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召开2025年2月工作例会 ·  7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综合快讯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原油海运市场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赫伯罗特24艘集装箱船,获绿色融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案例发布|盘活村落闲置小院 发展乡村品质旅居——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七宣村乡村旅居案例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众号  ·  · 2025-01-16 19:00

正文

编者按:

旅居是乡村振兴的大事、新型城镇化的大事、文旅产业的大事,是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当前,云南正以做优做强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八大”旅居业态,打响旅居云南品牌,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在全省范围内总结优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持续的旅居典型案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各州市、省直各有关部门,首批遴选了8种业态、50个典型案例,编写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供全省各地发展旅居业参阅借鉴。




乡村旅居






盘活村落闲置小院 发展乡村品质旅居

——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七宣村乡村旅居案例

一、七宣村乡村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七宣村位于祥云县禾甸镇东部,是大营社区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距离新楚大高速口约40分钟车程,距离洱海约70分钟车程,附近有高原淡水湖泊“莲花湖”、天然“氧吧”大营野猫山等生态美景。七宣,彝族语言称为“拆搜”,意为“群龙汇聚的地方”,也译作“灵地仙云,缭绕吉祥”。上百年历史变迁造就七宣村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拥有“哑巴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刺绣、竹编、梅葛、打歌等多个州、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是州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有2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名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舞蹈《跳哑巴》、彝族舞蹈《姆的馁》多次在全省获奖;七宣村“哑巴节”多次被国家、 省、州、县各级媒体报道。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旅游名村、“乡愁大理·最美乡村”、大理州“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 吸引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

近年来,七宣村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以刺绣、竹编、梅葛、打歌等多个州、县级非遗保护项目为发散点,以“互联网+旅居民宿、传习所、土特产、农家乐、旅居小院”为主要盈利点,打造“民俗文化+小院旅居”文旅融合发展乡愁示范村。探索出“政府主导+ 村民主体+ 市场参与+ 团队运作”的发展模式,引入乡村CEO文旅专业运营团队负责村庄旅游开发、运营管理、引流等工作,盘活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打造田园生活旅居场景,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每年举办哑巴节、火把节、赶灯会、开山节、开秧门等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游览观光,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古村风光”成为经济发展有效载体,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探索乡村发展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县、镇、村、户四级联动机制。建立村组+企业+团队开发运营机制,采取旅游+“微度假”+休闲旅居康养模式,打造休闲旅居康养+“度假”乡村旅游名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思路,创新村、组、企业三方共同出资入股合作社的合资模式,正式运营村文旅合作社,赋予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新功能。党支部引导村民从事土陶、手工刺绣制作和民族服饰加工等非遗技艺,成立云南罗罗颇文化有限发展公司,开通“七宣宣传旅游”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培育网络主播3人,积极运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推广拓宽产品销路。二是发展旅游入股分红。引导七宣村67户农户以入股形式建成“柳下餐厅”,开展餐饮服务、文化演出、农产品销售等活动。2023年以来,先后筹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乡村“村晚”、云上火把节相约祥云七宣村、2024年新春看“村晚”祥云哑巴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10余万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参与旅游服务村民每天约有100元收益,实现集体运营、效益共享。三是引入专业团队运营。2023年引入乡村CEO赵勇志运营合作社集体资产,负责村庄核心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资产管理、市场经营,吸收具有市场思维的“新村民”到村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产业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二)盘活闲置村落资源,发展 小院旅居产业。 一是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处置盘活机制。建立集体经济平台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探索村集体有偿收回闲置老院子,将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发展路径,全面盘活村内闲置小院、传习所、图书馆、餐厅、祖鼓房、公房等村集体资产。二是引导村民多项增收。将传统民居保护发展模式区分为搬迁类与特色保护类,通过议定机制保护村民自然生活场景和环境,保留乡村特色,引入优质商家开发小院经济,鼓励村民开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动员16户村民将25宗约2876平方米闲置宅基地以托管、入股等方式交给村集体合作社开发,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50余批200余名客商前来考察投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增收。2023年以来,引进省外旅居客投资建成1家青年咖啡屋、2家旅居小院、1家研学小院、1家书吧民宿,1家瑜伽博主半山民宿,6个项目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万余万,2023年招商租金累计收入80余万元,七宣村半数以上村民通过餐饮、住宿、表演、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月。

(三)优化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居环境。 一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排污管道建设、村容风貌整治,新建哑巴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修缮传习所等项目。引入禾甸商会投资500万元开发旅游公厕、民宿、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实施农宅统规集中安置点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二是营造文艺气息浓厚旅居氛围。挖掘整合七宣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古村特色建筑文化等资源,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魂、“田园风光+山野轻奢”为韵、“村落民宅+休闲旅居康养”为基,实施文化元素上墙、最美阅读空间“云乡书院”等项目,建成民宿6家、特色餐饮2家。三是打造山野轻奢小院,建设伴山旅游民宿点,培育壮大刺绣、土陶、歌舞队等民俗技艺体验,结合村内康养步道、露营地、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家第二居所等空间打造休闲康养旅居场所,吸引省内外中高端休闲旅居康养流量。目前已打造并运营旅居小院5家,正在装修3家,梳理适合开发旅居小院的闲置房屋12座。2023年7月—2024年7月,这个仅有67户的小村庄共接待旅居客500余人,客群以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居多,旅居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村内现有旅居小院入住率均在90%以上,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农民主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整体谋划推动,既主动担当,又不大包大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创建示范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共建共创氛围。采取“旅游+”模式,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县、镇、村、户四级联动机制,凝聚乡村旅居发展强大合力。

(二)坚持市场运营,实现持续发展。 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新模式,顺应市场规律,用有限资金撬动发展。成立村集体公司,引入懂市场、能策划、会营销、有资源、善管理的专业运营团队,负责村庄核心区产业规划、资产管理、市场经营等工作,用最低运营成本撬动村内闲置资产,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实现业态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进步、农户和集体双增收。

(三)盘活闲置资产,活化空心村落。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工作,是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乡印大营”微信公众号、“白家小农” 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美丽自然风光和独特风土人情,吸引省内外青年团队前来投资创业,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享受闲适乡愁生活。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亚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推荐:





注意 | 2025年导游资格考试时间已定!



关注 |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第四季度涉旅典型行政处罚案件公示


资讯|年味儿渐浓——第十七届中国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开幕!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