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深夜,阳光电源放出重磅消息。公司计划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募集不超过人民币487,785.49万元,用于先进储能装备制造、海外逆变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等项目建设。
作为全球一流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阳光电源目前已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目前,阳光电源已在海外建设了超490家的服务网点。同时,海外也已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6月,阳光电源海外收入达134.76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43.44%。
聚焦储能市场,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的表现也十分抢眼。据CNESA2023年度储能系统全球出货排名,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达10.5GWh,连续第八年位居中企第一名。
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更是贡献营收7,815,767,722.43元,产品毛利率达到40.08%,成为同期公司旗下毛利率最高的产品。
另外,碳索储能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还推出了10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2.0及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200CS;完成了全球首个储能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发布了ArcDefender™储能直流拉弧技术和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优异的产品性能与过硬的技术储备,阳光电源报告期内还成功斩获多笔储能订单。
比如,与Algihaz签约7.8GWh中东最大储能项目,再比如,与Atlas签约880MWh拉美最大独立储能电站,与Engie签约欧洲800MWh储能电站。
基于今年上半年的出色表现,外界对于阳光电源赴德募资、加码储能,也抱有了很高的期待。据阳光电源披露的募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拟拿出199,150.00万元在安徽合肥扩充20GWh先进储能产能。
另外,阳光电源还拟拿出192,700.00万元在海外构建年产50GW逆变设备、15GWh储能产品的生产体系。具体看,一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5GWh储能产品产能;二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10GWh储能产品产能。
国内、国外均要扩产,阳光电源加码储能的决心清晰可见。只是令人困惑的是,其为何要在德国市场发行呢?
对此,阳光电源在分析报告“必要性”论证中归纳了相关原因。
首先,赴德融资是践行高水平“走出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探索,有助于强化提高中德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其次,赴德融资有助阳光电源海外业务扩张,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
阳光电源表示,本次GDR发行不仅会为公司拓宽国际融资渠道和投资者范围、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也有利于公司稳步推进海外市场业务扩张、优化全球产能结构,进一步增强公司全球交付的能力和灵活性,符合其全球化发展战略。
再次,赴德融资有助于引入海外优质的投资者,进一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治理机制保障,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信誉和国际知名度。
最后,赴德融资有助于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截至今年6月底,阳光电源资产负债率为64.67%,如果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一方面将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财务费用,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而GDR作为股权融资品种,能使公司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
总的来说,阳光电源赴德融资是深思熟虑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融资事项最终落地还需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以及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FrankfurtStockExchange)、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FederalFinancialSupervisoryAuthority)和/或其他相关境外监管机关最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