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七 | 没过够?再来9个“春节”! ·  昨天  
洪观新闻  ·  突发!西藏地震 ·  3 天前  
吉安公安  ·  -4℃!大降温!江西要下雪了! ·  4 天前  
地理狗看世界  ·  阿塞拜疆,高加索油老板 ·  3 周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四 | 9张图,春节最“燃”大舞台在这!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日本首相想搞的“新资本主义”靠不靠谱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22-01-19 11:52

正文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日本首相想搞的“新资本主义”靠不靠谱,日本又有没有可能再次迎来历史机遇的问题。

由于是结合大历史及时代背景深度解读,篇幅有点长,全文将分为上、下两篇

(一):日本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要搞“新资本主义”

(二):“新资本主义”能不能成为又一次明治维新



(一)


2021年10月岸田文雄上任日本第100任首相。上任伊始,他便提出打造“新资本主义”的口号。2022年1月8日,岸田雄文在日本的《文艺春秋》杂志刊登了题为《我的新资本主义大设计》的署名文章,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他的构想。


这并不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改革理论。之前安倍晋三2012年上台时,也曾经提出过“安倍经济学”以刺激日本经济。这两次改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提出的时间点相差了十年,更在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有没有注意到,安倍提出的改革措施是“经济学”;岸田想推出的则是上升到政治属性的“新资本主义”。

日本上层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并不亚于很多中国人。按照中国人自己的理解去品,就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差异。从“经济学”到“主义”,后者仅从字面上看,就知道这位新首相认为日本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了。

“新资本主义”能不能推行,又有多少可行性,我们暂且按下不说。先来谈谈这些年为什么日本会频繁尝试改革的事。

一提到日本人的特点,很多人脑海中会蹦出“匠人精神”四个字。曾几何时,日本的匠人精神很是让中国人心水,觉得这才是做事情的态度。这两年倒是提得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各种颠覆性创新让人应接不暇。很多人意识到日本的所谓匠人精神,实则是因循守旧,只是在原有的舒适空间里打转。

我一个朋友,30年前到日本学习工艺(具体什么领域就不说了)。有一说一,当时的日本在他所在的领域,工艺肯定是世界一流的,他也学到了很多受益终身的东西。这几年他再去日本交流,最大的感觉就是日本人太缺乏创新,工艺也只知道按旧规矩做,完全不知道改进,甚至态度也没之前认真,反是中国在这个领域做得又大又深。当然,日本在一些行业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工艺。举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去神话日本的匠人精神。

还有一点让我这个朋友感叹的,就是93年他在东京地铁站附近的一家店里吃了碗咖喱饭,要1200日元,以当时中国人的收入而言,是当顿大餐去吃的。疫情发生前他再去日本旧地重游,还是这个价钱,整个环境也没什么变化。总之整个社会的感觉就跟凝固了一样。

日本一直是一个缺乏方向感的国家。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日本历史上其实就做过两次重大改变:一次向东,一次向西。再具体点说是一次学中国,一次学欧美。

有趣的是要是站在日本的角度确认方位,向中国学习的那次应该是向“西方”学习;向欧美学习的那次是向“东方”学习。可惜近现代东/西方的概念是由欧洲人定义的。中国是欧洲人眼中的东方,反过来我们也只能把欧美定义为西方了。

日本向中国学习的这次发生在中国唐朝时期,史称“大化改新”。这段历史中国人都比较熟悉了,大量遣唐使被派往中国,中国的典籍、制度、建筑、汉字被整套地搬往日本。

日本人有一样好,从你这儿学的就是从你这儿学的,并不会否认。而且会带着尊重甚至崇敬的心来对待那些帮助过日本的文化。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关系微妙,民众经常在网上玩三国杀。一提到文化,中、日两国网民总会站在一起,嘲笑韩国人老想着把别人的,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据为己有;一提到那段被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历史,中韩两国网民又会结成统一战线,一致抗日;至于日本和韩国网民,自然也是有共同语言的。但凡说到民主/自由/体制什么的,又都会有从西方学成归来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说到底是西方开启和引领工业时代所造成的。日本和韩国的成功,表层建筑都有很强的向西方学习的痕迹。尤其日本更是表现得异常明显。


19世纪60年代,被两次鸦片战争彻底打没了信心的中国,开启了“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式的洋务运动。而类似的心路历程日本那边也经历了。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蒸汽轮机舰队驶入江户湾(现在的东京湾),史称“黑船事件”。见识过工业力量武装起来的军舰、大炮后,日本并没有像老大帝国的中国一样不撞南墙不回头。船小好调头的日本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次年便和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向西方敞开了贸易之门。16年后(1869年),从德川幕府手夺回大权的明治天皇,更是开启了脱亚入欧式的“明治维新”。


这是日本第二次一边倒地全面向先进文化学习,效果也是非常的好。仅仅用了30年时间,日本就发奋图强地成为了列强之一,并在1894年甲午战争和1905年日俄战争中取得完胜,击败两个老大帝国成为了东亚和西太平洋的霸主。


相比之下,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业成就,帝国的基础和骨架却还是一如既往的腐朽。当时主政的李鸿章有段自嘲话流传甚广:“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客观说,李鸿章的能力是很强的。在19世纪末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能与当时德国首相脾斯麦、日本首相伊滕博文齐名。可惜能力再强,在当时也只能做个“裱糊匠”,哪里破了补哪里。


说到底,中国这样的体量、这样长的文明史,你就是想像日本那样脱亚入欧,也找不到等量学习对象,只能用时间和血汗,一点点地摸索出一条适合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当中经历的磨难与波折,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中国在经济上的高速发展,直接受益于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什么叫摸着石头过河,说白了就是前面没有现成的路,没有可供仿效的对象。不光是没路,还有随时陷到深水里淹死的可能性。现阶段的中国改革便是“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如果说一个半世纪前,患得患失的中国是茫然的,而日本找到了“脱亚入欧”这条快车道。那么在中国探索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后,现在该轮到日本茫然了。


10月4日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国会众议院举行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自民党新总裁岸田文雄(中)起身致谢。图/新华社


“大化改新”让日本从部落国家跨入文明国家行列,“明治维新”则让日本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工业国家。这两次全面学习都对日本造成了极为深远和有益的影响,甚至让日本一度心生了挑战西方,成为世界中心的想法。


二战的失败,让日本很快打消了这一丝狂妄,重新又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做学生的日本是非常合格的,总是会找最好的老师投怀送抱。西方各国原本各有所长,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海军学英国、陆军学德国,经济制度上博采德国和美国所长。等到二战彻底被美国征服,见识到美国强大和全面性的日本,则开始安心做美国的学生。


全面拜服美国的日本,也将世界第二作为了自己的目标。1968年,日本的GDP超越当时的西德成为了世界第二。不过人就是这样,一旦发达得太快总会自然生出层楼更上的心。日本虽然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没有争夺世界第一的想法,经济上却难免有点坐二望一的想法。


很显然,占据主导权的美国不可能让日本真的在经济上超越自己。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一直是争议不断。但客观说,以日本相对美国的体量来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因此从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开始出现的停滞现象。每到一个十年关口,就会有人感叹“日本失去的10年”,“日本失去的20年”。岸田雄文上台时,这个说法已经是“失去的30年”了。


管中窥豹,一碗咖喱饭30年保持价格稳定,背后是老百姓的收入也30年没什么增长了。这种老百姓收入和物价长期滞涨的现象,被称之为“日本式通缩”。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日本经济从1990年就开始陷入滞胀,为什么到这十年才开始想着改革?这是因为日本经济虽然增长乏力,但其它发达国家也没快到哪去。甚至在1995年时,日本GDP在全球的占比达到了自己的峰值,相当于美国GDP的69.6%。

超高速发展这事本来就不可持久,总归要进入稳定期的。过往的日本经济虽然不再突飞猛进,但从规律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是同时期中国经济跑得实在太快,日本人甚至都不会有失去多少年的感慨。


对于日本来说,真正的刺痛出现在2011年。当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为5.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安倍晋三上台,并着手以“安倍经济学”提振日本经济。这一当就是8年,直到2020年9月辞任首相一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七 | 没过够?再来9个“春节”!
昨天
洪观新闻  ·  突发!西藏地震
3 天前
吉安公安  ·  -4℃!大降温!江西要下雪了!
4 天前
地理狗看世界  ·  阿塞拜疆,高加索油老板
3 周前
携程每日特惠  ·  第一道菜品 竟然是它!
8 年前
教你看穿男人的心  ·  我把他当兄弟,他却想把我骗上床!
7 年前
ONE一个  ·  为什么那个男闺蜜那么火?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