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C实验室
从品牌看商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高分子材料与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3D打印,最新Sci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5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这篇Nature,作者仅2人,中国青年学者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C实验室

用5G直播看小姐姐会更爽吗?

IC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0-12-08 19:43

正文


当5G时代来临, 移动直播赛道必定会出现质的变化。






盘点过去一年里最火热的商业名词, 那么非直播莫属。

从淘宝直播爆火, 到后来短视频平台以及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入局直播, 直播带货深刻地改变了 我们的购物方式。

今年的双11, 直播带货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疯狂。 双十一期间, 超过3亿消费者在淘宝上观看直播。


我一位在杭州做直播带货的朋友 在双十一前发了一条朋友圈: 据说现在的杭州, 凌晨一点开会是最高峰,凌晨五点睡觉的人会被指责不够努力。」

可以说只花了一年, 电商直播就从一个新生事物发展到鼎盛状态。

当然, 今年走在风口上的不止有电商直播, 内容直播也在2020年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拜疫情所赐, 今年不少演唱会都被迫取消。

我本以为今年的演艺市场 会变得一片静悄悄, 没想到明星艺人们 把演出搬到了直播平台上。

最早是艺人自发开启直播, 在疫情前期通过直播 为宅在家里的人们提供娱乐, 内容以鼓舞人心的免费公益性质为主, 形式和传统的秀场直播类似, 还比较粗糙。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各大视频网站上的「云蹦迪」, 以及B站举办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

到了大概4月起, 平台开始入局线上直播, 他们把直播场地搬到了专业的舞台现场, 尽量模拟真实现场的状态, 贴近实际演唱会的氛围和场面。

从陈奕迅到五月天再到孙燕姿, 明星们纷纷开启直播演唱会。

陈奕迅的演出20分钟就吸引到了700万人, 孙燕姿的演唱会仅预约就达到90万, 最终观看人数达到了1500万, 而五月天的数据最夸张, 1小时演出, 有3500万人在线观看。


巨大的流量和一场场线上演唱会的举办, 向资本证明了线上演唱会的模式 完全可以跑通。 众多音乐、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入局, 商业化和付费观看也被提上日程。

以2016年直播元年算起,过去的四年中,直播的商业化形态历经了四个阶段: 直播打赏——直播植入广告—— 直播带货——付费直播。

一年一变, 发展不可谓不迅猛。 在飞速的发展中, 也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财富奇迹。


2020年接近尾声, 直播赛道的发展是不是也已经 到了由盛转衰的节点, 未来这条赛道还有哪些可能性?

今天, 我们就用一期视频 来分析一下 未来直播市场的全新机遇。





首先,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基础认知, 直播和外卖、共享经济、 社交这些赛道不同, 直播是一个4G原生型赛道。

什么叫4G原生型赛道?

1G时代, 手机只能支持语音通话, 最高速度为2.4 Kbp, 这个速度, 不到4G传输速度零头的零头。


到了2G时代, 手机开始支持短信和彩信, 手机上开始出现简单的移动web网站, 文字和低像素的图片传输得以实现。

3G时代, 传输速度进一步提升, 图片传输得以解决, 还出现了最早期的视频通话功能。


2013年底, 国家工信部正式发放了4G牌照。 而就在4G商用一年后, 王思聪投资的台湾直播APP「17」 在大陆上架并爆火, 拉开了千播大战的序幕。


而在此之前, 国内只有基于PC端的秀场直播, 完全谈不上进入主流市场。

可见 4G的出现, 为移动直播铺平了道路, 才有了后来直播的主流化。 和它相似的, 还有短视频和多人在线游戏 这两个千亿级市场。

所以说直播是一个4G原生型赛道。

基于这个认知, 我们可以进一步预测, 当5G时代来临, 移动直播赛道必定会出现质的变化。

过去一年里, 从智能驾驶到远程医疗, 从物联网到云游戏, 关于5G应用场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 但这些场景在5G环境下的落地能力 一直被质疑, 也就是很多场景下, 即使有了5G, 这些应用方法也未必能实现。


在我看来, 直播是当下少有的天然适配5G的应用场景。 而5G会给直播业态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1、虚拟现实化
2、互动化
3、高清化

先说第一点。

在2016年VR也曾经站上过创投圈的风口, 成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 但最终因为内容缺失、设备体验差 以及价格问题被时代所抛弃。

但在未来,5G时代下, VR的痛点将被重新解决。

过去VR的内容被限制在游戏和影视领域, 而在未来, 直播将成为VR内容的主流提供领域。


利用180度或360度摄影技术, 用4K甚至更高的画质代替「视觉现实」, 用多层次的现场收音还原听觉上的现场感。

其实VR直播技术上的可实现性, 早就已经被验证并逐渐成熟化。

早在2015年, NBA就已经试水过VR直播。 而在国内, 此前也有平台 为韩国组合Bigbang澳门演唱会 进行过VR直播。


而设备体验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5G解决。

过往高端VR设备 往往需要巨大的头显、台式机和数据线, 昂贵且沉重, 而普通的移动头显效果非常差。


但在5G时代, 由于传输的高速率, 任何显示方面的运算 可以全部交由线上的服务器解决。 头显可以作为纯粹的显示器, 将视听效果做到极致, 价格也会更加亲民。

想象一下, 未来在李佳琦的直播间, 当他展示一根口红, 你们可以通过VR技术 360度无死角地观察产品, 再理智决定要不要下单。

emmm……好像也理智不了哦。

在NBA赛场上, 你可以用VR技术体验站 在篮筐底下看詹姆斯扣篮, 这是怎样的震撼。

VR直播, 一定是5G能够给予直播赛道的第一个机会。


第二点, 互动化直播

提到互动化直播, 就不得不提一下5G技术特有的, 4G无法企及的能力: 低时延。

经常看直播的朋友可能看过 两个主播一起连麦。 而常常出现的情况是, 主播A说了一句话, 主播B过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使得交流变得不够顺畅。

这就显示出低时延的重要性了。


当下主流的4G网络, 延时往往在20-40毫秒, 信息一旦经过多次传输, 便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延迟。

而5G网络在理论上, 延时可以降低到1毫秒左右, 哪怕经过多次传输, 这样微弱的延迟都很难让用户感知到。

也就是说, 5G状态下, 用户间的互动可以做到 极致的平滑顺畅。

目前在游戏领域, 5G的低时延已经让游戏厂商们 看到了未来全面云游戏化的可能性。 而在直播的场景中, 这样的互动可以衍生出无数玩法。


例如在明星A的演唱会上, 可以随时和其他明星通过5G连麦, 嘉宾表演不需要专程邀请, 只需要双方都有5G通信设备即可。

再例如线上演唱会上, 明星可以和任意观看者连麦互动, 甚至玩各种小游戏。 如果需要, 线上演唱会甚至可以进行百万粉丝的大合唱, 想想看, 是不是很激动人心。


第三点, 就是 高清晰化

去年,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到: 明确将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 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这份计划明确了一点, 在不远的未来, 能配得上5G的显示技术, 就是8K。

当我们打开一个B站的视频, 视频底部控制栏会有一个清晰度选项, 包括480P,720P,1080P等等。

这些数字指的是视频短边的像素数, 比如1080P, 指的就是短边分辨率有1080个像素。 一般的1080P分辨率都是1920*1080, 视频达到1080P, 就已经可以被称为全高清了。

4K的分辨率能够更进一步, 达到3840*2160。

那8K呢? 8K的分辨率能够达到 恐怖的7680*4320, 也就是有3300万个像素点, 是4K图像的4倍。


在当下, 4K技术已经进入普及期。 主流手机设备已经开始 将4K拍摄和4K屏作为标配, 而B站也在前段时间率先上线了4K分辨率, 可见4K超高清的普及已经板上钉钉。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未来技术成熟, 成本降低, 8K也会如同4K技术一般, 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这个计划的时间点很有趣, 2019年恰好也是5G商用元年。 而在行动计划里, 也提到探索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 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

为什么这么重视5G, 还是和8K的特性有关。





凡事都有两面, 高清晰度的同时, 就是巨大的数据量。

目前流4K视频平均码率约为30Mbps, 要保障视频流畅播放, 需要不低于50Mbps的网络速率。 而8K则要求使用百Mbps的传输带宽。

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过大, 这就是8K的瓶颈所在。


如果只是电视台或者 视频网站的节目和直播, 8K的技术问题还没有那么突出, 只需要提前拍摄好视频内容播出即可。 即使是直播, 用上光纤传输, 也可以保证传输速度。

如果需要室外直播, 情况会更复杂一点: 一般电视台或者内容制作方 都会使用专业级的转播车, 将摄像机拍摄的内容实时传输到转播车上, 再用光纤传回电视台和视频平台。

但这也意味着8K的直播 和普通消费者就毫无关系了。 毕竟一台专业转播车那价格就是上千万, 而且转播车也不能移动, 万一直播中要转个场子, 到没有光纤资源的地方, 那可就难为摄像大哥了。


所以, 运营商提供的网络, 才是高清直播的终极解决方案。

过往4G时代, 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完成4K级别的视频传输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想完成8K级别的传输, 就会发现, 上行速率不够, 不支持8K视频的传输。

此时5G的存在就成为了必须。


5G的下行速率能够达到Gbps级别, 而上行速率也能达到100Mbps以上, 能够支持8K超高清直播所需的 庞大带宽需求。

一定会有不少人质疑, 4K已经如此清晰, 花大力气推广8K有意义吗?

其实8K的存在, 不仅是在像素数量上比4K提高了4倍, 图像尺寸变大这么简单。

像素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同样的画面将有更高的 信息承载能力和呈现力。 过去1080P无法承载的画面细节, 都会清晰地出现在8K视频的画面里, 届时所带来的的信息量和真实的体验感, 是令人很难想象的。

未来的8K, 或许还会结合120帧的高帧数, 使得画面变得更加接近真实。


打个比方, 当年黑白电影出现, 刷新了全世界的三观, 原来现实可以完全复原在银幕上。

那时的人们不会想到, 彩色胶片的诞生使得 电影工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给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这就像前几年, 李安导演拍摄的两部 4K+120帧技术的影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以及《双子杀手》, 这两部影片我都花了不少钱 去影院刷了两遍以上。 不是因为内容有多么吸引我, 纯粹是视觉感受上的革新, 让我在电影院看到了 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 8K的出现, 必然会引发视频生产方式、 艺术手法以及观看模式的底层革新。 我预计, 在8K时代, 沉浸式的, 强体验式的内容 将会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

尤其是在演唱会、演出这类 非常强调临场体验的内容上, 8K技术还可以与VR直播 还有互动直播结合起来, 提供不亚于现场的沉浸式体验。 对未来的演出市场, 又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机遇。






那么, 这么先进的玩法, 在哪里能体验到呢?

前几天, 我就看了全球首场 5G+4K/8K+云演艺盛典直播, 也就是「神武4·动感地带 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

在过去4年, 咪咕汇都成熟运用了4K超高清直播技术。

而今年, 在继续面向消费终端领域开展 大规模4K超高清网络云分发的同时, 咪咕还带来了最前沿的 5G+8K端到端制作与多机位直播。


在5G技术的加持下, 这场盛典不仅采用了 连明星的眼睫毛都能看清的 8K超高清技术, 其清晰度是蓝光画质的16倍、 4K画质的4倍, 而且引入AR/VR/MR舞台, 为粉丝提供包括VR爱豆同台视角、 上帝视角、爱豆专宠视角等9大视角, 让粉丝体验无界穿梭台前幕后, 得到如同亲临现场的沉浸式体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