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教授
,一位年轻的80后,却已在类器官领域耕耘超过15年。
他既是一位不折的扣的科学家,现任南昌大学类器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复旦大学类器官中心主任;同时他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产业转化实干家,在2021年创立了伯桢生物,为科研、药企、临床等终端提供类器官技术的解决方案。
用赵冰教授的话说,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产品,其实都是在干同一件事情。这背后的融合统一,蕴藏着他对类器官行业的细致观察与深度理解。
就在瑞蛇携福的新春之际,伯桢生物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并与阿斯利康围绕类器官新药研发建立了长远的合作,这也意味着市场对类器官技术的看好,以及对公司研发实力的认可。
赵冰教授扎根类器官的15年正是国内类器官行业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15年,在经历了概念普及、资本追捧的阶段之后,人们开始期待它结出的果实。那么,这些果实长成什么样了呢?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类器官技术的果实长成期待中的样子呢?
带着这些问题,
医麦客《峰客访谈》
栏目
有幸与
赵冰教授
展开了一次对话,试着从这样一位产研双轨并驾的类器官“老兵”身上寻找答案,也希望能够给所有关注类器官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从业者们带去启迪与方向。
以下便是本次对话内容的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