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电视剧《白鹿原》的停播情况,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情色描写、迷信元素以及思想内容等。同时,文章还对该剧的背景、角色以及拍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据分析,停播原因可能包括剧中的情色描写、迷信元素以及思想内容等。这些元素在某些观众和审查人员看来可能过于敏感或过于激进,导致电视剧无法继续播放。
文章介绍了电视剧《白鹿原》的背景和角色,包括原著小说的情况、剧组对原著的还原程度以及主要角色的特点和命运。这些介绍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剧情和人物,增加了对电视剧的期待感。
文章对《白鹿原》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有可能成为年度良心的大剧。作者认为该剧对陕西民情、细节的考究非常到位,同时也指出了该剧在呈现原著复杂人性、道德悖论、新旧文化分歧等方面的难度和挑战。
文章最后强调了传承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性,认为在极端仇视文化与极端崇拜物质之后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作品来传达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
“大尺度剧”《人民的名义》爆火的同时,另一部“大剧”只播了一集,就被停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白鹿原》
为什么被停?
据剧组今天下午最新回应是——
为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
。
更好的播出效果是什么, 是“技术原因”还是更高的收视率?
择机,是一个月还是一年?
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确定,这部有可能成为年度良心的大剧,将告别我们一段时间。
在毒舌特约作者
@罗罔极
看来,《白鹿原》是每个人中国人一生必看的“故事
”。
为什么。
理由太多,太多。
文 | 罗罔极
毒舌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视剧《白鹿原》演员张嘉译说过——
《白鹿原》我20多岁就看了,
我觉得它可能是中国近现代小说里最棒的,在我心中是当成“神”一样供着。
在我心中,莫不如此。
这部由“中国最伟大小说之一”、“茅盾文学奖上的璀璨明珠”、“一个民族的史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首播时就令我激动不已。
昨天,面对《白鹿原》的停播,我很诧异。
众所周知,一部影视作品的被喊停,除了主创人员出问题(比如吸毒),十有八九的原因就出在——
尺度
。
“不幸”的是,《白鹿原》的原著,又是一部处处犯禁的作品。
总的来说,《白鹿原》的犯禁,有三个方面,
情色,迷信,以及最暧昧不清的,思想。
先说情色。
由于情色,小说当年申报矛盾文学奖、初版时,用的都是删减版。
我的一个朋友就说,高中时完全是把《白鹿原》当作黄书在读。
《白鹿原》原著里的香艳描写不输《色戒》。
我节选一段,你且看——
“兄弟呀,姐真想把你那个牛儿割下来揣到怀里,啥时间想亲了就亲。”
“姐呀,兄弟真想把你这俩**咬下来吃到肚里去,让我日日夜夜都香着饱着。”
“
他们一次又一次走向峰顶,一次又一次从峰顶销魂般下落,没有满足,直到鸡啼三遍才难舍难离地分手。
”
剧中的色情部分,主要在于田小娥
(李沁 饰)
。
田小娥在《白鹿原》中,象征的是
不愿屈从于封建糟粕的自由女性
。
与她形成反衬的,是鹿兆鹏
(雷佳音 饰)
名义上的包办妻子,象征屈从的压抑女性,冷秋月
(小斯琴高娃 饰)
。
冷秋月一生“恪守妇道”,丈夫离开她远走高飞,而她自己却在婆家一直守活寡。
极端的性压抑,把她最后逼成了精神病。
屈从,会成为精神病,那不屈从的田小娥呢?
死。
请注意小娥死时那极哀怨的眼神,演技十分到位。
田小娥一生与命运对抗,她自视坦荡,除了性欲强些外,没做错过什么。
但她不懂的是,在那个社会中,“性欲强”就是女人一大错。
为啥要抓我?
我啥亏心事都没做
是他硬闯我的门 为啥要抓我?
为啥???
在以往的县志资料中,女人们往往十五六岁出嫁,一两年之后生子,不幸丧夫之后便开始守寡生涯。
侍奉公婆,抚养孩子,直至终了。
最后赢得一块牌匾:
贞妇烈女。
这就是在那个社会中,“运气差”的女人的命运——
要么被寂寞逼疯,要么被群众逼疯。
陈忠实感到逆反式的怨念,他决定书写一个女性角色,让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真正的人。
田小娥就是那个时候浮现在陈忠实的脑海。
性,就是田小娥反抗的方式。
而对于书中关于性的描写,他有两个原则:
不回避,撕开写(要彻底揭开封建道德的黑幕);不作诱饵(不作刻意引起读者注意的工具)。
用陈忠实的话来讲:
田小娥是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去抗争的叛逆者。
性是人类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太过热烈,以至于,在今天的中国影视剧,或许被包装为色鬼似的意淫,或者,被直接去势。
比如,这段“达康书记”与张雨绮的激情戏,你在电影版《白鹿原》就看不到。
电视剧《白鹿原》能多大程度呈现这种本能的抗争?
我不知道。
“情色”还小,《白鹿原》第二个难以绕过的禁区是,
迷信
。
在小说里,田小娥的命运,其实是代表万千哀怨的中国女性受过,再给予压抑女性的乌合之众们,一记沉重的报复性打击。
陈忠实是怎么安排的?
闹鬼。
田小娥化身冤魂,给乡里带来瘟疫,将无知麻木的民众挨个拉入地狱。
这也是我认为田小娥部分不可能高度还原,即便还原了也不能播的原因:太迷信。
《白鹿原》当年创作时的对标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陈忠实企图打造“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一个民族的史诗”。
而,要写一个中国传统的乡间故事,势必描写一些“民俗”现象。
《白鹿原》就纳入了大量如风水、驱魔、跳大神、鬼上身等,各种中国独有的民俗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楼》《水浒》《三国》等伟大名著里,其实也都有许多此类民俗描写,但在影视作品中,几乎都被删除殆尽。《西游记》更是被删改成儿童剧。
李少红版《红楼梦》播出时,被批画风诡异瘆人,殊不知这其实也是原著的特点之一
之前有个未经证实的“规定”是,建国以来,动物不能成精
。
这种保守的理由是,国情。
1966年,香港拍了一版《画皮》,后在大陆上映。
由于电影拍得太恐怖,一名农村妇女在观影时,竟被当场吓死。
电视剧《小龙人》播出时,有小朋友冲动跳楼,跳前大喊“我是小龙人”,然后摔死。
穿越剧盛行时,有位乡下女孩沉迷于情节,跳河自杀。
她在遗书中写道:“写作业太难了,我要穿越回清朝做格格去。”
“恐怖片”的禁播,主要在于中国还有太多未开化的民众。
田小娥闹鬼事件如果真拍出来,是不是将产生“宣扬封建迷信”的作用——
自从孝武领着族人挖开窑洞,掏出小娥已经发绿的骨殖,架火焚烧再压入塔底之后,鹿三果然再没有发生发疯说鬼话的事。
据剧组自爆,《白鹿原》电视剧对原著的还原程度,高达80%
。
在我看来,这几乎不可能。
如果说,以上的色情、迷信尺度还能被高度还原的话,那
“思想”
,恐怕才是《白鹿原》最大胆的地方。
最近,《人民的名义》刷爆朋友圈,很多人提到它,第一反应就是,大尺度。
它以前所未见的尖锐,劈向中国官场之瘤——
腐败
。
但在我看来,《人民》所谓的“尺度”,在《白鹿原》面前,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这么说吧,《人民》的腐败,多出于个人的贪念,而《白鹿原》的“腐败”,是个人、体制、历史的合谋。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民》是拿着尖刀划开疮疤,
给你看什么是脓汁
;《白鹿原》是直接让你从脓汁里,
看到了什么是病毒
。
仅在第一集中,鹿泰恒
(戈治均 饰)
就道破了中国特色的“面子工程”、“社会厚黑学”——
在席上 你把白家的人得捧起来
这人呢 越是在得意时候越要在意别人
你得让全村的人服你
《白鹿原》的原著,虽是历史题材,但它并没有一个黑白分明的角色或立场。
而是将大量的复杂人性、道德悖论、新旧文化分歧揉在其中,让你自己去想这些问题。
白嘉轩
(张嘉译 饰)
和鹿子霖
(何冰 饰)
,是乡上最具权势的两方势力,他们明里不争暗里斗。
田小娥之死,其导因是她勾引了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
(翟天临 饰)
。
而给她出主意的,正是鹿子霖,目的是让白嘉轩难堪,削弱白家的势力。
你把白孝文裤子扒下来
不就尿他脸上了
也就是说,“小娥之死”,除了封建糟粕之外,她还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小娥死后化身怨鬼,报复全乡染上瘟疫,使得民不聊生。
表面上看,这是天灾,实际,却是人祸。
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分别投身于共、国两党。
他们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抛在脑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绝了后了
尤其鹿兆鹏,表面上深明大义,骨子里却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鹏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为了“信仰”可以放弃底线,鼓吹乌合之众去送死。
是的,他很政治正确,以致正确得,没了人性?
换句话说,它不为了批判什么,打倒什么。
它不阐述正确的价值观。
它想揭示的,是历史,是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的故事。
这很难,难在视野,难在手艺,也难在胆量。
电视版第一集中,本来原著里极为惊艳的“死了六个媳妇”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就被一笔带过。
娶了六个媳妇
娶一个走一个