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真的会为长期主义者而感动 ·  8 小时前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  19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热搜爆了!具俊晔称放弃大S遗产 ·  昨天  
人民日报  ·  《哪吒2》 “高开疯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换脸”争议:ZAO是否打开了潘多拉之盒?“赛博人”该如何自保?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9-05 10:18

正文


自8月30日上线以来,ZAO迅速刷屏爆红,随即陷入舆论质疑 直至9月4日,面对众多 争议,工信部约谈了孵化ZAO的公司陌陌,要求其 开展自查整改。 ZAO面临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换 脸”是否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现 代“赛博人”该如何自我保护?


8月30日晚间,一款名为“ZAO”的换脸APP在朋友圈和微博爆红刷屏。 如APP宣传语所说,“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 戏”,用户可以秒变影视作品明星脸,很难不让人心动。

▲换脸软件“ZAO”火了三天就要黄? 评分暴跌。 视频来源: 新京报|我们视频

上线短短两天,ZAO就登上了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 但随即质疑声接踵而至,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该产品涉及侵犯著作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诸多法律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完全失控的“生物识别信息”安全问题。


9月3日,ZAO的运营团队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致歉。 声明称,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不会产生支付风险,公司非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


面对众多争议,9月4日,工信部约谈孵化ZAO的公司陌陌。



ZAO面临的争议
生物识别信息 ”失控等风险


ZAO引发舆论争议的焦点是隐藏在用户协议中的“霸王条款”,有人士认为,其一方面过度攫取用户授权,另一方面涉嫌侵犯肖像权。
最初的用户协议中,第6条第1款规定: “在您上传及/或发布用户内容以 前,您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 ”其中的“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就很值得商榷,用户同意将自己的肖像授权给ZAO,即便有一天肖像被再次转卖也无能为力。
随后,ZAO多次修改用户协议。 在9月3日更新后的用户协议中,ZAO在特别提示中表示,真人验证环节仅为验证上传的照片是否为用户本人,ZAO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特征信息,并且完全删除了之前被声讨的“ZAO及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的内容。


但北京达晓律师事务所主任林蔚认为, 该类条款在司法程序中被判无效的可能性极大 ,用户协议也并非根本问题。他强调,落在用户身上真正的风险是用户一旦提供或让渡 ,即可能产生完全失控的“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

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基于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可用于个人身份识别和鉴定的信息。 而ZAO收集的静态和动态的脸象即是典型的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的个人生理特征信息。正因为其难为一般人所更改,所以被广泛用于身份认证、交易和支付环节,如该信息一旦泄露,势必给用户带来持久和难以消除的影响。


深度伪造技术
换脸 ”打开的潘多拉之盒

ZAO所用的深度伪造(Deepfakes)技术是AI深度学习应用于脸象识别和应用领域的一个分支。 “换脸”常被应用于电影特效制作,在美国好莱坞已经存在了20多年,本身并不新奇。将“换脸”推到风口浪尖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融合了深度伪造技术的“假视频”。



2017年12月

美国论坛Reddit上的用户“Deepfakes” 发布多段伪造名人色情视频,其中包括“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和“赫敏”艾玛·沃森。Deepfakes借由AI技术近乎完美地实现动态换脸,引发了大量讨论和抨击,最后以账号被封告终。


2018年01月

可实现“一键换脸”的FakeApp的软件上线,其制作的视频内容千奇百怪,包括恶搞美国总统特朗普,或是将自己的脸贴到好莱坞明星上。


2019年02月

B站Up主“换脸哥”通过Deepfake修改了94版《射雕英雄传》的视频片段,将朱茵的脸换成杨幂的脸,视频蹿红网络。随后,“换脸哥”发布微博称“及时下架了相关视频”。


2019年06月

一款名为DeepNude的App宣称能实现“一键脱衣”,只要给它一张人像照片,等待30秒,就能得到一张裸照。由于风险超出可控范围,其开发者在 上线几天后便匆忙下架了该产品。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仿真”是被代码主宰的当下时代的主要方式,通过一系列的仿真技术,人们在缺席于某种场景时,能够获得临场的感官享受和神经的快感。 ZAO这类“换脸”娱乐软件正是迎合了现代“赛博人”在虚拟世界获得廉价感官刺激的需求。

由一系列的“假视频”风波看来,“换脸”已然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和讨论。 过度收集数据、侵犯个人隐私、危及财产安全……科技在拓展了人类可能性的同时,无疑也能够让人们作茧自缚。

可能的防范对策
“赛博人”该如何自我保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