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FSA_钟凯
编辑:玉子桑,窗敲雨
今年9月,香港食安中心在来自江苏水产养殖场的大闸蟹中检出二噁英和二噁英样多氯联苯总含量超标,目前已经暂停有关水产养殖场生产的大闸蟹进口及在港出售。
大陆的吃货们表示,我们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你突然跟我说这个?那么这个超标情况到底严不严重,以后还能不能吃螃蟹呢?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二噁英(Dioxin)是一类含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共有200余种,其中有29种是公认的有毒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为其制定了毒性剂量的参考值。它的主要威胁是
慢性毒性
,包括影响生殖发育、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
人类从未主动生产二噁英,它们常常是化工产品的副产物。比如美国在越战期间使用的“橙剂”,其实是含有大量二噁英杂质的落叶剂。为了控制血吸虫病,我国南方大量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流域都是灭钉螺的战场,而五氯酚钠常含有二噁英类杂质,过去中国水体中的二噁英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个因素。
有机质的不完全燃烧
是二噁英更主要的来源,中国目前的二噁英排放主要来自冶炼行业、有色金属再生和垃圾焚烧。垃圾焚烧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但它产生的二噁英仅占我国二噁英总大气排放量的1.4%。
很多人排斥建大的垃圾焚烧厂,实际上大厂产生的污染物反而比小厂少得多。
图片来自:iStockphoto/Dmitry Oshchepkov
现在全球每年排放二噁英约13万克,其中中国大约占8%左右。无论从人口还是从经济规模计算,中国的排放量还真不算高。当然,也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区。
而至于
二噁英样多氯联苯
(Dioxin-like PCB),它们本身并不是二噁英,但具有和二噁英类似的毒性作用。多氯联苯是惰性物质,也就是说稳定性很好,耐氧化、耐酸碱、各种耐,常用于绝缘材料、涂料、润滑油等。后来科学界逐步发现它的潜在毒性,于是全球都开始禁用。
中国从1965年开始生产多氯联苯,到1974年禁止生产,10年间共生产了约10000吨,其中用于变压器和电容器的约9000吨,其余1000吨主要用于油漆。如果算上进口的变压器和电容器,总量可能达到20000吨以上。
由于是工业规模的生产,因此它的污染总量是远远大于二噁英的。
螃蟹体内的这些物质来源于环境污染。二噁英及多氯联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并吸附在淤泥中,然后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贝类、甲壳类和鱼类体内。
养殖环境的污染通常是直接原因
,目前江苏省检验检疫局正在和香港方面开展联合调查,寻找污染的源头。不过答案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因为还存在很多可能性。
大闸蟹毕竟不是培养皿里长出来的,螃蟹体内二噁英超标,反映的是环境的问题。
比如今年夏季的
洪涝灾害
有可能将上游的污染水体带到下游养殖环境,或者导致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泄露。今年夏天,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突然增加,可能也与此有关。
饲料污染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前几年的德国鸡蛋二噁英污染事件就是因为饲料中添加的脂肪酸被污染,而污染源头是装过化工原料的塑料桶。
按照香港食安中心的估算,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一个蟹季吃10多只4两重的超标大闸蟹就会超过安全线
。不过二噁英的毒性需要长时间积累,螃蟹毕竟是时令食品,因此你每天都吃的那些东西更应该关注。
人体内的二噁英90%以上来自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比如肉蛋奶和水产品,但不太可能把所有动物性食品都拿去检测。通常研究人员是用混合食物样本来估算我们吃了多少二噁英。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月摄入的二噁英不超过4200皮克就没事,欧盟的建议是3600皮克。
(注:皮克是重量单位,为万亿分之一克)
人体摄入的二噁英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一份深圳地区的数据表明,当地人每月的二噁英摄入量大约在2400皮克左右,而中国人的平均摄入水平大约是900皮克左右,都离安全线有较大距离。
有意思的是,
人摄入二噁英的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总体上的规律是发达国家最高,发展中国家次之,欠发达国家最低。比如深圳的母乳中二噁英及二噁英样多氯联苯含量是中国最高的,达到每升300皮克左右,但
依然低于美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或地区
。
制定二噁英限量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很少,目前国际标准并无二噁英相关指标,中国大陆、美国以及中国香港也没有制定二噁英的限量标准,我所知道的只有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其中
欧盟的标准是最严的,是每克蟹肉6.5皮克
。而原新闻中香港食安中心发布的“超标”也是按照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来算的。
为何不制定标准呢?这是因为二噁英的含量通常在皮克级,属于“超痕量检测”。
不仅检测设备动辄数百万,一个样品的检测费用也高达1万左右
,而且国内真正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还很少。因此最希望中国制定食品中二噁英限量的并不是消费者,反而是卖检测仪器的外国公司。
综合来说,
制定标准是高成本的管理手段,而目前的二噁英污染水平和人的摄入量还没有严重到必须用标准来限制的地步
。
二噁英和多氯联苯都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环境中非常稳定,难以降解。尽管有很多研究人员在寻找破解它们的良策,但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环境治理
,这是比制定限量标准更紧迫的任务。对于多氯联苯,主要是解决“存量”问题,而二噁英主要是控制“增量”。
比如美国用了15年,减排二噁英类物质90%以上,日本用了7年就减排95%,这足以证明
现有的减排技术和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
。中国2000年就出台了关于二噁英排放的环境标准,2010年又对重点行业的减排做出了部署。
虽然这些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但
目前很难对减排效果做出准确估计
。总体上恐怕不容乐观,一些统计数据表明排放量尚未有明显降低。一方面是新的污染源还在增加,另一方面可能减排的执行力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