1945年,遭美军轰炸过后的东京一片废墟


不过就是过了四十年而已,你日本有啥资本在这儿狂呐?


但是,当我翻了翻日本战后经济繁荣期的资料之后,我得不得承认:这句话本身还真的不能不算是自夸自擂:战后的日本全体向美国转弯,从政治上到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从心里往外向山姆大叔靠齐。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在最艰难的时候得到而来来自美国的强力援助,帮日本缓过战后这一口差点没喘上来的气儿。


日本政府从美日经济中看到了一个帮日本迅速摆脱危机的机会,于是向前一步死死地抓住了美国的大粗腿。


首先,日本保守派政府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要用外向型经济来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 而这个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交往对象,其实就是美国。日本在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生产力之后,就瞄准了美国为日本放开的巨大市场,给美国来了一个“玩命儿”式的出口:从1981年开始到1987年,日本对美贸易值每年以将近100亿美元的增幅增长,且这种增幅速度连续8年不曾间断。可以说, 美国不仅救了一个日本,还自己养活了一个日本。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而日本从中收获了多少就更不用提了:到了1985年,日本的对外贸易纯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298亿美元,超过英国,直接位居世界第一位。在这一年日本名义上的GDP总量超乎意料的达到321兆(亿亿)日元,人均GDP达到268万日元,按照现在人民币和日元的比率换算,即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余元。基于巨大的个人经济量,日本整个国家拥有的财富达到1835兆日元。这代表日本不仅已经稳稳的坐上了世界经济第二把金交椅,而且还完全有能力凭借其不断增长的国家经济实力向世界第一的美国发起挑战。


全世界都看着日本从一片废墟中崛起,从一轮已经低垂到快要降到地平线以下的夕阳又变成了一轮闪闪发光的经济烈日。


当时日本每个家庭几乎都拥有一到俩辆小汽车;在国外的奢侈品市场上日本大妈组成的旅游抢购团毫不在意的收购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别问,问就是听起来有点儿耳熟),穿金戴银的在纽约伦敦这样的大都市中走街串巷,大声喧哗;由于社会经济前景一片大好,很多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财富毫不担心——明天的钱拿来今天花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属于常态。大片大片的人把自己的身家扔进不断看涨的股市,投入房地产行业。然后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入库,随后再放肆的挥霍出去,几乎没有存钱意识。


所有人都对日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战后那惨淡的阴霾已经被大把大把的钞票扫到脑后。


如果现在咱们再看看在经济上和日本紧密连接的美国的状态,就可以说美国是真正的“舍己为人了:80年代初期,美国的里根总统主政美国期间,向美国表示要复活强大的美国(让美国更加强大哈哈哈哈哈)。因此他主张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也就是向全世界不遗余力的推销自己家的美元。同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通过减税来刺激国内消费,从而增加军事预算,帮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各种军事设施。


而美国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很快导致了美日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失衡。您想,美国国内的企业和产业都在为复活强大的美国而努力着,对于一些日常的,和那些相比较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产业,自然就有所轻视。那么这些日常产品产量低怎么办?就得从外国进口。那么谁和美国的贸易关系最亲近?对咯,还得从日本进口。所以说美国“舍己为人”呢,因为从整体上来说,这个里根总统一手主导的贸易天平,其实是倾向于日本的。


于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忽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仅仅是1984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400亿美元,经常收支顺差额达到300亿美元;而时期美国的财政赤字却在同时平稳的逐年增加着。1983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还是600亿美元,到了84年就直接大跨步的增加到了1000亿美元。相对应的经常收支财政赤字也毫不示弱,竟然几乎和贸易赤字达到了同一个水平。日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已经明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个时候,美国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看着日本在美日贸易之间依靠巨大的顺差而赚的盆满钵满,美国自己却不得不承受逐年飞涨的赤字压力,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对此感到不满。美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普遍认为日本如今已经依靠美国的帮助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经济水平,就不应该继续搭美国的便车来为自己谋福利了,美国政治界甚至公开表示: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如此庞大的贸易赤字都已经让我们忍无可忍了。”


正在砸毁日本汽车的美国人


就在美国产业界和美国国会里的保守势力暗搓搓的蹲在太平洋的那边筹划对日本制裁一波的时候,西岸的日本国民们仍旧在无边的钞票海里自嗨,梦想着日本能在这条经济快速路上不需要加油的无限期的跑下去——殊不知,一场足以席卷每一个日本家庭的经济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一边落日压日升


当美日之间的贸易失衡已经逐渐开始侵蚀一向被美国视为“除了老子谁也不能动的”高科技领域时,美国人终于下定决心必须动手了。于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产业界联合国会,由美国商业做支援,由美国政府打先锋,开始组织一次对日本的经济“反击战争”。


日本小松制造所是一家机械工程企业


1983年9月,在国际市场上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给日本著名企业小松制造所的美国嘉碧乐货车公司总裁李.摩根联合斯坦福大学教授所罗门等人起草了一份题为“美元与日元的不匹配:问题所在与解决方案”的文件。这就是后来作为美日贸易谈判的基础文件的“摩根报告”。


摩根报告严肃的向美国政府指出了一些美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第一,美国的贸易收支明显在逐年恶化;第二,美元的汇率相对于日元一直在急速的上升;第三,美国在保护特定产业抵抗外来产品这个方向上,从来没有一个积极地政策来支持。基于以上三点,摩根报告给美国政府提了11点建议,但是我们把这11点建议归结起来,就会发现这些建议的核心就是要美国政府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那就是跑到日本的大门口去大吼大叫:


老乡,开门啊!自由贸易!!


1983年10月,美国财政部长礼甘给日本大藏省(类比为户部吧)大臣竹下登写了封信,正式提出要和日本就美元和日元的问题建立一个谈判的机制。在这封信里,礼甘真的是啥话都跟竹下登说了,他说:“由于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加大,在美国国内,形成强大的批判浪潮。”言外之意就是, 赶紧谈判把,晚了怕是我们也控制不住啦! 另外他还说:“对日本的政策,美方表示很失望”(崽,爸爸对你很失望),“如果希望美国政府尽力防止那些试图把日本产品赶出美国市场的行为的话,日本有必要在金融市场的开放上和日元的国际化上做出大胆的举措。”


日本大藏省大门


这是美国政府和日本谈判的时候的惯用手法: 搬出国会的保护主义这张大牌来压住日本:害怕吗?害怕就给我自由贸易。


而这招也成功的吓到了日本,日本方面很快同意美国的提议,并按照礼甘所说的建立了“美元日元委员会”。而就在日本决定和美国开始谈判的不久,1983年11月,美国总统里根就飞速的从华盛顿飞到了东京,会见了日本首相中曾根。在这次会见中,中曾根首相对里根总统说,我们收到你们要谈判的消息啦,也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你们的经济问题,我看还都是你们在降低汇率上做的不够,还希望你们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别来搞我们日本呐。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


对此,里根总统表示虽然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要说你说的就是一派胡言。他不仅无视了中曾根的发言,而且还强势的回应曾根说:“希望在日元国际化,日本市场开放,消除美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问题上,美日两国要相互合作,紧密交流。”随后不久便拂衣而去,留下一脸无奈的中曾根原地懵逼。


里根走后,日本大藏省乱作一团,直到1984年1月才勉强整理出一套和美国谈判的章程,就四个字:步步为营。在市场自由上积极推进,但是要争取自主展开,不服从外压;同时这个过程必须渐进进行,不能着急,不能听美国的一蹴而就。


美国总统里根


其实日本原来想的是挺好的,但是真正到了谈判的时候..


同年2月,日美第一次会议在东京召开。但是这次会议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日本相对保守的金融市场让大藏省的高级官员们都没什么国际谈判的能力,一个个的只是照着稿子读给美国官员自己的想法听,对于谈判一窍不通。美国财政部官员一看这情况气坏了,直接跟日本人说,你们再回去练练再来谈判!说完转身离场。


时任大藏省大臣竹下登


没办法,日本只好又在下个月,举行第二次谈判会议。这一次会议倒是顺利的进行了,但是谈到一半,美国人忽然急眼了。为啥呢?因为人家看出来了:日本人是要同意开放市场,但是还想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开放市场。那能行吗?等你逐步开放都啥辈子了?我们赤字可是一年几百亿的增加啊,没空等你自主开展了!

于是财政部长礼甘干脆开始威胁日本人说:“日本政府只说不做,这样的谈判毫无进展。要是日本不拿出具体措施,美国将自主采取行动!”

这一下可真的把日本吓坏了:在经历了俩个月畏畏缩缩的试探之后,日本在4月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向美国妥协:日本大藏省准备了一系列按照美国意愿制定的文件,例如:《日元国际化展望和方针》,《金融与资本市场开放的展望与方针》等等文件。同年5月,“美元日元委员会”报告书公布于众。其内容包括:日本市场自由化;外国金融机构对日本市场准入;允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日本市场。 对于美国关心的事项,日本几乎都被迫全部同意。原本想的好好的渐进的开放策略,也同时变成了一张废纸。


而这份报告书给出台,正如日本媒体所说的那样,正是一个全新版本的“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