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聚焦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聚焦

乔木:国家不能都是鼓掌的人

理想聚焦  · 公众号  · 公知  · 2017-07-02 14:52

正文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征稿说明:

如七天内没有推送或未接到回复,则视为未通过,恕不另行通知!

已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请提前开好白名单,谢谢!

请注明【投/荐稿|公知智库】字样

欢迎来稿!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联系小编哦 ↓↓↓

/ 荐稿邮箱:1065780088@ qq.com

互推及商务合作QQ:1065780088



在马屁文化盛行的时代,那些不会鼓掌的人,他们的处境无比的艰辛,而他们,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


当领导讲话,甚至只要出现,总会听到台下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伴随着欢呼激动、热泪盈眶,已经成为惯例。


同样是领导讲话,在美国,却有一群永远不会起立鼓掌的人。


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充分展示了他的雄辩才华,获得了不少掌声。

但是在国会大厅里,却有一群永远不鼓掌、不起立欢呼的人:




一部分是穿着制服的军人,他们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军人不干政,不鼓掌。


另外一波人就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司法独立,大法官们是不会就行政领导演说中的任何内容鼓掌的。

其实在西方社会,不会鼓掌的人何止是他们,看看英国首相进来时,下面这位女士:




造就这群不鼓掌人的,是西方的文化。它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想、人人平等。用我们这边的话讲,就是个人主义。


和它相对的是集体主义,最终是权力的集中,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会带来一种奇葩现象——马屁文化。

马屁文化历史悠久。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所谓谀,乃奉承巴结之意。

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惟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


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停,说道:哎,只有你才知道我的心思。你真是好样的!从此,县令对这名衙役格外亲近。

要说古代的马屁文化多少还有些技术含量。而到了近代,随着独裁者越发的残暴和无耻,马屁文化的表现则更加简单、直接和赤裸裸。这样,一种更奇葩的文化——鼓掌文化与时俱进的诞生了。

苏联斯大林开大会时是这样的。鼓掌能经常长达15分钟是平常事,最长能达到半个小时。斯大林讲完话,哗,大家鼓掌,拼命鼓掌,似乎是不鼓掌就是大逆不道。鼓掌鼓到后来,就出现一个很恐怖的局面:没人敢先停止鼓掌。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先停,所以一直鼓掌,最后直到斯大林本人认为可以了,做出一个手势,或是说一句『可以了』,大家才敢停止。

后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

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什么?

然后问道: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

连问三次,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

赫鲁晓夫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这就是鼓掌文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