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最早否认上海存在“冬至大如年”说法,转换阵地变成否定这句话的正确性,并不“大如年”。乖乖,我好歹也在文学院工作过三年
@八周目新开档人参负犬
: 这是我早前的评论:老上海原籍都是宁波+苏南周边一片儿迁徙来的,两地都比较重视过冬至,所以沪爷说自己不过冬至,要么①数典忘祖②不是正宗上海人,结果随手一搜还破案了
评论配图
//
没想到博主
@主播杨蕾
是一个犟人。
图1:她提出“我们上海,好像没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是北方说法吧?”
针对她的问题,援引1875年以来的《申报》、《新民晚报·上海珍档》、《上海风物志》等文献,告诉她:上海当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她毛了。开始改变文本,改问:是否真的大如年?这句话“源自”上海吗?blabla。
这不就是犟种吗?上海确实有这个说法。而且原因了“沪谚”,已经回答了她最早的疑问和错误观念。
1⃣️ 事实上,同志们,“冬至大如年”这个说法不是北方的特色,反而正是江南地区的特色!这就是为啥评论区那么多江苏的特别是苏州的,以及浙江的特别是杭州的网友给出证据。
2⃣️ 文献的证据就太容易找了!因为这属于民俗学,而且是送分的选题,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之类的博士生、学者发表过论文的。这里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嘉录》,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松江风俗志》。
图1:她提出“我们上海,好像没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是北方说法吧?”
针对她的问题,援引1875年以来的《申报》、《新民晚报·上海珍档》、《上海风物志》等文献,告诉她:上海当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她毛了。开始改变文本,改问:是否真的大如年?这句话“源自”上海吗?blabla。
这不就是犟种吗?上海确实有这个说法。而且原因了“沪谚”,已经回答了她最早的疑问和错误观念。
1⃣️ 事实上,同志们,“冬至大如年”这个说法不是北方的特色,反而正是江南地区的特色!这就是为啥评论区那么多江苏的特别是苏州的,以及浙江的特别是杭州的网友给出证据。
2⃣️ 文献的证据就太容易找了!因为这属于民俗学,而且是送分的选题,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之类的博士生、学者发表过论文的。这里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嘉录》,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松江风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