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班主任杂志
班主任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YNTV2都市条形码  ·  未拴绳宠物狗被撞 责任谁来担? ·  2 天前  
YNTV2都市条形码  ·  未拴绳宠物狗被撞 责任谁来担?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KAN教程PDF(附代码) ·  6 天前  
Python中文社区  ·  用OpenAI最新 “o1” 模型开发量化交易策略 ·  5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炸了!KAN 2.0 横空出世 ·  1 周前  
Python中文社区  ·  400+业务场景接入,大模型,彻底爆发!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班主任杂志

双管齐下,有效化解亲子冲突

班主任杂志  · 公众号  ·  · 2024-03-03 09:31

正文


特邀请您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好文🙂








本文3000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本刊从未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或其他任何费用

《班主任》唯一官方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升入初中后,学生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叛逆心理显著,与家长的关系趋于紧张。


为帮助学生和家长有效化解亲子冲突,我分别从班会和家长会两方面入手解决。


初一期中考试后是亲子冲突爆发的高峰期,于是,我将教育契机锁定在这一阶段的班会与家长会。


换位思考,正向表达


学生篇




青春期亲子冲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此,我召开了以“懂期待,慧沟通”为主题的班会,共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你了解了吗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直面亲子冲突。


我在课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包括“你和家长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一般会怎么解决冲突”“总体上,你对自己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满意吗”等10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67.27%的学生与父母发生过冲突,甚至有高达10.61%的学生每天与家长有2次及以上的冲突,而冲突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手机管理与学习上。


环节二:你思考了吗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我给学生抛出两个思考题:(1)为什么我和父母会有冲突?(2)为什么随着我不断长大,冲突会增多?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问题,我设计了“盲行体验”游戏。


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盲人”和“指令官”,“指令官”通过给“盲人”下指令,使“盲人”一路躲避障碍,安全走到终点。


其余学生可以用安全的物品在教室内设置路障。


三轮盲行体验后,学生们发现“盲人”的自主性在不断增强,导致每一轮的速度都在提高。


由此,我引出了亲子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盲行体验相当于孩童期,大约在0~12岁,此阶段我们信赖父母,学习与模仿父母,服从父母的管理;


第二次盲行体验相当于青年期,大约在13~18岁,此阶段我们怀疑与探索,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开始反抗父母的意志;


第三次盲行体验相当于成年期,大约在19岁之后,此时我们变得独立自主,自主性发展相对稳定。


因此,我们与父母冲突的根源就是自我独立需求与父母意愿的较量。


环节三:你证明了吗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唠叨。


基于此,我让学生测试自己的独立能力,其中包括“打扫自己的房间和整理自己的物品”“我有学习目标,努力程度不取决于他人的监督”“我会做至少6样菜,能够保证父母不在家时营养均衡”等10个问题,每题1分,让学生统计自己的得分。


大多数学生的分数在3~5分之间,有的甚至得了0分。


由此可见,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是不匹配的。


环节四:你表达了吗


我首先以一个虚拟人物——小慧的经历作为素材:


小慧在家写作业时,将手机藏于书本下方。


父亲进房间送牛奶时发现小慧在偷偷玩手机。


小慧则解释道,自己是用手机查资料。


父亲认为小慧不仅不承认错误还说谎,而小慧则认为父亲不相信自己,还以送牛奶的名义监视自己。


父女俩为此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父亲把小慧的手机砸在地上。


基于案例,我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2)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们陆续分享了自己的处理方式,90%以上是激烈争吵,10%是冷处理。


接着,我介绍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该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包括感受、期待和渴望等。


我让学生尝试分析小慧与父亲的沟通冰山,进而引出班会设计的核心——换位思考,正向表达。


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保持冷静,透过外显的行为层看到冰山下方的感受、期待和渴望。


为此,我们可以在行为层调整表达方式:把“我凭什么不能用手机”换成“我遇到了不懂的问题,需要使用手机查资料”;把“你干嘛老说我不如别人”换成“您别总拿我和别人比了,我在努力”。


在感受层,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接纳父母的做法。


在期待与渴望层,说出内心的渴望,表达期待的做法,如:“爸爸妈妈,你们想要我提高效率,别用手机(识别父母的表面立场、行为),我理解你们是关心我、爱我,希望我能有个好成绩(表达理解父母的渴望)。其实我也很渴望你们爱我、认可我(说出自己的渴望),我们能不能定一个手机使用协议,一起遵守(说出自己期待的做法)?”


沟通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通过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增进亲子双方相互理解,促进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化解。


有效沟通,鼓励欣赏


家长篇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青春期阶段(1218岁)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亲子矛盾如若处理不好,则会干扰孩子建立同一感。


为更好地了解亲子冲突,期中考试后,我让学生把一套问卷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


其中一道题目,孩子需要完成的是“回忆并记录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并写明原因”,家长需要完成的是“针对孩子的叙述,说说您这样做的原因”。


仔细阅读后,我将家长的处理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共情型父母,能够尝试向孩子解释自己思考及处理问题的原因,让孩子尽量理解父母的出发点。


比如:


学生A:“家长总是不让我和朋友踢球。运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我不理解家长为什么不支持。”


家长A:“非常支持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有时不让他去踢球是因为该完成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比如家庭作业。这样要求是为了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有条理、有主次,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我发现提前跟孩子说清要求之后,他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不影响运动。希望孩子规划好时间,学习、娱乐两不误。”


另一种是权威型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要绝对服从。


比如:


学生B:“有一次我和小学二年级的弟弟打架,最后我被推倒,胳膊在铁门上划了道口子。爸爸教育我,要让着弟弟并安慰他,还劝我要大度。可我凭啥要让着他?更何况是他先动的手,这样会把他惯坏的。”


家长B:“姐弟之间本应友好互助、互相谦让,不应该因一点矛盾就起冲突。这孩子脾气很倔强、不肯谦让,应该教育,养成谦让、包容、大度的性格才能立足社会。”


我先在班会中呈现这些经典案例,并问学生:“有时,我们和父母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你有何启发?”


学生们看着父母写下的理由,有的表示:“之前确实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的初衷,看了他们的解释,现在我能理解他们当时的做法了。”


而有的则表示:“我爸妈写的这个解释更让我生气了,他们根本就不考虑我的感受!”


一周之后,我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呈现这些案例,并询问他们:“看了不同案例中家长对亲子冲突的回应,再看看自己的回答,您有哪些反思?”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们,解决亲子冲突需要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有效沟通的前提一定是换位思考。


多对孩子进行肯定、鼓励和欣赏,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孩子,不要成为焦虑型家长。


孩子想要听到的是“你可以……”,而不是“你应该……”;要多给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命题”。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胜过一切最好的教育。


家长们听后,都对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


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化解亲子冲突过程中,可以搭建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帮助父母发现育儿过程中的不足,让父母与孩子更了解彼此的需求,增长问题解决的智慧,进而实现家校共育与亲子间的双向奔赴。


栏目家校合作

作者姚岚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编:师婧璇



MORE
更多精彩

◐◑ 《班主任》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 欢迎投稿丨《班主任》“我该怎么办”栏目2024年征稿启事

◐◑ 欢迎订阅2024年《班主任》


立即加星标,每天看好文
1

2


《班主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心灵家园丨交流平台

专业读本丨培训教材

点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