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堡垒
如同风中之落叶,且看我如何飞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号码查入口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 ... ·  21 小时前  
单号码查入口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 ... ·  21 小时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人在英国,遭遇了一次紧急撤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堡垒

关于《拓星者》电影的一些消息

太空堡垒  · 知乎专栏  ·  · 2017-08-05 11:25

正文



对话科幻迷张小北:想用《拓星者》探探路


【以下文字是上面文章的精简版摘抄】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虽然是用科幻的方式去讲述,但故事的内核和情感,仍然和我们每一个当下的、普通的中国人都有关联。”张小北说,“不过, 这个故事肯定是基于我个人喜好,因为我首先要尊重自我的内心。

对于现在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能成功的故事,更谈不上最容易成功。但是,如果我尊重了自我内心的表达,那么我和同伴们才能在漫长无边的疲惫旅途中一直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



《拓星者》讲的是一个外星殖民的故事,因为机器故障,“拓星者”号太空飞船上的一部分人降落在环境恶劣的外星荒漠。剧组制作了一个高精度的飞船模型,将高精度的模型和CG画面结合拍摄,“在同等时间和金钱成本下,模型拍摄的质感是好于CG的,最终的镜头数量也是比CG便宜的。 物理特效不仅仅只是做一个漂亮的模型,而是要和完整的视觉流程配合。 这里面有很多‘第一次’的探索,基本都是辛酸泪。”



在上海电影节的论坛上,他曾提到制作飞船的过程,模型的CAD图打开要一个小时,因为有5700万个面。每次做模型,都是一帮小伙子在屋子里喷漆手绘。尽管是这么小的一个片子,却除了动作捕捉,用上了所有的电影拍摄技术。在国内物理特效团队缺乏供应链的情况下,这部电影全部采用中国团队制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作为应用者,目前只能尽量给国内团队提供机会,并和他们共同成长。”



在昨天流出的概念图中,影片外景空镜中有一个巨大的半透明月亮,如果按照“洛希极限”去计算,一个在视觉上如此巨大的卫星,其实很难维持:离得太近的卫星会因为引力而逐渐解体。张小北认为,如果科学和美学二者冲突,电影制作者就要权衡,在尽量准确的标准上,哪一个对观众更重要。

只要是科学的,它就是一定是简洁而美的。 用这种并不严格遵循科学的方式去呈现外星环境,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选择。所以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视觉效果第一,没有过多考虑‘洛希极限’的问题。毕竟, 科幻电影并不承担科普功能,我们首要的工作是给观众提供娱乐。



中国观众对科幻片的认知和理解绝大多数来自好莱坞,刚开始尝试开辟国产科幻片的电影人,其实并不知道观众能接受什么类型的科幻故事。

张小北坦言,受制于成本和经验,目前还“无法跳过基础环节直接去耍花枪”,只能“先依托国内观众已经比较熟悉的电影类型,然后做类型混搭,看最后观众可能接受什么,然后再积累经验,继续改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