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七旬老人,2300度近视!医生提醒:这么做太危险 ·  昨天  
新北方  ·  36岁女子直播一夜后猝死,留下一儿一女 ·  3 天前  
中工网  ·  胡劲军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  3 天前  
中工网  ·  胡劲军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  3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痛心!3人遇难,年仅20多岁!有1人原准备5月结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会议通知丨 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19-10-11 09:20

正文





北大文研纪念06

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暨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学术研讨会


时 间

2019年10月12日(周六)

上午 10: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发言人

刘桂生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蔡鸿生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代读)
刘梦溪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迎胜

(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杨国强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
王汎森

(中研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
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侯旭东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沈卫荣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景蜀慧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   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20世纪中国最富人格内涵、最有思想原创力的学者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陈先生的为人、为学更是对当代中国的人文思想乃至普通大众的精神涵育,形成了普遍而深远的激发和影响。今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理解和反思陈先生在近代中国学术与思想领域的贡献,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主办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会,聚合史学、哲学、思想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以期从不同的视野和全新的研究中,深入探讨陈先生的史学思想和对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绵延不绝的影响。


会议议程

上午  10:00~10:30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主持


北大文研院致辞
三联书店致辞

家属致辞


10:30~10:40

合影


10:40~12:00

刘桂生(清华大学历史系)
寅恪师治学精神之感召力——课堂讲授及侍侧忆记
蔡鸿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代读)
志在求真的一代宗师
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陈诗“明清痛史新兼旧”寻解——《柳如是别传》历史书写的“古典”“今典”和“近典”
刘迎胜(清华大学国学院)
汉人概念的演进——读陈寅恪《元代汉人译名考》



下午 13:30~17:20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主持


杨国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文化迁流中的“中国文化本位”意识——读陈寅恪先生的三段话
王汎森(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陈寅恪的明清之学

陆  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为何唐史:再论陈寅恪史学方法的思想资源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

陈寅恪“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发微


茶歇


沈卫荣(清华大学中文系)
陈寅恪与语文学
景蜀慧(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陈寅恪先生对业师缪彦威先生的学术影响——从缪师与陈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段交往谈起
江  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陈寅恪论士大夫——陈寅恪与中国史学传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