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皖新闻  ·  今晨,新疆连续地震! ·  昨天  
洪观新闻  ·  突发!西藏地震 ·  3 天前  
吉安公安  ·  -4℃!大降温!江西要下雪了! ·  4 天前  
地理狗看世界  ·  加利福尼亚州,穿牛仔裤的梦想家 ·  2 周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四 | 9张图,春节最“燃”大舞台在这!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立陶宛这是作的什么妖?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22-01-11 06:06

正文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立陶宛最近可算是在中国出了一把风头,通过掺和海峡两岸的事,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各种刷存在感。

要说类似的事情吧,也不是没有国家做过,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已经成为常态了。比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前些日子在一个线上座谈会上就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国更是没事就打点擦边球,弄几个议员到对岸转一转。

问题是这些国家跟中国的矛盾,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怎么回事。立陶宛这样一个没听说跟中国有啥矛盾的欧洲国家,犯得着来搅和吗?估计很多人都是在诧异之余才知道有这么个国家存在,立陶宛:面积65300平方公里,也就和中国最小的自治区宁夏差不多;人口279.4万,还只有宁夏的40%。

咱们要是做得再专业点,在地图上拉一下北京跟立陶宛首都纽尔纽斯的直线距离——6600公里。立陶宛是波罗的海国家,中国是太平洋国家,中间隔着巨大的亚欧大陆腹地,这地理距离用一句老话形容就是“八杆子打不着”。

虽然立陶宛怎么看都不会与中国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但最近这样上蹿下跳的,肯定有自己的诉求。中国还有一句老话“事出反常,必定有妖”。这世界上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今天我就来带大家,抽丝剥茧地把这只“妖”给捉出来。

立陶宛属于一个特殊的地缘政治板块——波罗的海国家。这个板块除了立陶宛,还包括它北面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合称“波罗的海三国”。


作为欧洲北缘的陆间海,波罗的海沿岸还有:德国、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波兰等六个国家。不过被叫作“波罗的海国家”的只有刚才说的这三个国家。

这是因为“波罗的海国家”的这个概念,原本指向的是说波罗的语的“波罗的人”。历史上,欧洲人的语言被统称为“印欧语系”,加了个“印”字是因为,印度的主体民族是当年从欧洲迁徙过去的雅利安人。

经过漫长的内部竞争后,印欧语系在欧洲形成了三大语族集团:以法国人、意大利人为代表的 “拉丁语族”;以德国人及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为代表的“日耳曼语族”;以及以俄国人、波兰人为代表的“斯拉夫语族”。

除了这三大语族,还有一些小的语族仍然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希腊人,希腊人的语言并不隶属于上述三大语族。而波罗的人所归属的“波罗的语族”也是这种情况。只不过历史上受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双重挤压,波罗的人的地盘越来越小。

现在即便是“波罗的海国家”内部,真正在语言上属于波罗的语的也只有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爱沙尼亚语则和芬兰语、匈牙利语一样,隶属于从亚洲过来的乌拉尔语系。

地缘属性这事,决定的因素挺多的,语言、位置、历史、宗教都会有影响。不管怎么说,立陶宛虽小,长相上与周边民族也没什么明显差异,但因为古老的波罗的语存在,很自然地就有了很独立的民族意识。

现实却又是残酷的,毕竟东西两边的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太强大了。不过这也不代表立陶宛在历史上就没有过高光时刻。公元16-17世纪时,立陶宛和它南边的波兰结成了共主联邦——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人虽然属于斯拉夫人集团,但信仰的是天主教,归属于西斯拉夫人集团;俄国人信仰的是东正教,归属的是东斯拉夫人集团。

因此波兰不光跟西面的日耳曼人有很深的地缘政治矛盾,跟东部的远亲俄国同样不对付。熟悉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波兰在历史上曾经被俄国和德国瓜分过三次。

波兰面积大、人口多,但一直缺少出海口;立陶宛地少、人少,但是沿海。所以两个国家当年一拍即可,通过接受同一君主领导建立了“共主联邦”。这一时期,也因此成为了立陶宛和波兰的高光时刻。

波兰因为夹在中间的位置关系,动不动就被两个强邻灭国。波罗的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不管是日耳曼人还是斯拉夫人,都想在波罗的海拥有更多的出海口。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沿海狭长地带的波罗的人,仍然随时有被灭国的风险。

其实,除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民族以外,历史上曾经还有一个波罗的海民族,那就是立陶宛西面的“普鲁士人”。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了,普鲁士不是德国的吗?最早还真不是。最早的普鲁士人就是波罗的人,为示区别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古普鲁士人”。

12世纪时,日耳曼人开始沿波罗的海海岸线向东推进,在古普鲁士人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最开始代表日耳曼人做这事的,是武装僧侣属性的“条顿骑士团”。到了16世纪,骑士团难以为继,就用了普鲁士这个古老地名,变身成为“普鲁士王国”。再后来,日耳曼属性的普鲁士人杀回德意志本土,搞出了“德意志联邦”的概念,并最终建立德意志帝国,这块在东部的政治源头就被称之为“普鲁士”了。

由于一战后德国战败,波兰得到了部分西普鲁士的土地,以及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仍留在德国范围内的东普鲁士变身成为了德国的飞地。二战之后,苏联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划分了中东欧的板图。东普鲁士又变成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州”。

立陶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800年前后被迫并入了沙皇俄国。一战时被德国占领。战后先是和东边的白俄罗斯建立“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来白俄罗斯并入苏联,立陶宛获得了短暂的独立。二战时则被占领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鉴于彼此的这些恩怨,苏联解体时,以立陶宛为核心的波罗的海三国,是第一拨宣布独立的。甚至可以说因为这些复杂的历史,立陶宛是欧洲最警惕、最反对俄罗斯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看立陶宛现在的尴尬位置就知道了。立陶宛可以说是欧洲唯一心想与俄罗斯做邻居的国家。俄罗斯是欧洲的最东面,本来欧洲国家跟俄罗斯做邻居,肯定都是在它的西面的。立陶宛的悲剧在于,苏联当时把“加里宁格勒”交给了俄罗斯。


这导致苏联分裂后,加里宁格勒成了俄罗斯的飞地。现在立陶宛一共有四个邻国:西面是俄罗斯的飞地;东南面是跟俄罗斯亲如兄弟,说不定哪天就可能合并成一个国家的白俄罗斯;北面是完全帮不到自己忙的拉脱维亚;西南边还有一点边境跟波兰相接。


这样的位置,要是哪天俄罗斯真的跟白俄罗斯合并,说立陶宛被俄罗斯给包围了也不为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俄白一体化进程一直在推进中。2021年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过视频会议,共同签署了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等一系列文件。

这种情况下,立陶宛可以说是一直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本来立陶宛就是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如果害怕一方吞并,自然应该选择依附另一方找平衡。说得再直接点就是找德国结盟。只是大家都知道,德国二战后在军事上已经被阉割,整个西欧的军事安全都是交由美国主导的北约。

所以立陶宛要找人保护自己,就只剩下找美国这一条路。至于怎么个保护法,也是有具体诉求的,那就是引入美国驻军,而且是永久驻军。据路透社报道,2021年12月份,美国总统拜登承诺进一步帮助中欧的北约盟友获得“额外军事力量”,以应对俄罗斯,但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告诉拜登,他认为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对于该地区的威慑和安全来说“最有效果”。

事情说到这儿,立陶宛的小算盘大家已经清楚了。要说这事跟中国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众所周知,美国认定现在的最大对手是中国。反观立陶宛跟俄罗斯的恩怨,并不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影响,美国本心是不愿意直接军事介入的。

有鉴于此,立陶宛希望透过主动挑衅中国,来获得美国的另眼相看。算盘打得是不错,可惜劲有点使大了。美国这边给不给永久驻军的事还没谱,跟中国闹僵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最近立陶宛总统和副议长主动表态,设立“台湾代表处”是个错误,也算是在给自己找补吧。

-  END  -

赠+

领取地缘图集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