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日15时13分许,大会主席一锤定音,
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沃布斯,菲律宾、秘鲁、芬兰、哈萨克斯坦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代表,柬埔寨、德国、加拿大、法国等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代表团团长等纷纷来到中国代表团席位前表示祝贺。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可可西里平均海拔最高,超过4500米,是全世界非常稀有的高原,有着特殊的生态和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可可西里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青海省副省长韩建华对新华社记者说,可可西里是全世界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是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青海省将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要求,“像爱护我们的眼睛、呵护我们的皮肤一样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国际认可。住建部将继续做好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培育、申报和保护管理,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评估报告中说,
可可西里一望无垠,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美景“令人赞叹不已”。
这里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的迁徙路线,藏羚羊可以不受干扰地迁徙。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可可西里申遗项目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覆盖总面积约60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70万公顷,缓冲区面积约230万公顷。
可可西里申遗官方宣传片
一头野牦牛停驻在可可西里的草原上(2016年1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2017年6月30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藏野驴。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
可可西里的雪山和河流(资料照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2017年7月2日拍摄的玉虚峰。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
2016年12月1日航拍的可可西里一角。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2017年6月30日航拍的可可西里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
藏羚羊在可可西里的草原上奔跑(2016年1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2017年7月2日,藏原羚站在可可西里的一处坡顶。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
这是休息中的藏羚羊(资料照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这是2017年7月2日拍摄的玉珠峰顶的冰川。新华社记者 王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