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乡村发展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县、镇、村、户四级联动机制。建立村组+企业+团队开发运营机制,采取旅游+“微度假”+休闲旅居康养模式,打造休闲旅居康养+“度假”乡村旅游名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思路,创新村、组、企业三方共同出资入股合作社的合资模式,正式运营村文旅合作社,赋予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新功能。党支部引导村民从事土陶、手工刺绣制作和民族服饰加工等非遗技艺,成立云南罗罗颇文化有限发展公司,开通“七宣宣传旅游”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培育网络主播3人,积极运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推广拓宽产品销路。二是发展旅游入股分红。引导七宣村67户农户以入股形式建成“柳下餐厅”,开展餐饮服务、文化演出、农产品销售等活动。2023年以来,先后筹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乡村“村晚”、云上火把节相约祥云七宣村、2024年新春看“村晚”祥云哑巴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10余万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参与旅游服务村民每天约有100元收益,实现集体运营、效益共享。三是引入专业团队运营。2023年引入乡村CEO赵勇志运营合作社集体资产,负责村庄核心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资产管理、市场经营,吸收具有市场思维的“新村民”到村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产业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二)盘活闲置村落资源,发展
小院旅居产业。
一是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处置盘活机制。建立集体经济平台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探索村集体有偿收回闲置老院子,将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发展路径,全面盘活村内闲置小院、传习所、图书馆、餐厅、祖鼓房、公房等村集体资产。二是引导村民多项增收。将传统民居保护发展模式区分为搬迁类与特色保护类,通过议定机制保护村民自然生活场景和环境,保留乡村特色,引入优质商家开发小院经济,鼓励村民开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动员16户村民将25宗约2876平方米闲置宅基地以托管、入股等方式交给村集体合作社开发,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50余批200余名客商前来考察投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增收。2023年以来,引进省外旅居客投资建成1家青年咖啡屋、2家旅居小院、1家研学小院、1家书吧民宿,1家瑜伽博主半山民宿,6个项目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万余万,2023年招商租金累计收入80余万元,七宣村半数以上村民通过餐饮、住宿、表演、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月。
(三)优化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居环境。
一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排污管道建设、村容风貌整治,新建哑巴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修缮传习所等项目。引入禾甸商会投资500万元开发旅游公厕、民宿、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实施农宅统规集中安置点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二是营造文艺气息浓厚旅居氛围。挖掘整合七宣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古村特色建筑文化等资源,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魂、“田园风光+山野轻奢”为韵、“村落民宅+休闲旅居康养”为基,实施文化元素上墙、最美阅读空间“云乡书院”等项目,建成民宿6家、特色餐饮2家。三是打造山野轻奢小院,建设伴山旅游民宿点,培育壮大刺绣、土陶、歌舞队等民俗技艺体验,结合村内康养步道、露营地、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家第二居所等空间打造休闲康养旅居场所,吸引省内外中高端休闲旅居康养流量。目前已打造并运营旅居小院5家,正在装修3家,梳理适合开发旅居小院的闲置房屋12座。2023年7月—2024年7月,这个仅有67户的小村庄共接待旅居客500余人,客群以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居多,旅居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村内现有旅居小院入住率均在90%以上,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