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爱情、情感、婚姻、家庭,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欢迎关注“婚姻家庭那些事儿”,提供新鲜、全面、有深度的婚姻、家庭资讯。张羽律师,专业的婚姻律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轰动全网的性Q案,反转了 ·  昨天  
槽值  ·  最没存在感的省,悄悄统治江浙沪 ·  2 天前  
于小戈  ·  突发|官宣二胎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2.3 流感治疗要抓住自救“黄金48小时” ·  2 天前  
于小戈  ·  老外玩得可真够开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你说什么,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生什么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两性  · 2023-05-31 21:57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每个孩子都有变好的力量,你说的是优点还是缺点,是正面还是负面,预示着他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要知道,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鹿妈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番茄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巴格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两组被测试的学生分别做两套试卷。
一套上面穿插着“挑衅”、“打扰”、“违法”、“粗鲁”等词语。
一套上面穿插着“体贴”、“耐心”、“礼貌”、“尊重”等词语。
做完试卷后,他让学生去办公室找测试者交谈,但测试者假装在和别人谈话,无暇顾及这些学生。
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受到“粗鲁”“打扰”等字眼诱导的学生,会不耐烦地打断测试者;
而受到“礼貌”“尊重”等字眼诱导的学生,有82%一直安安静静地等待测试者和别人交谈结束。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耶鲁大学诱导实验”
几分钟的单词引导,就可以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更何况从小就在你身边,听着你说的话长大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你对孩子说的话,在不经意间,预示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满口都是贬低

孩子很难成大器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7岁的男孩哭着对镜头说:“妈妈,我知道我成绩不好,但我会努力的,能不能不要再骂我‘二百五了’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男孩的心酸和委屈。
见过不少类似的父母,本着“望子成才”的心理,习惯性地否定孩子,希望借此激励孩子做的更好。
但就像《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所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盯着他的缺点,不断地贬低他。
央视节目《心理访谈》曾采访过一个啃老十年的女生——范成金。
今年36岁的她,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而是理直气壮地窝在家里啃老。
而她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跟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她初中时很喜欢画画,还设计过服装,但当她兴致勃勃拿给父母看时,得到的只有讽刺:“有啥用呀,有用吗?看书去!”
她想给家人做顿饭,父母也要打击她:“你搁水咋搁这么多?做个饭都不会!”
大学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但当她屡屡碰壁时,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反而极尽挖苦: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要能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自卑,还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与他人打交道,彻底自暴自弃。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现象。
父母在贬低、打击孩子时,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会渐渐相信这些评价,不知不觉按照父母的评价去行事,并最终让预言成真。
父母那些贬低的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在孩子心上留下深深的划痕,一步步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满口都是抱怨

孩子很难乐观向上

你有没有觉得下面这些话很熟悉?

“烦死了,天天这么忙,工资还这么低!”


“我天天这么累,你就不能好好学习,给我省点心?”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这么好?!”

很多父母,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格外敏感,不自觉就会把负能量传达给身边的家人。
其中首当其冲受到侵蚀的,就是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心灵脆弱的孩子。
《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叫轩轩的男孩让人印象深刻。
与其他同年龄活泼、好动的男孩不同,轩轩不仅胆子小、话也少,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这让妈妈非常担心。
可育儿师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孩子问题的根源出在妈妈身上。
原来,妈妈是全职主妇,平日里很累很委屈,所以她总是抱怨个不停。
跟儿子单独在一起时,她满口怨言:

“我告诉你,和你在一起好痛苦啊!”


“看见你就崩溃,你能不能消失啊?”

爸爸回来了,陪儿子在开心地做手工,她也要插上一嘴:

“你能不能歇会儿再做,你什么都要满足他的啊?”


“我就是看不惯你天天都陪,你都不知道拒绝的嘛?”

在妈妈每天怨天尤人的声音中,轩轩变得越来越内向,整天沉默不语。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抱怨,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灰色地带。”
孩子就是天生的情绪接收器,爱抱怨、不断传递负能量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窒息,内心灰暗一片。
父母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被父母当成“垃圾桶”的孩子,最后也只能住在“垃圾堆”里,很难乐观向上。

满口都是焦虑

孩子很难心理阳光

邻居有个大姐,每次见到她接女儿放学,嘴里总是在不停地念叨:

今天作业多吗?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


回家先背单词啊,不然成绩怎么上得去啊?


我给你花了这么多钱补课,你说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

那个小女孩,今年才上二年级,却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脸上不见笑容,眼里也无光。
说实话,我真的有点心疼这个小女孩。
小小年纪,就被父母的焦虑裹挟着前进,她不仅难以体会童年的快乐,更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紧绷的父母,焦虑的氛围,很容易造就“心理残疾”的孩子。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猫妈胜男为了女儿的前途,拼尽全力用两代人的存款,再加上卖房子的钱,买了一套昂贵的学区房。
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胜男每天对女儿耳提面命,一开口就充满了焦虑:

“一定要对得起每个爱你的人。”


“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房子。”


......

怕女儿跟不上重点小学的节奏,就硬逼迫女儿锻炼身体,吃不喜欢吃的饭菜。
有一次,她专门为女儿做了一道有机蔬菜,女儿只吃了一口,因为不喜欢吐了出来。 
结果,她大发脾气,强逼着女儿必须把蔬菜吞下去。
旁边丈夫阻拦,她便怒吼道:

“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你知道这个菜比平时的蔬菜要贵三倍吗?”


“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她身上了,她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最终,她的过度焦虑给女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女儿不仅没有成为“牛娃”,还得了抑郁症,没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要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周围充斥的都是焦虑的声音,那他也会变得焦躁不安。
他的内心会充满痛苦,却又无处遁逃,最后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满嘴焦虑的父母,养不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

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知名男主持人在节目上谈起自己的人生转折。 
他小时候长得特别清秀,但是也很淘气。
有一次,他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老师鄙夷地说:

“你以为长得好看有用吗?你这么淘气,脑袋和驴子脑袋有什么区别。”

他当时特别难受,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 
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变得敏感又自卑。
不敢穿新的好看的衣服,不敢参加任何的学校活动,甚至连红领巾都不敢戴,因为觉得自己不配。 
直到升入初中,他偶然见到了当地一位知名主持人老师,那位老师听到他的表达能力和声音后,肯定地跟他说:“孩子,你天生就是一块做主持的料。”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劈开了他浑沌的内心。
从此,他开始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多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语言是有力量的,负面的、消极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摧毁力,会拖着孩子坠入深渊;
而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能量,托举着孩子不断向前。
哈佛女神詹青云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转学6次,每一次到了新的学校,成绩在班里都是垫底。
但詹青云的妈妈却从来没有埋怨过女儿,而是一直在“暗示“女儿:

“妈给你算过了,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于小戈  ·  轰动全网的性Q案,反转了
昨天
于小戈  ·  突发|官宣二胎
2 天前
于小戈  ·  老外玩得可真够开的
4 天前
美食家常菜谱做法  ·  教你去火的办法(很实用,找到不容易!)
8 年前
懒人医学考试中心  ·  懒人百日复习计划----循环第三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