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李飞飞团队训练出媲美DeepSeek ... ·  昨天  
新闻广角  ·  突发爆炸,他被暗杀身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央企数字协同创新平台赋能国企数字化转型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 2023-07-17 18:58

正文

央企数字协同创新平台
赋能国企数字化转型
文 · 本刊记者 原诗萌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6期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肩负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承担特定使命、发挥特有优势的具体体现。
不过,当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新基建规划不成熟、数字化过程长期而艰巨、国有企业组织架构复杂等诸多共性和个性问题。因此,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协同创新平台则可以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抓手,为国企数字化转型赋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在国资委指导下,多个央企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先后组建。截至目前,各平台成员单位共涉及79家央企的177家企业和28个地方国资委的210家地方企业,在政策研究、交流合作、服务支撑、数字化转型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实施国企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

开展理论创新

推动交流合作

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同领域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有不同的需求和痛点,这需要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各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已经构建了800余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聚焦国企数字化转型需求,启动重点专项课题100余项,形成专题报告50余份,反映了企业诉求,强化了理论创新,体现了平台的专业价值。
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简称北斗平台)支撑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开展“十四五”北斗产业化有关规划论证、专题研究等工作。同时,结合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北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组织论证需求库、开展项目遴选与推荐,助力打造央企北斗应用“样板间”,为后续中央企业全面应用奠定基础。
中央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简称汽车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在汽车行业应用,聚焦汽车产业发展瓶颈和共性技术难题,广泛征集成员单位参研意向,组织推动14家央企集团或下属单位分4批牵头启动19项协同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推动形成了汽车企业数据治理体系框架、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多项代表性成果,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5月29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与中汽中心联合签署“汽车企业数字场景创新训练营”协议
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建筑平台)编制提交了《加快实现我国BIM软件自主可控刻不容缓》报告,系统梳理了工程数字化软件核心技术BIM软件的发展状况,深度分析国产BIM软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协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推动自主可控BIM软件研发与生态建设”的建议,为推动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力量。
数字化转型需要群策群力,汇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各数字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参与组织相关领域国家重要会议论坛40余场,主办专题研讨会100余次,促成国企合作签约800余项,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国企数字化转型。
中央企业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平台(简称电商平台)积极组织策划系列交流活动,多渠道开展交流研讨,推动国资央企在数字经济领域走前列、树标杆。2021年、2022年连续2年联合国资委、商务部、北京市政府及20多家国资央企承办北京服贸会国企电商论坛,发布重磅行业研究、交流实践经验。组织国资央企间合作交流,开展“同木云”、“同心桥”等活动;同时,对华为、顺丰等行业标杆企业进行走访学习。
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简称区块链平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门召开“长安链生态联盟工作推进会”,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8家成员单位联合发布“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同时,联合重庆市政府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央企业区块链专题论坛”,汇聚120余家企业代表,搭建央企区块链成果价值输出平台。
两年来,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简称智能制造平台)积极推进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联合攻关,组织中航工业、东方电气、中船工业、陕煤集团等相关国企单位联合承担多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为加强供需对接和宣传推广,2022年先后举办了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赋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论坛和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峰会等品牌活动;同时,先后组织平台单位及相关专家,在北京、上海、九江、长沙、南京、青岛等地开展国有制造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了央国企智能制造建设成果和发展需求。
2021年,大湾区央企协同数字化创新联盟(简称大湾区联盟)联合19家央企主办“首届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峰会”,组织“智能+”“5G”等分论坛14个,峰会现场发布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大趋势、十大成果、十大白皮书等一系列成果,启动了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星航计划七大行动,全面助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强化公共服务支撑

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

在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平台强化公共服务支撑,聚焦国企数字化转型共性问题,建设智库支撑、人才培训、产业协同、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平台30余个,推动成员单位适度超前部署5G、人工智能、北斗等新型基础设施100余个,开展数字化公益服务200余项,加强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推动了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是技术支撑。北斗平台在国家北斗专项建设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础上,优化升级建设统一标准、统管共享、统筹整合的北斗时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中央企业为切入点,北斗平台在剥离企业自身业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与相关行业和央企建立统一的时空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实现北斗高精度等应用数据的引接、共享、融合和增值,加快北斗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全方位、全链条应用。
建筑平台组织10家央企实施BIM创新示范工程5项,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家,攻关BIM图形引擎、几何造型引擎、约束求解器等关键共性技术10余项,夯实中国建造安全底座,并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示范应用国产BIM。
另一方面是服务支撑。区块链平台联合共建央企区块链基础设施“央企链”,累计建设节点单位40余家,上链数据1000余万条,实现平台内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区块链高质量发展“央企方案”。
电商平台联合中外运、中建材国贸、中经数融等多家企业搭建产业电商网“企商e+”,建设统一门户网站,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底层数据互通共享,与70家国资央企电商平台对接,上线供应链金融等7个专区,进一步加强国企电商间协同协作。
汽车平台组织场景创新训练营活动,从“场景创新理论方法指导”“场景创新方案设计优化”“场景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场景创新赛事活动支撑”“数字化架构师培训认证”等5个方面为汽车企业提供多方位支撑服务,满足企业实际业务转型需求。
创新成果是平台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体现。2月28日,国资委举办2023年中央企业数字协同平台交流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央企业数字协同平台35项最佳实践成果。
其中,北斗三号系统区域短报文通信民用应用服务平台覆盖了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具备低成本、广覆盖、高可靠和随遇接入等特点,可对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在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应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务需要。
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交易及溯源应用为1200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实现绿电生产、交易、消费全环节链端精准核算,助力提升绿电交易效率、降低市场主体参与成本,构建冬奥绿电溯源系统为我国政府100%绿电办奥的庄严承诺提供可信证明。
沉箱重力式码头数字建造技术应用通过采用大数据、物联网RFID、BIM等技术实现了沉箱从预制、出运到安装等关键施工技术智能化,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沉箱预制2.0版本”。
这些实践成果从行业、技术、区域等不同维度,展现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平台还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举办“国企数字大讲堂”“区块链央企行”等系列活动,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转型氛围日趋浓厚。
据了解,2022年,多家平台联合承办了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参赛国企2007家,参赛团队3277个,参赛人员近3万,实现了宣传场景创新实践和推广优秀成果。
4月28日,北斗平台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发布重要成果
此外,北斗平台组织成员单位参加迪拜世博会“北斗日”,参与中亚、中非、中阿论坛等卫星导航国际活动,积极推介北斗方案,加快了北斗“走出去”的进程。大湾区联盟面向央企举办“数字化转型行动学习”研讨班,指导学员自主选题,组团开展行动学习和专题研究,50余家央企近 200名学员参加培训,形成研究成果53个,促进了央企间互学互鉴。电商平台联合7大平台开展6期《数字大讲堂》,累计观看3000多人次,助力提升国资央企员工数字素养。

直面发展挑战

助力国企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

经过前期的探索,各数字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证明,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协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不过,各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挑战。
比如,各平台制定了相应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但在适用性、先进性、长效性等方面有待新一步优化。再如,各平台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协同办法和机制,但在协同创新效果、效率、成果产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围绕赋能作用的发挥,各平台开展了多项研究,但在服务范围、方式、深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面对上述挑战,各平台纷纷对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区块链平台表示,将加强平台秘书处基础资源保障,优化平台成员单位考核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构筑平台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优化完善平台组织架构,组建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完成平台第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不断强化理事会决策机构职能和模范带头作用。
汽车平台提出,下一步将面向汽车全价值链,聚焦汽车行业发展瓶颈和共性技术难题,指导成员单位联合政产学研多方资源,促成伙伴间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数字技术在汽车行业应用推广。
电商平台表示,将组建成果转化工作组,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的推介对接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的专项培训,解读最新政策措施,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各数字协同创新平台还将承担更大的使命。国资委副秘书长庄树新表示,各平台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增强推进国资央企数字化转型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升赋能水平,强化协同创新,加强平台建设,助力国资央企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

end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