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宅
欢迎来到《米宅》,研究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宏观数据、人口、经济、政策,用全国视野,去合理配置、规划自己的地产投资。更是地产人的学习课堂,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地产极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创业家  ·  猛赚190亿,河南大佬过了一个肥年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宅

全力融入长三角!河南,举全省之力干了一件大事

米宅  · 公众号  ·  · 2025-02-05 07:19

正文

来源:智谷趋势Trend

本文获授权转载。


中部大省,吹响了“通江达海”的号角。


最近河南省“两会”透露出新消息,2025年河南将建成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进度。


而在“两会”之前,河南省委书记专程来到周口市的周口港调研内河航运工作,他表示:


河南要 全方位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对贾鲁河航运的可行性和用水优化配置给予研究论证。


要知道,河南当前的省委书记曾任水利部的副部长、总工程师,在水利系统有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一位懂业务的一把手亲自抓的工程,可见非同一般。


据了解,河南正在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借助这个大手笔,一举打通内河航运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


1400亿,总投资超过了港珠澳大桥。 中原大省大举上马内河水运项目,背后是什么信号?


河南,能够借此契机融入长三角吗?



1


河南,曾是百舸争流之地,有着悠久的内河航运历史。


“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这是400年前晚明重臣熊廷弼在路过当年的周家口,也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时,发出的感慨。


河南日报提及的“贾鲁河”,更是可以追溯到史记中刘邦、项羽对抗的“楚河汉界”。


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让河南从古至今都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


虽然黄河因为泥沙淤积不通航运。但如果翻看河南水系图,其实河南大部分处于淮河流域, 拥有全国最大的淮河流域面积。



而河南位于黄河南岸的一众城市,大体上四条通道可以汇入淮河、长江水系之中:


东南部的颍河、涡河

信阳的淮河

南阳的白河(汇入汉江)



所以如果水路畅通,从河南一路坐船到上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是因为近代河南连续不断的战争,特别是花园口决口等事件对航运造成了极大破坏,加上铁路出现抢占了内河的生态位,河南的航运才逐渐衰落。


新时代以来,沿海城市逐渐兴起,而不靠海的河南选择了“内陆型”的发展方式,让很多人忘记了河南曾经作为航运大省的历史。


如今,河南省要投入大量精力,重新打开航运这片天地。变化,也将因此而来。



2


为何时至今日,河南突然决定重启水运?其中一个考量因素是: 成本。


内河航运运量大、能耗小、污染小, 水运成本更是是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 ,这对于需要大宗商品运输的河南来说很有必要。


也正因如此,对于发展内河航运,河南可谓是全力以赴。过去几年里,河南频频放出大动作,把内河航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提出了“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的总体布局以及周口港、信阳港为主要港口加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口布局。


从规划图就可以看出,河南水网密布,纵横交错,通过四条大动脉,汇入淮河、长江水系。



2023年9月,河南省召开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更是传达了“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的明确信号。


2023年12月,“11246工程”发布,明确提出力争到“十五五”初, 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投资1000亿元,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等4条通江达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周口港等6个中心港口。


在最近的河南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透露,2025年河南省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000万吨, 积极推动“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于这场内河航运的复兴之战,河南志在必得。



3


河南大力发展航运,也是省会郑州极为关键的一步落子。


“强省会”战略的河南,近年来正面临的压力不小。2024年,河南经济第五大省的位置连续三年被四川赶超,“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宝座也被安徽夺走。举全省之力建设的省会郑州,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始终无法进入前列。


因此,河南融入长三角的心情,可以说十分迫切。


所以在河南建设内河的报道中,经常出现连接、加入、融入长三角的字眼。



水运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比想象中还要重要。


有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0%的工业资本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全球前50大城市90%都是港口城市。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是有着全球前五吞吐量的港口和集中了全国最高级航道的地方。近年来中部发展最快的两座城市——武汉和合肥,也离不开水运的加持。



在2024前三季度GDP前十城市排行榜上,北方城市只剩下了北京,剩下的九座城市不是属于长江流域,就是属于珠江流域。造成这种“南强北弱”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物流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发达便捷的水上物流,既可以降低城市的生活成本,又可以提高本地产业的竞争力。


但是,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
据证券时报报道,2023年,我国公路货运量403.4亿吨,水路货运量93.7亿吨,水路货运量只有公路货运的不到三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开通运河通道,将会给河南带来多大的改变?


从安徽的案例可以窥见一二。在联通淮河和长江的江淮运河开通后,两大流域之间不必绕道京杭运河, 水运周期缩短约三分之一、运费降低约四分之一。


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测算,江淮运河通航后,每年可节约腹地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元,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物流成本5%至10%,企业利润可提高1.6个百分点。


在助力经济加速上,运河的威力就是这么大。


事实上,仅仅位于江淮运河的末端,河南已经感受到运河的巨大好处了。


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2024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8%,集装箱吞吐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


在运河上,河南仍有巨大的发掘空间,产业的兴旺、财富的流动,均与之有关。



4


事实上, 全力押注内河航运的省份,远不止河南。


江西正在规划中的浙赣粤运河,将要投资3200亿元横跨浙江江西广东三省,连接起长三角与珠三角;


广西先行一步,总投资680亿元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已经开工,誓要为广西和广大西部内陆地区再造一个出海口;


航运资源良好,有“一江一湖四水”的湖南也在加速湘桂运河的开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