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壳大学,柏煜会言传身教,告诉你个中奥妙。当年,康复之家创新提出F2C直销模式,第一个实体店面开业不足三月,就顺利盈利;后来,急速扩张的器械零售连锁店在5年内成功超越对手,跃居行业第一;现在,康复之家早已摆脱医疗器械“搬运公司”的刻板印象,成为颠覆行业的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商。
8月8日,九寨沟地震。早在9年前,毗邻“天府之国”的汶川,就经历了一场阵痛全国的特大地震。在众多伸出援手的中华儿女中,有一位“普通公民”格外显眼,他就是康复之家医疗器械公司(现为康复之家健康管理集团)董事长柏煜。彼时,他亲率几名干将奔赴成都,为灾区群众捐送救援物资,同时开创了按需捐赠的先河,被媒体特别报道。
任世事变迁,大爱初心不改。历经风吹雨打十三载的康复之家,在柏煜的领导下,从耀眼的创业黑马、未来之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柏煜性格宽宏,交游广阔,师长、朋友、兄弟遍布各行各业,大家时常推心置腹地交流探讨。这些宝贵情感,也成为支撑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重要力量。如今他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与初创企业共同成长,只为做对未来更有意义的事。
被奉为创业红宝书的《精益创业》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创业者应敢于试错、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最重要;然汉代刘向曾言: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那么,对于创业者,又该如何决策呢?
在贝壳大学,柏煜会言传身教,告诉你个中奥妙。当年,康复之家创新提出F2C直销模式,第一个实体店面开业不足三月,就顺利盈利;后来,急速扩张的器械零售连锁店在5年内成功超越对手,跃居行业第一;现在,康复之家早已摆脱医疗器械“搬运公司”的刻板印象,成为颠覆行业的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商。
听导师柏煜论创业的道与术,看他如何展开一幅壮观宏伟的军事战略图,从康复之家的完美蜕变中,汲取企业发展的力量。
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1998年开始从事家用医疗器械营销工作,2004年创办国内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零售商康复之家。2012年8月,康复之家被《中国企业家》评为“21未来之星”。
曾获“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卓越企业家”,“2016中国药店年度人物”,“2016中国医药行业年度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康复之家创造了在医疗器械连锁行业的的发展奇迹,能否分享下它的发展之路和您目前经营战略呢?
康复之家目前发展了诸多业务,有线下医疗器械经营连锁店、线上销售平台、医疗器械批发公司、租赁公司,医疗器械服务公司等,所有项目自成一系,独立运营。在每一领域中都要打井不挖坑,立足行业深挖,成为家用医疗器械渠道之王。
现在看来,我们既是顺势,也是“被迫”打通这些相关业务。互联网浪潮下,我们收购德开大药房,拥有线上出售医疗器械的牌照,从此成为线上中高端医疗器械主渠道商;为降低上游供应链的采购成本,成立一家批发公司;后来运营中发现实体店的顾客有大量租赁需求,又成立租赁公司;发觉厂家有售后服务的需求,于是将自身的售后服务团队以订单合作方式外包,帮厂家节省成本。这些业务都是顾客驱动型的。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融合商品、渠道、数据和服务,成为顾客的健康管理专家,以产品与服务为切入口,与顾客建立可信赖的强关系。把顾客长期的需求转为企业虚拟化的私有资产,最终帮顾客实现省心、省力、省时、省钱的目标。
要实现上述两步,我们会践行方法论,先确保每一条线都能盈利,再串成一张大网,各业务单元互为流量入口,相互借力导流。
还有一个核心是围绕单病种做解决方案,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从糖尿病的膳食、运动、管理、血糖检测、胰岛素泵等方面提供服务,从纯粹卖血糖仪的企业变为糖尿病解决方案公司,这之后康复之家还有针对高尿酸患者、中风病人的解决方案等正在制定。
以上是康复之家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路径,而更长远的规划,是成为呵护顾客全家健康的公司,做顾客身边健康管理专家。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您多年经营企业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我做这行20余年,人生一转眼就过去了。前几天我另一个朋友游湘江。其实我不太会游泳,但小时候在水里泡过,知道自己淹不死,而且也做了必要的防护措施,我想尝试下毛主席说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去了他曾经下水的渡口。
我一路游,本以为到对岸就可以上岸了,但最后发现对岸墙堤50米高,没法上岸。朋友说,“回头是岸”,于是我们又往回游。在游的过程中,我发现会与不会差距很大,朋友比我快,先前总是等我,返程路上就教我换气等游泳技巧。结果1000米的河道里,我们去时花了50分钟,回来只用了25分钟。虽然我最后腿脚抽筋了,但还是坚持游到对岸,于是完成横渡湘江折返游。
这是我40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的事。我不会游泳,但想突破自己,最后挑战自我成功。
后来反思这件事。我从少时起就自学读书,熟读诸子百家,重点是儒家,然后被自己洗脑了,因为儒家对我影响太深。所以我前半生的创业中,有很多思想禁锢。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徒手去打老虎,不用船直接下水过河,这样的人不是我推崇的。我推崇的人是临事而惧,知道一件事的困难;好谋而成,能深思而熟虑找到好方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我40岁以前,立志做君子,行事一直谨慎,做事也会自己设线,这也是我自认为之前事业没有大成的主因。联想到创业,创业者深思熟虑是必要的,但首先要揪出一个点,干到极致。不用顾虑太多,否则一事无成,因为在做中学,比学会再做要高效得多。
好比游水,我知道自己有毅力能游到对岸,哪怕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但我是行动派。一旦掌握技巧,就可以加速前进。这就是一个创业者应拥有的思维方式,不要固化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千古难明在自知,要清晰的认识自己。当我们对自己认识不够时,做任何事都不如意。
还有不少思维惯性容易误导人。大部分国人认为,“知易行难”,因为中国人执行力很差。我从小认为,有能耐的人,是一定有能力和耐力的,但近两年我不这么想了。在能力和耐力之前,还有更重要的认知能力,同样的事,思维角度不同,做事方法也不同。比如,雷军和傅盛都写过,“深度思考远比快速执行更重要”,他们显然认为认知能力更重要。
我后来总结,创业开始是知易行难,但修行到达一定段位,就上升到知难行易。上个月去台湾,看到国父纪念馆中孙中山提写的“知难行易”四个大字,也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真正认知,要经历磨砺和修炼。
作为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要培养哪些能力?
有两点,第一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知易行难。要有挖井的韧劲。认准方向,深挖直到出水。第二是要成为行业最牛的专家,对行业认知足够深,才能知难行易。对行业不了解,千万不要干这件事,会交太多学费。
长江商学院有六字校训,“明道·取势·优术”。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以要借大势,不能逆势;明道,找到价值所在,明白解决的痛点在哪。第三是优术,选择好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达成目标。
柳传志认为,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是创业之道。我目前重点关注三件事,第一战略,第二团队,即实现战略的组织匹配能力,找到和自身互补的人才;第三,现金流的管理能力,这是决定企业能否存活、长远的关键。
所谓战略,要制定短中长期的战略。长期战略,指每一个创业者都应找到让自己安身立命,为之努力一生的行业,第二在短期战略中,要思考怎么活下来,先生存后发展。生存极其重要,而生存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目前尤其是技术型驱动的创业公司,起初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的时候,就要想清楚怎么存活下来。第三,中期战略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长短中期战略相互结合,这种战略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康复之家多年就践行这些方法论。
您在贝壳大学讲授哪些课程?对学员有哪些寄语?
我主要讲授《学习力打造》、《团队管理和战略规划》等内容,擅长的领域有家用医疗器械、医药电商、养老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健康管理,目前正在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看似跟康复之家目前的业务关联不紧密,但无用安之非大用?这是大势所趋。
我10年前读了《蓝海战略》的一本书,后来康复之家成为品类杀手。但互联网时代,无论多优秀的公司,都抵挡不住渠道变革、与顾客距离的变革、物流变革、信息流获取变革,这轮变革是综合性的。所以企业最大困难是转型。之前看到一个理论,认为企业不应该转型,应该先死而后生。大浪潮来临时不是更新、迭代与改善就能解决问题,必须重新换脑改变思维方式。
企业最幸运地是找到对标公司,或竞争对手。因为以对手为目标,超越他就能成为第一。但做第一很悲惨,因为你是探路者,面临茫茫大海,不知道往哪走,没有方向,往哪走都是错。所以经营企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不同阶段,想问题的方式理应不同。从最初不具备视野的新入局者,到后来必须具备视野引领行业的领航者,从知易行难到知难行易,都是思维的进阶与生命升华的过程。
想深度了解导师?
独家 | 22年坚守移动医疗和物联网 九安医疗要成为移动医疗的Apple
透景生命姚见儿:坚守创新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