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AI早就潜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你美图,给你指路,为你推荐图书,继而洞悉你的小确幸和小确丧……
只是,这还远非它的全部。所有像柯洁这样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专业技能都将被AI掌握——智能时代开启,专业技能领域即将“众神”崛起——股票经纪人、私人银行顾问、医生、律师、记者很快都须直面AI挑战,切身经历柯洁在这三盘棋间的起落激荡、绝境苦痛,类似卡车司机这样的简单劳动者则更难与AI交手。
人工智能即将掀起的“智能革命”,被视为人类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吴军博士在《智能时代》一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上影响力可以和正在进行的智能革命相比的,只有18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始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以摩尔定律为标准的信息革命……这三次技术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都需要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消化掉。”
“就个人而言,我毫不怀疑文明的下一个范式将会更好,我不会为此担心。”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研究员戴维·达尔林普尔(David Dalrymple)对未来持乐观预判,如果你被他的乐观所感染,最好再听听他的另外两个预判和忠告——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劳动的价值很可能会逐渐降低。”
“人类作为个体,最终可能会从社会活动中消失。”
“如果我们因为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而无从应对的话,那么由此及彼的转变或许是令人痛苦的。”
……
柯洁与AlphaGo在家门口不远处对决,马云出来说话了,“这两天比较热闹,柯洁在下围棋。我觉得人类是最有意思的动物,在AlphaGo和人类下围棋之前,在网上绝大部分人认为机器肯定会被人搞死掉,打输了以后所有人都认为机器一定会搞死人,我们这么颠来倒去的‘认为’。我并不以为然。”
马云实际上带出了一个议题——当我们谈论AI时,我们该谈些什么?AI威胁论,是一个真问题吗?
物理学家霍金常被等同于“AI威胁论”代言人,实际上这位智者从未否定AI,只是一再强调要确保AI“按照人类的意志工作”,“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
AI的安全部署并非一个新议题,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成立于1979年,囊括了全世界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杨强博士是AAAI首位华人院士。2008至2009年,AAAI成立了“人工智能长期未来总筹论坛”,在此后的年度论坛上,专家们都在AI“目的导向的中性技术”上投入了大量关注。
2015年1月,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将AI研究和应用拉升至一个全新高度时,霍金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以及一些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开信,倡导“展开可以阻止潜在问题的直接研究,同时也收获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潜在利益。”
在这波AI热潮里,李开复分外活跃,他甚至在一个公开演讲中以“我不是李开复,我是人工智能”为主题倾力为AI代言。他还提前策划,用半年的时间与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合作完成了《人工智能》一书。这本书阅读门槛低,技术界面十分友好,“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布道’,尽力给大众提供认识AI的一些基础知识。”
李开复
李开复在赛前就断言,“柯洁毫无机会!而AI将成为时代最强音。”他自叹生不逢时,1983年他写信申请卡内基梅隆博士,对未来曾满怀憧憬——“AI是对人类学习历程的阐释,对人类思维过程的量化,对人类行为的澄清,以及对人类智能的理解。AI是人类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路, 我希望加入到这个全新绽放、充满前景的未来科学领域。”
然而和同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一样,他们的探索大多停留于实验室,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无法突破人们的心理阈值,更谈不上在产业层面的落地。
此次围棋峰会在赛间安排了一天的人工智能论坛,DeepMind团队核心成员以及母公司Alphabet的一众业界专家做了精彩的分享。硅谷传奇Jeff Dean也出席了本次大会,他大学本科毕业的论文就是“神经网络的定形训练”,“那个时候这个概念也是刚刚兴起,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应用。接下来我毕业之后,工作的就是一些与人工智能并不是非常相关的计算机科学领域了。”2011年他和同伴一起开始尝试大规模网络化的机器监督学习,这一切都基于计算能力的巨大进步。
2016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60大寿”,期间它曾经历两次低潮,李开复说自己这拨人亲身经历过寒冬,走到今日春暖花开深感不易,“不要消费AI! AlphaGo虽然能击败世界冠军棋手,但是它体验不到手谈的乐趣,胜利不会为它带来愉悦感,也不会让它激动到产生想要拥抱一位‘他’爱的人的渴望。”
在他看来,AI威胁论目前似乎更适合科幻作家们去讨论,“机器学习永远不可能有自我意识,因为优化目标是人类给定的。我不相信‘奇点’,AI让我们更多思考人之为人的独特价值和生命真义,而不应该陷入恐慌。‘超级智能’和‘未来人工智能’碾压人类,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个可以科学推测出的必然结果。当然非必然事件不代表我们不要关注它,还是要有聪明的人来想它,但我认为更应该关注那些急迫需要解决或者预备的问题。”
李志飞
电话里,语音搜索应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谈到AI威胁论,语气急促了起来,“很多这种威胁言论也好或者说是一些预测也好,并不是出自真正的工程师或者说是科学家,甚至连产品人员都不是,它更多是一种推测……可能就是看到这个趋势,就开始去想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后导致他就觉得这个东西是完全没有边界的……”
他说自己最近很少去参加层出不穷的各类AI主题论坛了,“总是那些人在那儿谈,这个东西又不可能一两个月技术就突然发生质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在实验室里的进步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语音识别技术的突破是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领域里的重要斩获,很多人可能已经惊喜地发现手机APP里的语音输入功能强大了许多。
研发者之一陈智峰博士在围棋峰会上将这都归功于算法的改进和计算力的提升,“以前我们用GPU训练同一个模型可能需要24小时,在TPU上只需要六小时。”他介绍说,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实验性的科学,研究者需要做非常多的实验,“计算力上四倍提速,原来一个星期做20个实验,现在可以做80个实验,这样意味着可以研究更多的可能性。这对整个算法的提高和模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年取得的进步,是过去三到四年才能达到的。”
AlphaGo在4比1击败李世石一年后,机器自对弈就能够强力提升三个子,也得益于TPU的提速。DeepMind实验室创始人哈萨比斯说,“AlphaGo下得很不错,但它只是智能的雏形,本质上,我们还处于智能研究的初期。”
问问魔镜
“出门问问”是国内自然语言识别行业的“独角兽”企业,C轮曾获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今年4月初又得到大众汽车(中国)集团 1.8 亿美元的独家 D 轮融资。虽然已经是语言识别这片蓝海的领航者,李志飞却坦言现在的语音搜索还不够聪明,这与自然语言识别的技术难题并未真正攻克直接相关。
“当你跟一个人说话,如果很嘈杂,他听不清楚,你不会说这个人笨,对不对?但是当你说句话他答非所问,他老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你就会觉得笨。还有些人普通话不标准,可是他讲话你也不会觉得他笨。语音识别现在解决了听的问题,但是对话中还不够聪明,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语音交互里面这个‘笨’的问题,然后把对话也好,理解也好,真正去做一个质的提升,我觉得这在未来两三年可能会发生。”
李志飞博士说,相比于人机对抗的胜负归属,自己思考最多的是AI产品的商业模式,“类似AlphaGo背后的技术以及核心技术在市场上的‘需要性’,我觉得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大家觉得这个围棋这么难的问题都能解决,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多投点钱,咱们把另外一些真正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多困扰的问题解决了。”
他担心AI被玄虚空谈和市场虚火所误,“今天的AI还是非常基础的,我们还是踏踏实实用它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吧,如果AI技术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也许人们对它会有一个更正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