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王也身边围着一堆人,他不断重复着给每个来问询的同事解答如何测出自己的准确八字,再让deepseek反馈适合佩戴哪种饰品;某互联网大厂工位上,摆放着招财猫、水晶阵和“防小人符咒”三件套;脉脉匿名区里,有人认真发问:“水逆期该不该跳槽?”;小红书职场帖评论区里,不时涌现出“今日空闲,免费看几位”的看似不经意“自荐”——
当代职场人的职业发展焦虑,正在催生一种奇特的“赛博玄学”现象。
二十年前,老一辈职场人或许会在办公桌下压张“五帝钱”,如今年轻人的玄学工具箱早已迭代升级:星座博主分析各行业“本命星座”,塔罗师用直播解读“跳槽最佳时机”,AI算命平台甚至能结合大数据预测职业瓶颈期。在某社交平台,#职场玄学#话题阅读量突破3.7亿,职场人用“电子木鱼”积攒赛博功德,在OKR文档里插入转运符表情包,将不确定性时代的生存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种看似荒诞的现象背后,却藏着扎心的现实逻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2024年Z世代职场心理健康报告》,报告显示约70%的受访者曾因职场问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而玄学恰好填补了理性规划无法覆盖的心理缝隙——当晋升通道模糊、行业波动加剧时,人们需要某种“可控感”来对冲焦虑。
类似地,有心理学家认为,迷信的本质是对不可控现实的象征性掌控。
2024年美国UKG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13,000名受访的一线员工中,大多数(75%)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而在从事一线工作的Z世代中,这个比例提高到83%。数字教练平台meQuilibrium提出了四大主要预测,
其中一个预测是,职业倦怠和缺乏支持达到临界点,2025年将出现“管理层崩溃”。
职业倦怠在职场早已不是新鲜名字,2022年1月,在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官方诊断手册中,职业倦怠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作为“与就业或失业相关的问题”的一个子类别,职业倦怠被定义为:“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压力,且未能成功管理,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在职业倦怠之下,年轻人自我调整压力的风一度引发“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的爆火。小红书上到处是“工位布置开运指南”,
工位风水的流行,也让打工人自我慰藉的行动力更强。
除了打工人的自我救赎,不少企业很早就开始了管理上的干预。知名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尝试给员工四周的“充电假”,防止出现职业倦怠;毕马威推出“能量签到”计划,根据相关提示,询问员工工作与生活平衡情况,提供资源提醒重视自身健康,并鼓励员工休假;谷歌允许员工用20%自由时间发展兴趣,将焦虑转化为创造力等。
当员工手腕上的紫水晶、黑曜石成为标配,各种大模型软件算职场运势成为刚需,管理者与其视之为“不务正业”,不如将其看作Z世代的“职场摩斯密码”。90后员工认为“工位风水”能提升效率,而00后更热衷用MBTI标签定义职场人格——
这些行为背后,实则是年轻人对压力释放、身份认同和职业确定性的隐性诉求。
聪明的企业早已开始“借力打力”:
谷歌允许员工用20%自由时间发展兴趣,将焦虑转化为创造力;华为“军团制”改革,让普通员工参与战略级项目,用真实价值感抵消虚无缥缈的“锦鲤信仰”;字节将双月OKR调整为季度OKR,强调从容与灵活,不包装不走形式,做到求真务实、坦诚清晰。
当员工在OKR进度条上看到成长,在透明决策中感受到掌控力,玄学自然会退居为职场人放松娱乐的辅助工具。毕竟,
比星座运势更让人心安的,永远是银行卡余额和简历上新增的技能。
参考资料:
[1]财富:为预防职业倦怠,这家公司宣布给员工四周“充电假”
[2]财富:为应对员工职业倦怠,毕马威推出“能量签到”计划
[3]财富:绝大多数Z世代一线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并有辞职的念头
[4]大众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谈改革:大量“将军”在前线,不在办公室,火线选人
[5]界面新闻:字节跳动放慢节奏:双月OKR调整为季度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