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 寒露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打飞的看展你绝对是疯了,还不如等着将来走进他的火山口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1-24 11:56

正文

本周末的展览连他最想让我们看的展品都没有

门票却可以从50涨到200,你还追着看




这两天不论喜不喜欢看展的朋友,都被一个“可能是你前半生能看到的最牛逼的展览,没有之一”刷了屏。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天哪!他的大展突然空降中国了!


不禁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牛逼”的展览,比大家在卢浮宫、大英、MoMA看到的达芬奇、卡拉瓦乔、毕加索展览还会更厉害?!



后来才发现原来就是1月12日的时候ArtNewspaper推送的一个展览——本周日詹姆斯·特瑞尔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 James Turrell: Immersive Light 准备在上海在龙美术馆(西岸)开幕。


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周一当天还为大家推送了图片展讯。可这件事情不断不断地发酵以后,好像画风有点不太对了……














看完这些评论以后感觉世界都变了,突然之间不论是从来不愿意去上海的,还是都已经在国外,甚至是远在祖国西部高原的朋友,好像都准备为了詹姆斯·特瑞尔要冲去上海!


不知道詹姆斯·特瑞尔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会不会觉得比当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那里被授予奖章更加让他兴奋。


2013年,奥巴马总统为特瑞尔颁发了美国国家艺术奖章


不过他应该会永远记得50年前自己的首次个展,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是那么的毫无印象吧。

但其实现年74岁艺术家特瑞尔迄今为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60次个展。


而且这也不是他的作品第一次来中国,有不少在此之前就喜欢特瑞尔的朋友就会发现在北京四年前就开始展出他的装置艺术品——Gathered Sky 落日时分观赏。



直到现在,这个在北京Temple东景缘的艺术品,凡是周六周日周一的落日时分(1月21日至2月10日放假)都可以参观。


不论是利用自然光线还是人造光,光的确是特瑞尔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素材。不过有些朋友的反应似乎有些奇怪,随意改变圣经的话来衬托特瑞尔?

这根本就不只是光的话题。除了光之外,特瑞尔最杰出的作品全部都是光与自然元素空间结合而诞生的。


▲ Amarna | 詹姆斯·特瑞尔 James Turrell

Skyspace 系列, Meeting, 1980


▲ Stone Sky | 詹姆斯·特瑞尔 James Turrell


Stone Sky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他甚至用火山的灵感与光结合进行创作——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仍在持续进行创作中的“罗丹火山口”(Roden Crater),就是他买下一座火山之后的作品。


《罗丹火山口》Roden Crate | 詹姆斯·特瑞尔 since 1977


不过上面这些他最完美的与自然空间完美融合的光作品,永远不可能去国内美术馆里面看到。


国外的美术馆里,倒可以常常看到他那些非常庞大震撼的装置艺术品。



詹姆斯·特瑞尔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太阳神阿顿的统治》Aten Reign

《太阳神阿顿的统治》Aten Reign 安装过程记录 | 詹姆斯·特瑞尔 2013 


会很可惜他最知名的与火山、建筑、大自然融合相关的作品,只能去目的地才可以看到,永远不可能搬来中国进行展出。


就算是这次被炒成“最牛逼”在龙美的展览,也只能看到单纯的光作品。




但不少詹姆斯·特瑞尔的潜心艺术朝圣者都不会错过2016年刚刚结束的濑户艺术季上,他在日本直岛上的作品。


这大概是他的那些直通天空的作品,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一次了。





可能有些朋友错了这场最应该打飞的去朝圣的詹姆斯·特瑞尔作品,因为这是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和詹姆斯·特瑞尔一次在日本直岛上的完美联手。


除此之外,你根本不能在国内的任何一个艺术空间能这样诠释詹姆斯·特瑞尔的艺术作品。



俯瞰地中美术馆CHICHU ART MUSEUM


走进日本濑户内海直岛町的地中美术馆,在这里才是真的邂逅了詹姆斯·特瑞尔的“光之魔法”,巧妙的是,这座美术馆由安藤忠雄——一位热衷于将自然光引入空间的艺术家所设计。


它面朝大海,沉于地下,仅向天空开凿各不相同的多个几何形天井以采撷天光,并由此照亮空间和置于其中的艺术品,看到特瑞尔将大自然的天空与他的光融合。


矩形天井中的流动天光 



OPEN SKY, 2004, JAMES TURRELL


一个开放式的装置,和安藤忠雄的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顶部矩形开口的大天井,将自然光接入空间内,室内装置有随天光变幻的氙气灯。观者身处天井底部的一圈木质座椅上,都纷纷平静下来,好似一群好奇的“井底之蛙”般抬头观察天空。 


黄昏时分,观者们一起偎依在毯子上静静等待着晚霞降临,偶有虫鸣响过,奇妙的气氛逐渐开始酝酿。 随着氙气灯与天空的变化颜色交相辉映,天光中的明暗对比趋于强烈。


OPEN SKY, 2004, JAMES TURRELL


一开始,天空是灰色的,整个空间用强烈的蓝色光照亮;接着,随着天色渐渐发红,呈现葡萄一般的粉紫色,氙气灯光则慢慢变成强烈的翡翠绿;然后,天空完全凝作一团血红,室内空间相应地转变成深蓝色;最后,天光开始暗淡下来,逐渐变的暗黑,氙气灯光开始变为可爱的粉色,映照着天井的粉白色矩形口像是一层遮住夜幕的糖衣,柔软、甘甜而温暖。


在整个观赏过程中,天光云影被囿于一方几何边框之中,氙气灯的光色随天光缓缓变幻,使一切都显得柔和而自然,而身周的时光似乎也随之流速减缓——我们或许重未如此仔细凝视过头顶正上方的这一小片天空以及它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肌理变化和色块流动,这一刻竟是如此静谧纯粹而近乎永恒,令人陶醉恍惚、心驰神往。



安藤忠雄和詹姆斯·特瑞尔,一个将光引入空间,一个用光营造空间,两者在此地的完美合作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重新审视“光”这个奇妙而有趣的物质。


“光”开始从照亮他物的工具或媒介逐渐变为主体,它被用来营造出难辨真假的虚实空间,随着我们身体的行动,身处其中的我们将彻底融为作品的一部分,在光线空间中触碰、穿梭和感悟。


虚无空间中氤氲浮光


整个濑户内海之上,詹姆斯·特瑞尔的其他三件作品也都没有与自然光有任何的融合。


这三件作品很可能无法在本周日上海开幕的展览上出现,但他们在濑户艺术季上展出时给人的体验,还是很有趣的。

 

OPEN FIELD, 2000, JAMES TURRELL


看到这个之后,导览者指引观者们可以缓步走上台阶,于是,人们开始屏气凝神地观察起眼前的“蓝色屏幕”。这似乎是一块再平凡不过的蓝光屏,不时有轻微的光波划过,观者难以分辨这是一件平面作品还是装置艺术,于是同行者们彼此相顾,皆心有不明。


这时,导览者用手势指引,请往前走!轻微的骚动后,随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入”蓝光屏,大家纷纷跨了进去,这竟然是一个由“光”营造的真实空间!随着惊叹声,无所不在的氤氲蓝光飘落在手上、脸上、衣服上,竟是制造了一个没有影子的蓝色世界,观者们开始自由地在这样一个蓝光空间中往深处行走,仿佛一直通往未知的永恒。

 

走进上面的蓝色方块之后,居然是这样一个空间


就好像是坠入了伊夫克莱因的《蓝》——忽地浩瀚似碧海蓝天,忽地又深邃如宇宙虚空,身心在这一刻已全然沉浸在这样一个纯粹而无边际的蓝色空间之中,直到转过头又看见一道淡色边框的大门方有“迷途知返”之感,而当走出光门返回“人间”的一刻,竟感到莫名的怅然若失。


后面一件作品又是在直岛的另外一个地方——离地中美术馆不远的“南寺”,在这里,詹姆斯·特瑞尔与安藤忠雄的合作让这栋古老的寺庙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安藤忠雄设计的南寺的外景 


观者们首先被要求静立于建筑之外,工作人员会告知规则并提供建筑内部动线提示,因为建筑内部没有光照,是一个全暗空间,观者需要排着队紧贴彼此,才能通过曲折的漆黑木板合围的玄关通道进入空间。


由于最依赖的“视觉”的被关闭了,方一进入,观者们都十分紧张,观者们仍旧只能相互提示和触碰彼此,才最终按工作人员的要求,靠着一面墙站定,并盯着正前方观察。于是,大家就这样茫然而无助地凝视着眼前的黑暗虚空,任何的一些气味和声响都在这一刻被放大,像是在失落的恐惧中用我们本不擅长的感受器官去捕捉任何一根可以挽救我们的稻草。

 


BACKSIDE OF THE MOON, 1999, JAMES TURRELL


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或许是过去了5分钟甚至更多,当眼睛开始逐渐适应黑暗后,先是一丝丝如雾似云般极其微弱的灰蓝光慢慢浮现,随后,很快的,一块长方形的蓝色光幕缓缓映入眼帘,观者们开始纷纷发出惊叹和各种语言的轻声交流,或许不用猜疑,大家都在征询身边的小伙伴是否也已发现了眼前突然出现的光之奇观。




直到所有人的双眼都已适应黑暗,看清眼前的一切,工作人员微笑着引导大家可以自由地行动了。于是,观者们快步向前,纷纷将手伸入蓝光营造的墙体之中——果然毫无阻碍,凉爽的微风透过指缝由下而上穿梭而过。


原来,这件作品和Open Field一样,墙上破开了一个矩形的大洞,以蓝色光线完全充盈着整个内凹空间,令其远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蓝色光屏般没有纵深。


Afrum, Pale Blue


最后是一个小型的装置作品,属于詹姆斯·特瑞尔的AFRUM系列的早期作品。


观者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立方体漂浮在房间的角落,第一眼,我们会觉得它是实心的,但是当靠近了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由光构建的“小盒子”,它通过光线投影的方式制造了一个空物质化的空间,使光“溶解”墙并创建了一个通往未知空间的通道。



都看不到特瑞尔的天空


看完濑户艺术上这些作品,特瑞尔这位原本是专业是心理学与数学的艺术家透过精密计算与对身体感知的了解,将我们因太过熟悉而忽略的光影变化“具象化”,并视觉戏法般地赋予观者魔幻感受。



他的作品以一种极端抽象的形式描绘自然,空气的色彩。他用充满感情的身体跟风和空气交流,然后以极大的克制转化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带着非常精细而微妙的控制。


通过光线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来营造气氛是詹姆斯·特瑞尔惯用的艺术手法。



在展览空间打开一个窗口,自然光和人造光透过椭圆、菱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形状的窗口照射到室内,给空无一物的房间带来一种圣洁、神秘的氛围,让人忘记身在尘世,因为身边除了光,什么都没有。


詹姆斯·特瑞尔常常利用空间和光线人为的创造了一个虚构空间,而每一位观者的行为将同时决定这件作品的互动性变化和观者自身能最终获取到多少,所以需要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尽情互动来体验他的光之魔法。




但不得不说,特瑞尔绝不是仅有的与参观者互动的“光艺术家”,同样是在美国的纽约艺术家Anthony McCall的“光雕塑”也十分让人惊讶↓


McCall在全黑的房间用雾和光来填充,观看的人沐浴其中,呈现出三维形态的光,而且光线投射到地面,又画出变化着的二维线条。 他觉得这是介于雕塑和电影之间的一种作品,光线的投射本身就是一件作品。


“天空似乎总在那儿,离我们很远的地方。

我想带它下来与我们亲近,这样你就能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其中。”

——James Turrell



但是!本周末吸引一大波打飞的到上海来看展的龙美术馆Turrell展览,可能要让艺术家本人失望了。除了与光互动之外,龙美术馆的展厅条件无法让特瑞尔想要带我们亲近的天空展现出来……


并且!我们已经获取了所有参展作品的名单。除了单纯的光空间作品,的确,你最多只能看到罗登火山口的……资料区,对,是资料区。



所有作品名单

全域装置 Ganzfeld 高玻璃 Tall Glass 

电视装置 Magnatron 楔形空间 Wedgework 

空间投影装置 Projection Piece 空间分割 Space Division

墙角装置 Cross Corner Construction

浅空间 Shallow Space 曲面玻璃 Curved Glass

透射光 Transmission Light Work

向内迎光 Go Inside to Greet the Light

罗登火山口 资料区 Roden Crater Documentations

反射全息影像 Reflection Hologram


就算是这样!借着火热的势头,龙美术馆还是把以往清一色50元的特展票价涨到了200元……


这个票价,中国当代艺术的十年,也都不例外。


文 _ 盆栽君 谱妹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靠谱」(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