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视”界里,因为有了各种色彩,生活才显得烂漫多姿。
诗和远方 贺向东 摄
点评:
这张照片巧妙地利用颜色分成3个色块区域,分割画面,并且颜色上有深浅和冷暖的对比。画面曝光准确,影调层次丰富,高低起伏的山峦形成节奏感。如果天空中的云彩和雪山不重合,构图会更严谨。
山月相恋 向前 摄
点评:
深邃的蓝色天空上,一轮圆月高挂,与右下角的雪峰相映成趣,画面干净简洁,是一幅抒情小品。不足之处是月亮过于居中,使画面整体重心靠右,有失衡感。
蓝天下 姜艺 摄
点评:
这张照片看上去简洁、和谐。蓝天下的少数民族妇女头顶蓝布,腰系蓝带,身穿带有蓝色装饰的上衣,共同望向远方。头顶上的一团白云为本来比较普通的画面带来了“冷幽默”的效果,增添了趣味性。
燕天冬雪 陈金武 摄
点评:
公路边的隔离墩形成了有趣味性的视觉引导线,公路上的车辙痕迹丰富了左下部大面积的影调细节,避免了单调。画面的下部白雪略显灰暗,与上半部分的色调搭配在一起不太协调。
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以后的几十年里,摄影师们只能拍摄黑白照片。其间,很多科学家在探索彩色摄影方面做了不少深入研究。在1840年,约翰·赫谢尔(John Herschel)通过棱镜观察发现氯化银具有记录光谱上自然色彩的能力,只是囿于当时技术,无法“留住”色彩。此后法国科学家埃德蒙德·贝克勒尔(Edmond Becquerol)将赫谢尔的发现结合达盖尔的银版法在19世纪40年代末发明出不用染料或成色剂的直接彩色影像——干涉彩色照相工艺(Heliochrome)。但是这种工艺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色彩还原,它与今天的彩色摄影所表现出来的逼真色彩相去甚远,最大的缺陷是无法长久保存。直到1861年5月17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思韦尔(James Clerk Maxwell)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用摄影的方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幅全彩色影像。
大漠彩虹 周文华 摄
点评:
当两种互为补色的色块在一起时,一般都要对其中一个色块进行“弱化”处理。这幅照片以暖色为主,深蓝色为辅,中间大块的黄色成了主导色,左下角的人物打破了画面的单调感从而成了视觉中心,如果采用橫向构图或许效果会更好。
等待 夏雷 摄
点评:
作者视角独特,漂亮的高跟鞋让人们对画面之外的女模特充满遐想。大面积的深蓝色使画面沉稳,有冷静之感。左下角的红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鞋子的视觉表现。
草莓深加工 李嘉固 摄
点评:
火红的画面很喜庆,点缀其间的人物及黄色地面错落有致,增加了韵律感,红黄相配既统一又有变化。左下角蓝色的塑料框略显突兀,破坏了整体画面的和谐。
从此以后,摄影师们除了表现影调细节、抓取精彩瞬间之外,又多了一种摄影表达手段——色彩。美国摄影家丹尼斯·乔奇(Dennis Church)历时8年拍摄了《美国色彩》,他从纷繁复杂的街头信息中提取色彩,采用单点透视手法,以挑战色彩的呈现方式构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复杂视觉景观。无独有偶,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来到美国发展的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由于受其绘画基础的影响,非常善于捕捉街头色彩,其作品中的色彩既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色彩撞击,又能够统领整个画面。城市街头,各种广告、标志、标签、装饰混杂在一起,繁复而凌乱。色彩成为有限的画面空间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视觉元素,进而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在他的作品中,各式各样的广告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真实的人物很多时候被挤到了画面的角落。在沃克的作品中,既能看到悠久的街头摄影传统对他的影响,同时也能看到他对街头流行文化的反思与批评。
与上述几位抓拍街头色彩的摄影师不同,中国摄影师封岩的部分作品则以大胆的色块来表述对“权力”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而其迷幻的竹子系列则以迷离、诡异、虚幻的影像来表达作者对城市夜晚那种缥缈冷艳的色彩的喜爱。
茶园满春 王成 摄
点评:
翠绿的画面让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此片利用俯拍的角度将画面平面化,用线条与点的分布形成构成关系,但色彩饱和度过高,反差大,细节丢失较多。
和谐海畔 殷伟刚 摄
点评:
画面中大块蓝色在黑色的礁石对比下显得饱和度更高,而且黑色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天际线的处理恰到好处。远处的渔船与近处的海鸟呼应,既点缀了画面,又有和谐之意。
山里人 欧国锋 摄
点评:
这张照片抓拍到位,两位老人分别身背一大捆树枝行走在小路上,身后的大山做背景,一方面使画面色彩更加协调自然,另一方面也寓意了山民的生活处境。
色彩虽好,但也有一些摄影师拒绝色彩——安塞尔·亚当斯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把拍摄彩色摄影比喻为演奏一架走调的钢琴。他对黑白摄影感到更为亲切,黑白摄影可以有更广阔大胆的表现范围,他觉得会被严谨的彩色摄影过程所限制。
征服沙漠 殷鸣镝 摄
点评:
黄色的工程车在蓝、白背景的衬托下抢眼,高色温带来的蓝青色阴影色块使人感受到了寒意,而下部的黄色既使画面色彩得到了对比和强化,又带来了一丝温暖。如果再稍微降低点饱和度,可以使画面色彩更温和耐看。
戏娃 陈忠才 摄
点评:
作者用仰视的角度拍摄了两个戏娃,背景被夜色简化,画面干净。色温控制到位,戏娃的表情自然,服装色彩鲜艳,主体突出。远处房屋的暖色灯光打破了夜晚的平静,为平淡的画面增色不少。
俺村的喜事 胡书华 摄
点评:
红色有喜庆、欢快、奔放等寓意。在中国的习俗中,但凡喜庆事均离不开红色元素。这幅照片虽然充满喜庆味道,但是“报道”性、“资料”性较强,建议作者在拍摄时适当弱化背景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