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
经过激烈的角逐,51岁的
阿德里安·布劳迪
(
Adrie
n Brody
)凭借电影《
粗
野派
》
第二次捧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杯
。
相比小李子、布拉德·皮特这类鼎鼎大名的好莱坞男神,阿德里安·布劳迪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有些陌生。
但看到这张经典海报
,你或许会恍惚间记起
这双忧郁的眼睛
。
电影《超脱》,2012
这位曾被《
卫报
》评价为
“好莱坞最后一位诗人”
的演员
,如今在51岁的年纪,已然两度获封奥斯卡影帝。
早在22年前,阿德里安就已经凭借
电影《
钢琴师
》,以29
岁之龄
成为了奥斯卡
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
这次在电影《
粗野派
》中,阿德里安化身匈牙利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托斯。
这个角色是一位
战后流亡美国、试图在废墟中重建生活的幸存者。
这一次,阿德里安再次只用一个深邃的眼神,就入木三分地诠释
了一个男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救赎。
导演布拉迪·科贝特这样评价了阿德里安在影片中的表演:
“他用沉默的重量填满了镜头”,尤其是面对神秘客户的诱惑时,他眼中闪烁的犹疑与渴望,将人性的复杂性推向了极致。”
在豆瓣影评中有这样一条评论:
“阿德里安,
掌管破碎感的神
!”
确实,要说起破碎感,没人能和他这样的
天赋型选手
相比。
在“美人”如云的好莱坞,阿德里安的长相确实排不上号。
他1.86米的身高,却仅有不到130斤,瘦削得如中世纪苦行僧。
他刀刻般的颧骨与鹰钩鼻之间构成了一张
充满戏剧张力的脸
。
关键是那双深陷的眼窝中,仿佛永远悬浮着雾霭般的
忧郁
。
他的眼神,就像一
把裹着天鹅绒的匕首。
阿德里安这双忧郁到令人过目不忘的眼睛,时常让中国
影迷
联想到梁朝伟
。
正如《
纽约
时报
》对他的评价:
“阿德里安的脸本身就是一部电影,
每一道皱纹都写着故事
,每一次凝视都能让观众入戏。”
比如他和名模水果娜为美版《
VOGUE
》拍的这组复古大片,光看阿德里安眼神就可以脑补一出南法蔚蓝海岸的史诗级大戏了。
阿德里安眼
神里这股浑然天成的故事感,让他总能
打
破影片类型的桎梏
,演一部戏换一个氛围。
在《
超
脱
》中,他饰演的颓废教师亨利·巴特用疏离与冷漠包裹内心的创伤。
仅凭这个红着眼睛抽烟的镜头,就足以让他一幕
封神
,
名留影
史
。
在《
布达佩斯大饭店
》里,饰演反派德米特里的他,又能将眼神化为一股不择手段的阴鸷。
阿德里安在片中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与荒诞的台词节奏,为韦斯·安德森的童话世界注入十足
黑
色幽默
。
这些角色或癫狂、或忧郁、或偏执,而这份戏剧张力,恰如阿德里安在表演中人角合一般的原始生命力:
脆弱又坚韧,优雅又粗粝
。
在那部让他功成名就的《
钢琴家
》中,他饰演一
个身处战争中的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
为了贴近角色,阿德里安减重近60磅,卖掉公寓与汽车,独自前往波兰学习钢琴,甚至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将自己浸泡在角色的孤独中。
当时他坚持每天练习钢琴四小时,
甚至因过度投入而
患上抑郁症
。
他曾回忆道:
“拍《
钢琴家
》的那段日子,我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十分黑暗、悲伤、残酷的状态,但
我想尽最大的努力,去感受他经历过的心情和绝望。
除了睡觉,每一天,我都处在折磨里。
尽管这样的经历耗尽了我的身心,但我是心甘情愿为它付出代价。
”
最终,阿德里安以瘦削的身躯、空洞的眼神和
近乎神经质的肢体语言
,将角色在战争阴影下的绝望与求
生本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首夺影帝后,与哈莉·贝瑞的即兴拥吻已经成为奥斯卡的经典画面。
二十二年的时间,从《
钢琴师
》到《
粗野派
》,从青涩到沧桑, 阿德里安再次用他的演技和对戏剧的一片赤诚打动了荧幕前的所
有观众。
他曾说:“表演不是模仿,而是成为。”
为了诠释好《
超脱
》中与社会格
格不入的教师,他会
长期观察街头流浪者
,将他们的麻木与敏感融入角色。
在《
粗野派
》中,他每天深入研读二战幸存者的口述史,甚至在拍摄间隙以角色的口吻撰写日记。
这种忘乎所以的沉浸式创作,让他的每个角色都成为一场精神冒险。
但这也让他始终保持着对表演艺术的纯粹追求。
他的魅力不在于完美无瑕的技巧,而在于那份
撕裂自我、拥抱角色
的勇气。
正如他在本次奥斯卡领奖时所感慨:
“
表演是一生的事业
,荣耀只是短暂的掌声,真正的艺术不在聚光灯下,而在黑暗中的坚持。”
从“最年轻影帝”到王者归来,阿德里安向观众证明了:
演技从来与年龄无关,只与你灵魂的深度相连、更与你心底对这份职业的虔诚与敬畏有关
。
本文系授权
发布
,From InsDaily,微信号:instachina
。
欢迎分享
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